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所屬學群 建築設計學群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藝術學群
藝術跨學類
所在校區

校本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學系特色

本組歷史悠久,師資多元,課程跨域、修課彈性,理論與實務並重,滿足跨域整合人才培育的需要。
本組學生可選修師培課程,入學後辦理甄試,擇優錄取

新媒系為全國首創,是一跨越人文藝術領域與尖端科技結合的未來學門。它作為推動數位科技與藝術整合的重要推手,以培育前瞻性的「新媒體科技」、「新媒體影像」與「新媒體跨域」等全方位未來藝術創意人才。學系重要定位包括:具高藝術性與創造力領域指標、強調技術與創作思考力之平衡、結合科技應用的獨特創意、發展跨領域與未來藝術的新可能等。
本學系介紹影片https://youtu.be/KoslVeGYub4

學科意涵

本系系名所稱藝術包含中外藝術相關的實務創作與理論的範圍,包含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理論研究、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創作。

新媒系刊《郭昭蘭 / 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與當代藝術交織》
https://www.nma-news.com/technologyart-newmediaart-contemporaryart/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詳細參考簡章審查資料準備指引

因課程學習與作品創作需要,在「科技藝術」及「數位媒體」部分須具備高度藝術創作之能力,如學生需操作各類數位機具、電子焊接和機械動力製作等手部動作,以及完成數位影像設計與聲音藝術創作等視覺與聽覺辨識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課程架構:本系課程大量採取學程架構、學生可相當彈性依志趣選修課程。
學習範圍:本系為全國唯一包含純藝術創作、應用藝術、工藝設計與產品設計之學系。
學習環境:本系為國內少數與校屬美術館密切合作之學系,具高度總整學習契機。

【與美術系的不同】傳統美術媒材側重形態描寫。新媒系則在部分的傳統美術基礎之上,更專注探求新媒材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包括當代科技、互動媒體、數位影像與新思維的應用
【與多媒體科系的不同】一般多媒體科系專注在已知的商業化成果應用。新媒系專注於將數位媒體轉化為更當代的創意表現,為實驗性的跨領域藝術展演,側重於藝術開創性、獨特性與實踐對社會的影響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藝術學習的範圍相當廣泛,故就業的面向也相當廣泛,學生不應侷限於藝術創作者的框架,以目前steam學習以及美學經濟之為人所知,藝術學習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本系教學特重於專題總整課程的創新能力與實踐,學生得以學習解決問題與創新思考的能力。

本系畢業生常誤認為僅能做多媒體動畫、美術設計或藝術家,但如同新媒體藝術是開拓未來藝術之精神,任何工作只要與藝術、科技、設計相關之行業,皆有本系畢業生發展的可能性。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藝術創作除了技法之外,思想的訓練在大學階段相對重要。
藝術學習並非只是畫畫,而是情意與思考並重的學習。

新媒體藝術常被誤認為大眾傳播相關學系,或是多媒體動畫相關科系。本學系有別於傳統美術繪畫、雕塑表現,而是透過「數位媒材」及「創新媒材」呈現進行高度創意之藝術創作。學習著重於「藝術創作」、「動手實作」、「跨域整合」等面向,為全國首創最前瞻之跨域整合學系

補充提醒與說明

藝術學習急需挑脫目前高中生著重於找答案的學習型態,轉為重視發掘問題與探索過程,以及有效的分享與溝通,進而能面對跨領域合作的要求。

如何培養「新媒體藝術獨創性」?
1.觀察生活周遭細節並轉化成創作想法。透過影像、文字紀錄等方式,培養獨立思考觀察能力,並以創作方式呈現。
2.廣泛參與藝術展演、工作坊活動。透過現場觀賞與體驗,了解藝術樣貌、科學原理,並學習提出自我見解及評論。
3.美感與藝術感知需要長期的累積。
4.了解與認識當代科技與藝術史的發展。從最新科技發想,從藝術史中學習藝術發展脈絡及表現形式。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素描
    • 與藝術、設計對話
    • 立體造形基礎
    • 多元智能與藝設生涯
    • 色彩學
    • 藝術與設計概論
    • 電腦繪圖
    • 繪畫
  • 大二必修
    • 視覺傳達設計
    • 批判思考與創作
    • 藝設與社會實踐
    • 視覺文化與藝術學習
    • 西方藝術史(一)
  • 大三必修
    • 作品集與智慧財產權
    • 專題製作
    • 實踐與論述
  • 大四必修
    • 畢業計畫(一)
    • 畢業計畫(二)
  • 不分年級必修
    • 跨組選修
  • 大一必修
    • 影音基本技術
    • 新媒體藝術概論
    • 機具實習與維安
    • 數位影像設計
    • 後攝影(主修新媒體影像/新媒體跨域)
    • 錄像藝術(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基礎影像特效(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設計構成(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基礎動畫(主修新媒體影像/新媒體科技)
    • 影像創作思維專題(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電腦程式設計(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網頁創意與設計(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科技創作思維專題(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MAX媒體程式設計(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感測器實務(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新媒體劇場概論(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跨域創作思維專題(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當代藝術史
  • 大二必修
    • 影像美學(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影像合成研究(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數位實驗動畫(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影像創作實踐專題(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當代錄像藝術創作(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動畫裝置(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沉浸式投影(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科技創作實踐專題(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互動影像程式設計(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互動多媒體設計(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衍生藝術(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跨域創作實踐專題(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聲音藝術(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視覺互動程式設計(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機械動力(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劇場影像設計(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音像藝術(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動力藝術實務(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劇場實務(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實景投影(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大三必修
    • 新媒體影像專題(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未來電影(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創新視覺技術工作坊(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新媒體科技專題(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互動3D程式設計(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互動科技創新應用(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新媒體跨域專題(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身體與行為藝術(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穿戴裝置表演(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 新媒體動畫(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大四必修
    • 新媒體影像畢業製作(主修新媒體影像組)
    • 新媒體科技畢業製作(主修新媒體科技組)
    • 新媒體跨域畢業製作(主修新媒體跨域組)
專業選修課程
  • 新媒體跨域學分學程
    • 因應數位科技與藝術設計的跨領域整合趨勢,本學程旨在培養學生在創作中融入新媒體與科技應用之相關能力。
  • 當代藝術創作與實踐學分學程
    • 培養學生探索與訓練兼顧平面繪畫、立體造型與影像能力三面向之創意開發與學習,藉由抽象思維、感性情緒、觀念與理性分析等訓練,協助同學探討心靈世界、思維邏輯與物理世界溝通與展現的方法,對調和經驗主義與歸納理性間於視覺領域的二元思考有極大的幫助。
  • 藝術史論與美術館學分學程
    • 結合藝術史、藝術評論與美術館/博物館之相關知識與實踐,培養具藝術史觀的專業藝術評論、藝術行政人才。
  • 新媒體影像組
    • 數位時代最主要的傳達介面由「影像力」所控制,而「影像」的生成與再創造,則成為詮釋數位世界的重要溝通語言,其透過和數位影像相關的創作,建構以影像藝術為新時代的溝通語言。課程設計不僅僅包含各式基礎技術,更重要的是在創意觀念及美學上的總體訓練思考,以期創造出代表當代思維的影像作品。
  • 新媒體科技組
    • 新媒體科技組之研究領域包含:智慧互動科技應用、虛擬/擴增實境應用、物聯網應用,透過上述領域基礎知識之學習,以及即時互動程式撰寫之基本能力養成,進行互動藝術作品之創作。
  • 新媒體跨域組
    • 主要在連結身體、空間與時間概念的複合創作。強調不同領域和媒體之間的渲染與對話,重視創作者和觀者之聯結關係與更多不同的互動體驗。本組聚焦不同領域和媒材的横向整合,融合美學性、藝術性與技術性,以打破固有的媒體傳達形式,開拓出更具未來性的全新創作,為當前極具前瞻與潛能的創意表現領域。
特色課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藝術創作人員

    專職於藝術創作與設計,使用各種技法進行創作,包含工藝、繪畫、雕塑、造形、編織等方法,以藝術、設計、展演表達等呈現出社會、人文、藝術表現之人員。


  • 行銷企劃人員

    從事行銷企劃擬定,透過廣告、公關、媒體、品牌的資源整合與運用,達成產品或活動最佳的曝光效果,以提升公司形象及產品競爭力。


  • 小學教師

    具有小學教師身分,擔任各小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導覽解說員

    在展覽場所或參觀場所中負責解說導覽工作,並提供旅客服務。


  • 補習班導師/管理人員

    協助講師課程教學,並負責文書、管理等行政工作。


  • 藝術家、藝術行政與評論、藝術教師

    藝術家(錄像、互動、媒體、網路、聲音、動力)、藝術行政與評論(新媒體藝術評論家、媒體趨勢家)、藝術教師等。


  • 其他研究人員

    數位創意與互動科技開發研究人員。


  • 其他特殊工程師

    網路媒體設計師、多媒體程式設計師、多媒體資訊管理師等。


  • 多媒體/動畫設計人員

    藉由電腦或其他數位、電子工具來整合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多項元素,製作成動畫、特效等產品。例如:多媒體資訊管理師、動態網頁設計師、數位典藏工作、動畫設計師、電視電腦繪圖師、建築師、數位建築、程式規劃師等。


  • 廣告設計人員

    平面設計師、插畫設計師、攝影家、展示設計師、包裝設計師、商業製片製作、舞台設計、插畫創作、商廣告影片製作、商業攝影、廣告公關媒體企劃等。


系友生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多元能力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35% Complete
3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35% Complete
3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30% Complete
3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Complete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Complete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0% Complete
2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20% Complete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Complete
20%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Complete
5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5% Complete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Complete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Complete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Complete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Complete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Complete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Complete
1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