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幼兒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幼兒教育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 學系特色 |
1. |
亞大幼教系為教育部認可之師資培育學系,培育具專業素養、創意思維與國際視野的幼教師與教保員。每年核定74位師資生名額,入學後通過甄選考試,可依教育部規定修滿128學分取得學士學位與專業資格。課程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開設「幼兒潛能與創意設計」、與「兒童美語教學」跨領域學程,發展跨域專長。此外,學系推動海外實習與國際交流,提供學生赴日本、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實習,培養國際視野與教育實踐力。 |
| 學科意涵 |
本著支持幼兒成長與學習的衷心,本系在幼教領域提供幼兒教保、教學與評量、幼兒發展、幼兒文學、特教及融合教育等核心課程;在家庭教育領域透過家庭生活教育、代間關係、教育方案設計、族群文化教育等課程深化能力。 |
「幼兒教育」是針對0至6歲、尚未進入小學階段的幼兒所進行的教育,涵蓋家庭教育、認知與學習發展、人際互動等多元面向。本系依教育專業需求規劃完善的師資培育課程模組,包含「幼教師資專業選修學程」、「智慧教育科技專業選修學程」及「特殊教育次專長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強化學生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本系多元的培育,是你幼教夢想奠定最堅實的起點。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習方法 |
本系教師應用多元方法實施教學,包括講授、引導討論與思考、合作學習、校外參訪、實作活動、方案駐點協作、邀請校內外專家或實務工作者演講和分享等。 圖解:海外實地學習
103級Amis Baby家庭教育方案:獲臺北市原民會補助 圖解:體驗與學習阿美族文化
合作學習 圖解:寒期育樂營活動 |
「科技融入教學法」讓學習更有創意、貼近未來!本系課程結合生成式AI、VR、AR與教育機器人等新興科技,培養學生在教案與活動設計中靈活運用數位工具,創造互動且富想像力的教學體驗。學生能運用AI輔助桌遊設計與課程規劃,培養數位創新思維,為未來教育注入科技能量,成為兼具溫度與智慧的幼教人才。 圖解:科技融入教學之VR體驗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情境模擬教學」把「真實幼兒園」搬進校園!學生不只是學理論,而是親身走進模擬情境中,面對真實發生的育兒挑戰,培養臨場反應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本系導入AI電子寶寶互動系統,讓學生能即時體驗嬰幼兒的作息與照護需求,透過實際操作,在行動學習中培養關懷力與應變力,成為更有溫度又具科技素養的幼教專業人才。 圖解:AI電子寶寶學習體驗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A-PBL教學法」就像一場「從發想到實踐」的創意挑戰賽!學生從真實而有挑戰性的問題出發,親自構思、設計與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團隊合作、動手實作、動腦思考。透過長期專題的探究與行動,學生不只是完成一份報告或作品,更培養了自主學習、創新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變得充滿成就感與真實感。 圖解:學習構思、設計與解決問題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實務教學法」就像一場「走進真實教室的冒險」,學生不只坐在教室聽理論,還能親自走訪幼兒園、觀察教學現場、嘗試試教與實習。透過與業界老師協同教學,從課堂到實務一氣呵成,讓學習變得更立體、更真實,也培養面對未來教育現場的解題能力與自信心。 圖解:幼兒園實際參訪與學習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翻轉教室」讓學習更主動、更有效率!學生在課前先透過影片預習基礎知識,課中則進行討論與實作,把學到的概念立即應用;課後再複習與延伸。這種學習模式讓課堂時間更聚焦於思考與操作,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實際應用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圖解:課中進行討論與實作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參與合作性的學習及課外活動 |
建議對幼兒教育學系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階段多參與自主學習或服務學習活動,累積與人互動的經驗。透過觀察與關懷周遭人事物,培養細膩的同理心;在團隊合作中學習溝通與協調,培養耐心、創意與責任感,這些都是成為優秀幼教師的重要基礎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為全國第一所以幼兒教育為核心基礎,結合家庭教育專業的系所,亦是唯一於幼教系中規劃完整的學前特殊教育學程的系所,同時提供教保專業學分學程。為擴展學生職涯發展的視野和學習,於課程架構中規劃產業與服務領域的相關課程。 |
亞大幼教系與國立教育大學同為師資培育學系,學生通過師資生甄選並修滿128學分(含幼兒教保專業課程32學分),即可同時取得學士學位與師培學分。學系以跨域、科技、國際化為特色,結合生成式AI、VR、AR與教育機器人,並與開設「幼兒潛能與創意設計」、「兒童美語教學」跨領域學程,培養第二專長。另提供日本、印尼等海外實習機會,並與非營利幼兒園及親子館合作,強調學用合一,培育兼具溫度與創新的幼教新世代。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畢業後,就只能當幼教老師?少子女化的社會,出路受限?本系設立之初雖以培育幼教師資為宗旨,而為符應社會趨勢的前瞻性人才需求,現階段課程架構與目標更加重視跨領域素養之養成和實踐,畢業學生後還可以選擇投入多樣性的幼教產業、家庭教育與服務領域。 |
生涯發展中常被誤解的是「教保員」與「幼教師」的差別。幼教師須完成師資培育學程並通過教師檢定取得教師證;教保員則修習幼兒教保專業課程32學分即可從事幼兒照顧與教學輔助。就讀亞大幼教系可同時取得幼教師與教保員雙資格,隨著0至6歲教育政策推動,兩者皆為高需求職缺,此外,畢業生就業率逾九成深受幼教機構青睞。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幼兒教育一點也不幼稚,它可是一個專業領域。家庭教育並不是為當父母準備的學習,而是一個跨領域的專業涵養。 |
在學習方法上,常見的誤解是認為幼教系只適合女生就讀。其實,幼兒教育是一門兼具專業理論與實務操作的學科,重視兒童發展、教學設計與溝通技巧,無論性別皆能發揮所長。許多男同學在幼教領域中表現出色,以創意、幽默與穩定特質深受幼兒喜愛。幼教不是「溫柔的代名詞」,而是培養專業教育力與行動力的實踐場域。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幼兒教育是終身學習的啟蒙,家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
一、開設跨領域學程,培養學生多元專長,參加校外比賽屢獲佳績,提高學生職場競爭力。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幼兒文學在「幼兒文學」這門課中,你能大量地接觸不同類別的文本,例如圖畫書、童話與詩歌。而後透過分析文本,練習從成人的視角或幼兒的眼光一窺文學世界,理解文字或圖畫如何安排,你將能以更專業的角度欣賞與應用童書。
親子關係本課程旨在了解親子關係的定義與法律規範,透過親子關係相關理論了解其對個人的影響,探討關係的維護與策略,並介紹有效促進親子溝通的訓練模式,如交流分析理論、父母效能訓練、薩提爾模式等。
兒童產業與實習在「兒童產業與實習」這門課中, 你有機會實地體驗幼教相關產業的運作和實務操作,例如至出版社、多元能力發展機構、親子教育機構、公共托育中心、政府機關等進行三週集中實習,並能在機構參訪、實務分享與實作等課程活動中,開展多角度的探索與體驗,增廣你對兒童文教產業的職涯知能。
幼兒觀察在「幼兒觀察」這門課中,你能近距離地凝視幼兒,觀察與記錄幼兒在幼兒園裡的生活、發展與學習樣貌。而後透過觀察分析與解釋,練習如何客觀地分析幼兒在不同發展面向與學習經驗的能力,培養更專業與更敏銳的觀察力。
家庭生活教育方案設計家庭教育是生活能力也是職能,培育同學具協助幼兒家庭自主共學的實務能力。課程透過田野參與、個案教學、方案實作等教學,加廣加深與不同族群、文化與家庭工作,擔任各公私家庭教育的職場即戰力。 |
幼兒發展與保育運用「案例探究 × 翻轉教學 × 活動引導」三合一的創新模式,讓課堂像是一場探索旅程。學生不只是聽講,還要觀察、討論、推理,從案例中理解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獨特樣貌。透過分組互動與遊戲化任務,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把理論變成可運用於教學現場的創意方法,讓「學幼兒發展與保育」變得不僅有趣、更有感、有用! 圖解:透過分組學習展示議題討論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創意教具設計課程以「玩中學、做中想、創中學」為精神,帶領學生從幼兒發展需求出發,學習如何運用日常素材、數位科技與美感設計思維,打造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教具。課程中結合實作、討論與展示,從構想到成品,每一件教具都蘊含教育意圖與創意巧思,讓學生體驗如何把「想法變成能啟發幼兒學習的玩具」,實現理論與實務的完美融合。 圖解:創意教具設計課程成果展示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幼兒藝術課程以「玩藝術、玩創意」為核心精神,透過豐富多樣的幼兒藝術創作活動,引導學生探索體驗顏色、線條的奧妙,培養觀察與表達的敏銳度。課堂結合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感受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的樂趣與歷程,從中學會設計能啟發幼兒想像力與美感活動。最終,學生不僅能欣賞藝術之美,更能將「創作」轉化為啟發幼兒心靈的教育力量。 圖解:探索體驗顏色與線條的奧妙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版權:蘇偉馨
蘇偉馨學歷: 私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教系學士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幼稚教育專科 經歷: 創辦諾瓦中小學暨幼兒園 創立世界學前教育交流協會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教系講師 私立方曙高級中學教師 小學教師 幼兒園園長 幼兒園教師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是我就學期間得到最多啟發的學校,師長們自由開放的觀念和教學方式,是我日後在教育領域中的模範。我喜歡國北教育不是守經有餘的尊尊訓誨,而是竭盡所能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胸襟。這對我創辦諾瓦有著深遠的影響。每一位教過我的師長,我至今亦能如數家珍地談及當時上課的收穫與啟發。我常驕傲的提及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是我的母校,我以國北為榮。本人在教育領域的勇敢前行,是身為國北人的堅持。
圖解:2018年獲吳大猷紀念獎 版權:蔡世豪攝影
劉怡華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領導與政策分析博士(2006-2010)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領導與政策分析碩士(2004-2005)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1998-2003) 經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在北教大的訓練奠定了我對教育領域探究的方向與熱忱,畢業後直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訓分校攻讀教育領導與政策分析領域的碩博士學位,隨後順利至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兼研究顧問,在加州期間迅速建立多國研究團隊、提供公私立組織顧問服務。2015年回北教大服務,致力為台灣教育領域帶來創新應用價值。2018年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過去幾年努力成果。
版權:張宇良
張宇良學歷: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84-88)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94學年度中等特殊教育學士後學分班(94)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 經歷: 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學校導師(108-109)、學務主任(110~迄今);臺北市立臺北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兼總務主任(105-107);臺北市文山特殊教育學校(91-104)學前部教師兼設備組長、教學組長、訓育組長、導師 於大學在學期間加修學前特教學分,並選擇初等教育學系(現教育學系)作為輔系,讓我畢業後的就業選擇性更多元。先後進入普幼班與學前特教班服務,後來轉往中等特殊教育領域迄今。擔任設備組長期間完成新設圖書館(含教師、學生、視聽及玩具),教學組長期間參與「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教材與教學媒體」一書的編寫,這些成果都是教學經驗中點點滴滴的累積! 版權:張傑雄
張傑雄大學,是個豐富的社交圈,有完善的學習資源、多元爆炸的資訊,再再都給予我新的刺激。在這,學科答案不再只是唯一,學會尋找答案的範疇是有趣又痛苦的回憶。這就像進社會前的先修班,我參加了學會、劇團…,從中學習組織與經營。在這,不會有人限制你的想法和行為,只有你可以決定自己的視野,把握機會讓自己成為學習者吧。 我是專職的幼兒體能老師,擅長安排各種適齡的感覺統合遊戲;我是喜歡拿著麥克風的主持人,包辦大至千人的親子運動會,小至感性的畢業典禮。我們是熊太郎幼兒體能工作室,集合了一群喜愛教育以及孩子的夥伴,逐步建構我們的團隊以及客群版圖。幼教系畢業生任職體能老師,全國屈指可數,”喜歡”這份工作是我堅持的動力,更歡迎有活力的學弟妹加入! |
圖解:李佩樺實習照片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李佩樺111年應屆畢業生考取南投縣公幼教師 南投縣公幼教師
圖解:林佳穎教甄經驗分享照片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林佳穎112年考取台中市公幼教師 台中市公幼教師
圖解:系友回娘家-經驗分享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志鑫104年畢業生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人間科學研究科博士 日本早稻田大學「幼兒健康福祉學」通信課程講師
圖解:109年考取連江縣幼教師(榜首)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芳喻109年考取連江縣幼教師(榜首) 連江縣幼教師
圖解:與系主任合影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林 昀109年考取新北市公幼教師 新北市公幼教師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