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通訊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機械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海大校區 202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
海大校區 202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旨在培育通訊、導航與控制之高科技人才,並使其具備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專業能力。 |
本系歷史悠久,創立於民國42年,目前共有24位專任教師,皆具博士學位,陣容堅強,並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及新興科技的發展,調整教學目標及進行學習領域整合。學生除了修習一般機械之基礎課程外,先進的光機電產業所需之技術與知識亦可在學校課程中習得;並透過具整合性及前瞻性的跨院系學程,培育跨領域及整合科技的能力。 |
學科意涵 |
本學系包含導航、控制、通訊三大領域,涵蓋數位訊號處理、影像處理、數位及無線通訊、無線行動網路、物聯網、行動資訊;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智慧導航;控制系統、人工智慧、機器人、系統整合控制及機電整合等。 |
本系系名即顯示我們的辦學精神,我們已完整規劃學士、碩士及博士之機電系統整合學程,且超越傳統機械領域,結合微奈米、能源、電磁學、生醫等跨領域學科,因此我們訓練的是新一代的工程師,讓學生懂「機」善「電」,使畢業生不僅能勝任傳統機械工程的任務,也能游刃有餘解決電機問題。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理論學習:透過課堂講授,教授帶領同學理解並培養學生通訊、導航與控制之專業學識,使其具備工程科技專業知能。 ![]() 專題實作與實驗操作:為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安排實作部分,利用實際計算、程式操作,同時培養學生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之能力。 圖解: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自行拍攝 未上傳圖片 報告撰寫:透過報告撰寫的過程可培養問題意識、訓練思維能力、鍛鍊寫作能力。可將自己所想的、所知的條理清楚表達。 |
![]() 自主學習:同學們需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尋求相關資源,找出新舊知識的異同,利用現有知識,做獨立的判斷。透過主動思考,才能更有效求得知識。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團隊學習:同學們需進行團隊合作的學習,藉由團體討論,彼此交流意見,才能更有效率地求得新知。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專業理論課程:透過基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機械與機電工程與相關科技之專業知識。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實作分析設計:透過軟體、設備操作及專案執行,培養學生具備實驗設計與執行之實作能力,分析及處理工程問題之能力,工程元件與系統設計之能力,以及分析與解讀數據之能力。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本系培育通訊、導航與控制專業人才,使其具有系統設計研發、工程整合與應用軟體開發之能力,涵蓋海陸空系統與個人行動應用。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科技研發專才,可從事新世代通訊、航電、定位導航、資訊及智慧型系統產業之製造及研發工作。 |
本系建議高中同學們可朝以下方向準備: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課程涵蓋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相較於通訊工程學系增設了導航及控制領域相關課程。導航領域主要朝導航與定位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資訊系統等方向發展;而控制領域則以人工智慧、嵌入式系統及系統整合為發展重點。一般電機領域涵蓋範圍較為廣泛,同學大多僅能專注於某一個專門領域,本系的要求是希望同學可以專精於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雖然課業較為繁重,但可以獲得更為扎實的訓練。 |
本系的學生懂「機」善「電」,相關科系有機械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本系課程涵蓋機械系全部的課程,與傳統機械系不同之處,在於本系學生更能習得電機的知識。本系的新領域課程更超越電機系所授之課程,例如:永續能源、熱電學、工業4.0…等。在現今充滿挑戰的社會中,傳統機械或電機的訓練,已經沒法滿足工作需求,我們整合機械與電機知能,將使所訓練出的學生更能快速地面對變動的職場。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常被誤解為就業須與海洋相關或須上船工作。而本系旨在培育電機資通訊相關專業人才,學生可依興趣投入各類高科技產業。海洋特色是本校的優勢,實際的應用並不侷限於海洋。 |
本系畢業生常被定義為單一電機系或機械系專長學生,實際上本系架構於一般理工學科基礎,以機械科學為主軸,並加入海洋產業科技與機電系統之元素於教學研究中,所以畢業出路是較為廣泛的。例如:畢業生可從事海洋相關機械、機電整合與自動化系統、奈微米生物機電系統等科技產業,較單一電機系與機械系的就業層面來得廣。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課程內容常被誤解為著重於海洋相關課程。實際上本系課程規劃以一般電機與通訊課程為基礎,並可朝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發展。海洋特色是本校的優勢,實際的應用並不侷限於海洋。 |
本系常被誤解為電機系或機械系。電機系較重視電子電路科技術之軟硬體的設計應用,而機械系則較偏向機械特性來解決工程問題。本系將以一個機電工程問題出發,分別針對機械系統作分析與設計,再加上機電系統控制的角度來做機電整合之應用實現,亦創造突破與革新。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可參閱本系網頁介紹,網址:https://cnce.ntou.edu.tw/ |
本系以固力材料、熱流、機電控制、設計製造、微系統等五大學習領域為研修方向,當然本校為全台唯一以海洋相關教學與研究為發展特色的高等學府,更可透過校內選修、輔系與雙主修來修習他校不易選修之海洋相關課程。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通訊、導航與控制概論
為使大一學生認識學系課程設計理念與架構,邀請通訊、導航、控制三大領域學界及業界專家介紹相關專業倫理、學養、態度及新穎技術,使學生對相關產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圖解:至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參訪合影 版權:自行拍攝 ![]() 導航系統及導航實習
導航系統為導航領域基礎課程,除理論課程外搭配導航實習課程,使學生培養導航系統實際操作之能力並協助瞭解導航系統架構。 圖解:導航實習課程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自行拍攝 ![]() 自動控制及控制實習
自動控制主要介紹基礎控制理論及自動控制系統之應用,並搭配控制實習課程,使學生經由實驗瞭解基礎控制理論及自動控制系統之應用。 圖解:控制實習課程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自行拍攝 通訊原理及通訊實習通訊原理主要介紹基礎的通訊技術,包括信號處理、數位調變、傳輸理論等。而通訊實習主要希望學生從理論中,藉由模組之操作,瞭解實際信號之觀察與量測,學習有關類比與數位信號調變、解調變技術與其收發機設計,以及超外差接收機原裡、鎖相迴路等其他相關技術。 圖解:通訊實習課程實驗過程 |
![]() 本系全部課程本系課程皆在系上老師認真教學之下,受到各系學生喜愛,海大機械系教師的教學品質在台灣首屈一指,教師群均在國內外頂尖名校受過良好的教育,系上教學風氣極為正面,本校也十分重視教學,校內教學中心單位已積極持續辦理教師再進修課程。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生醫相關課程本系生醫方面的課程十分受學生歡迎,這個新興領域並非傳統機械內容,學生對於學習生醫相關知識相當有興趣。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林育志老師 ![]() 電腦軟體相關課程本系電腦軟體相關課程十分受到學生的重視,本系提供基礎Matlab系列課程、數值分析、arduino課程,讓本系學生能更為深入了解如何以電腦作為工具來解決工程方面相關問題。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再生能源相關課程本系於再生能源課程方面也著墨甚深,從太陽能到風電,再則到熱電,學生能從國際級的大師中學到第一手的科技及技術,日後將在台灣能源產業發光發熱。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黃騰賦,101級碩士畢業校友 版權:黃騰賦
黃騰賦*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研究所碩 士 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期間,曾擔任系學會會長及永齡文教基金會課輔老師。大學畢業後,繼續於系上就讀碩士班,期間仍持續擔任永齡文教基金會課輔老師。 碩士班畢業後,至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擔任研發替代役。役期結束後留用轉任科技聘用正職至今。 ![]() 圖解:彭博煜,102級學士畢業校友 版權:彭博煜
彭博煜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期間,加入張麗娜老師實驗室。與同學參與專題研究:車牌辨識系統。畢業後,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就讀碩士班,研究核磁共振影像:處理腦中自動對位技術,並赴新加波參加ISMRM研討會並發表論文。 目前於和碩研發中心軟體部擔任工程師,屬於軟韌體方面,因此軟體及硬體都有所接觸,主要負責BSP driver和BIOS相關的應用。協助處理過ALSA相關應用,提供自動配置所支援的音效卡,並適時的調整相關參數以利運作更加完善。 ![]() 圖解:張庭豪,102級學士畢業校友 版權:張庭豪
張庭豪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期間,加入張麗娜老師實驗室,與同學一同完成車牌辨識的專題研究。畢業後,於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就讀碩士班,以多物件追蹤為研究主題,並曾赴美國參加研討會以及發表會議論文。 碩士班畢業後,曾任宏達電的光學影像部門工程師,主要負責手機上的相機白平衡演算法調教。由於任職的部門隸屬於硬體部門,因此也經常處理軟體和硬體之間的配合。目前於台灣谷哥擔任軟體工程師,負責手機上的相機調教工作以及演算法開發。 |
![]()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友服務中心
鮑益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現職: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經歷:富士康科技(鴻海)無線通信事業群-副總經理及首席品質長; 北美豐田(Toyota)汽車製造公司-品質總經理、品質總監、汽車組裝副廠長;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研發資深科學家。 ![]()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友服務中心
袁建勳佛羅里達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 現職: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電機電腦工程學系正教授;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中心主任; 電器與電子工程師學會器件和材料的可靠性期刊編輯; 電器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子器件協會傑出講師。 經歷:美國德州儀器積體電路設計工程師。 ![]()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友服務中心
黃鴻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花蓮高工校長 ![]()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友服務中心
詹賀博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輪機工程學系學士 現職:光隆實業(股)公司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其他國內外大學工程相關博士、碩士。 現職:其他優秀系友遍佈世界各地,並於世界知名企業工作,例如:台積電、台達電、鴻海、中華映管、緯創、聯華電子、廣達、光寶、中華映管、奇美電子、群創…等知名企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3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