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電機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電機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海大校區 202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
燕巢校區 82444高雄市燕巢區深中路62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之成立宗旨,係順應全球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積極培育一般電機資訊工程相關的高級技術與研究人才。本學系擁有來自世界各地名校優秀博士所組成之堅強師資陣容,專業涵蓋六大領域:通訊與訊號處理、自動控制、固態電子、電波、資訊科技。期以教學與研究並進之方式,帶領學生同登學術的殿堂。本學系積極參與政府機構與民間科技公司的研究計畫與建教合作。本系已成立逾五十年,系友遍佈全球。 |
本系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方向,適時調整並提供適宜的教學研究環境與課程,用以培育理論與實務能力兼備並具有國際觀之電機工程專業人才為宗旨。本系目前教學研究發展方向包含通訊、電波、光電、半導體、計算機及AI智慧控制等領域,由專業的優秀師資來推動優質課程教學內容與產學合作計畫,訓練學生具備解決問題及實務應用之能力。 |
學科意涵 |
學習資訊、通訊科技及電機相關之軟硬體技術。資通訊科技無所不在,舉凡人工智慧、物聯網、5G、自駕車、無人機、醫療器材、綠能、機器學習、大數據等皆屬之;軟體技術涵蓋數學邏輯、演算法與應用;硬體則從數位/類比電子元件、奈米材料、半導體物理、IC設計到模組與系統等。 |
電機工程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以電路學、電子學及電磁學為基礎,跟高中物理的電學、磁學與光學內容密切相關,同時多項工程課程也會使用到不同數學理論知識。電機工程領域涵蓋3C(資訊、通訊、消費電子)的所有範疇.個人可以根據興趣去學習電機電子各項次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識。 |
學習方法 |
![]() 教學規劃:1.課堂講授:由教授帶領同學釐清相關範例,利用實際計算、講解物理意義、程式實作,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以及進行電路設計、程式語言編寫。2.邀請專家學者來系演講。3.鼓勵學生至業界實習。4.鼓勵大二、三學生參與大專生暑期研究計畫,提早進入研究實驗室。 圖解:電資綜合教學大樓 ![]() 課程設計:1.實驗課程讓同學有多次分組合作機會,學習與人合作的模式。 2.順應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機動調整課程內容。3.提供全英語授課。4.結合產學合作計畫案,增進實務經驗。5.鼓勵國際交換學生移地修課,帶領學生出國拓展視野。 圖解:海洋大學校門 ![]() 實作課程: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實際透過實驗操作,讓學生具備自行設計預期功能裝置之能力。 圖解:系館-電機一館、二館 |
![]() (一)基礎課程學習電腦教室:經由教授專業的指導,利用實際範例及程式編寫,協助同學了解AI智慧控制及程式語言課程內容 ![]() (二) 實驗教學訓練經由教師實驗教學方法的訓練,將抽象的理論具體用電路呈現,有助於學生理解理論,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動手操作、討論、發表意見和成果,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體悟「動手做實驗」的可貴。 ![]() (三) 專題製作應用專題製作藉由問題發掘的歷程,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從旁指導,並透過團隊合作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訓練學生撰寫報告能力。學生自行設計電路、製作電路,並量測有線或無線訊號,設計出實務產品。 ![]() (四) 產業實習體驗為了銜接理論與實務課程,培育學生業界所需之技能,本系積極推展產業實習課程。在學期間由本系安排學生至電機領域相關企業或機構實習(例如工研院),培養學生務實致用的能力並及早體驗職場工作,有助於深入了解自己優缺點,以增加職場的適應力與競爭力,期望學生畢業後能與工作無縫接軌。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可以先由市面上販售的電子套件DIY入門 熟悉之後 可以進入Arduino可程式化單晶片 透過晶片 了解程式語法的使用 以及利用軟體呼叫硬體模組 除了可以熟習程式寫作 也能更加了解硬體的運作方式 |
為了就讀大學電機系,在高中階段要特別強化數學、物理的電學與磁學的學識基礎。另外,因為電機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為了探究其基礎知識的應用面,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研究,培養自己動手做的實力,自己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將有助於對於學科的融會貫通,並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分析與設計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電機系所學範圍是最廣泛的,涵蓋所有與電有關的科學與工程應用。其與資工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電機系軟硬兼具,而資工系偏重在軟體,當然最後的系統中軟體和硬體是整合在一起的。電子系和通訊系與電機系的重合度較高,電機系與無線通訊、光通訊、光學設計、電源與電力機械各個方面密切相關,電機系中的光電與電力(電磁能源)是電子系和通訊系所沒有的,而相應的,電子系更側重電路設計,而通訊系中有通訊相關軟體層面的學習。 |
電機系與機電系二者差異頗大。電機系是處理與電有關的工程學系,以三電(電路學、電子學、電磁學)學科為基礎,其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大型電力、通訊、計算機、及微電子的晶片半導體等等。而機電系源自機械系,以力學為主,內容包含機械設計、製造,再加上電控制部分。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畢業出路無任何限制,與一般大學電機系完全相同,反而多了海洋相關領域的加持,學生可接觸更廣泛的學習機會,增加跨領域的選擇性與視野。 |
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或職涯發展方向,可能誤解為高職師資或侷限於早期光電與通訊兩大專長的工程師。實際上,修讀本系的畢業學生未來職涯發展方向主要從事於電機或電子工程相關領域,目前畢業學生在職場的專長分布甚廣,包含通訊產業、IC設計、半導體、光電產業、資訊業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社會大眾刻板印象以為海洋大學畢業學生必須上船出海,事實上本系學習內涵與一般大學電機系並無差別。 |
本電機系的學習內容不再侷限於光電及通訊兩大工程領域,亦包含半導體及AI智慧控制等熱門領域。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無 |
高師大已轉型為綜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為非師資培育學系,我們培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多數往頂尖大學碩士班繼續進修,且畢業後就職於高科技產業,專業技能素質獲得好評。另外,本系新增中等學校師資類科教育學程「資電」與「電機」專長甄選名額多名,用以提供少部分學生想從事教職的機會。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通常人工智慧是指透過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該詞也指出研究這樣的智慧系統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如何實現,有些預測則認為人類的無數職業也逐漸被其取代。 圖解:本系承接科技部AI創新計畫 ![]() 半導體物理了解半導體材料之基本物性、電性,特別是帶電載子如電子與電洞之傳輸機制,進而知悉何以二極體具整流作用,電晶體有放大效果作為前學電子學困惑之解答和後續積體電路、光電元件之基礎。 圖解:學生參訪IBM Watson中心 ![]() 電磁波簡介時變場的概念, 以及時變場在自由空間, 介質中, 與導波管中的特性. 介紹微波電路與天線的基本理論。 圖解:學生參訪聖地牙哥高通總部 ![]() 線性代數
1.域、向量空間公設 圖解:107年海洋大學電資科學體驗營 版權:http://csesa.csie.ntou.edu.tw/ |
![]() 通訊系統基礎電路實作與量測本課程主要介紹訊號與通訊系統的基礎概念.這門課將帶領同學踏入通訊領域的範躊.內容包含:訊號與頻譜、訊號的傳輸、取樣定理、線性及指數連續波調變以及雜訊對於通訊系統之影饗及分析;課程內容深入簡出.以建立同學對通訊領域的學習興趣。 ![]() 人工智慧(AI)本課程內容針對現在AI應用息息相關的技術做重點介紹,包含機器學習的發展歷程與原理,及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另外,也教導學生運用AI函式庫的技術如tensorflow或pytorch,並以此完成課程專題。本課程同時培養AI理論與實作能力,期望學生能藉由本課程順利與業界或研究領域快速接軌。 ![]()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與實作
本課程藉由實務製作與量測的訓練,教導學生使其具備常用的微波被動電路的設計能力。 ![]() 微控制器實作與量測本課程讓學生從實驗了解微處理機Arduino自動控制實務。內容包含輸出port之實習,輸入port之實習,計時器之實習,計數器實習、微算機器介面技術等。 ![]() 液晶元件製作與光電特性量測使學生瞭解液晶之物理特性及各種LCD之顯示原理,並能熟悉LCD之光學原理。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鍾炳利,台電總經理
鍾炳利電力相關領域 105年度傑出校友獎 台電前總經理 ![]() 圖解:石木標,中華電信前總經理
石木標資訊科技通訊領域 101年度傑出校友獎 中華電信前總經理 ![]() 圖解:周永明,宏達電前執行長/總經理
周永明資訊科技通訊領域 98年度傑出校友獎 100年榮獲名譽工程博士學位 宏達電前執行長/總經理 ![]() 圖解:廖益賢
廖益賢伺服器 102年度傑出校友獎 美國Super Micro Computer (OTCMKTS: SMCI) 創辦人 ![]() 圖解:曾國棟
曾國棟電子零件貿易商 92年度傑出校友獎 大聯大副董事長 友尚集團董事長 |
未上傳圖片
李瑞倪由於對理工領域一直抱有濃厚興趣。高中時選讀二類組,奠定了扎實的數理基礎,並於大學就讀於高雄師範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現電機工程學系)。 在大一、大二期間,我專注於工程基礎課程的學習,並取得優良成績,扎實掌握電機相關領域的核心知識。到了大三,參與陳弘典老師的專題研究,致力於天線設計與分析,進而激發我對電磁領域的極大熱忱。這段研究經歷深化對電磁理論的理解,也培養在專題研究中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目前任職於聯詠科技,擔任技術經理職位,工作任務是將電磁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在產品研發上。持續秉持學習與探索的精神,期許在工作上不斷精進並帶來更高效的技術應用與創新。 未上傳圖片
林雨沛高中的時候對於電學方面有點興趣,到了大學修完通訊相關科目決定要走通訊組。 大二升大三暑假開始跟著黃富鑫教授實作專題研究。 就讀研究所期間,修了更深的通訊原理,之後就朝著通訊相關領域找工作,也有在研討會上口頭發表論文。 現職為聯發科技公司 資深工程師 未上傳圖片
楊惠文高二選擇組別時,基於興趣選了第二類組,最後也順利的進入了高師大電機系(原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 大一大二修課的主軸在於工程類科的基礎課程,大三開始,一方面修習光電通訊的專業類科, 一方面跟著陳弘典教授開始實作專題學習天線設計,在專題期間,也激起我對電磁波類科的極大興趣,希望未來就業也可繼續在這領域深掘。 我曾服務於宏達電公司、現職在Google公司工作,兩者皆是在手機產品的EMC部門,主要負責RF Desense及EMC的開發。此工作項目與我學生時代的研究相關,也是我的興趣所在,所學所用讓我在工作上得以更加容易上手,也因為工作等於興趣,讓我享受成就感及降低工作倦怠感,因此找有興趣的工作在我認知是相當重要的。 未上傳圖片
趙祐霆剛進大學時,其實不確定自己主要興趣在哪,但是我秉持著凡事都盡力而為的心情,每一個科目都竭己所能的研讀,進而從中去找出自己的興趣或強項。大三開始跟著教授做專題研究,題目是程式語言相關,在專題研究中,也逐漸地奠定了我在寫程式上的基礎,並在推甄時,順利考取成大研究所就讀。 碩班畢業後,順利進入華碩集團任職,負責PC產品線,期間即便單位的工作內容有變,但是都還屬於程式相關,秉持著過去研究的精神,再加上我時常利用上班之外的時間,多加購書鑽研,因此工作上或許辛苦,但同時自己也越學越多,持續的精進是職場上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