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49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0號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學系特色 |
進入大同資工,你將會成為一個具有硬體線路設計知識、軟體程式開發能力,並知曉人工智慧、物聯網與資訊安全的專業人士。本系極為重視程式設計實作能力之訓練以及軟、硬體知識與實作能力之培養;本系提供各式各樣資工領域的專業選修課程,除了進階的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外,在「人工智慧」、「物聯網」與「資訊安全」等3個專業領域的課程更是多樣。 |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工程系之教學與研究特色以網路與多媒體整合為主,具有最新穎先進的設備,頂尖的師資,教授畢業於國內外名校,鄰近台北市及北部大型科學園區,產學合作機會多,畢業生就業管道順暢,半數學生皆繼續於台清交或國外名校深造.本系結合資訊軟硬體、網路通訊技術及多媒體科技等,發展寬頻網路及數位內容多媒體服務與應用等相關領域,硬體與軟體兼具,建構出一個網路與多媒體整合研究與人才培育的搖籃。 |
學科意涵 |
簡單地說,就是學習與計算機(電腦)有關的軟、硬體與應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你學會Programming—使用電腦程式語言設計程式,開發軟體。教授的課程最主要就是要讓學生能夠開發軟體來解決問題、提供服務或滿足需求,這包括如何使用程式語言撰寫程式,如何製作出有效率的程式,以及如何開發出不同類的軟體等。 |
資訊工程大致可分為軟體、硬體、與應用等三方面,亦有其原料、工廠、及成品。原料就是人類各樣活動中所產生的資料,工廠就是由電腦軟硬體所構成的系統,而產品就是有利於人類的各樣資訊。總體而言,資訊工程就是將運用資料的方法編寫為程式(軟體),再藉著電路(硬體)對資料進行處理,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資訊(應用)。 |
學習方法 |
![]() 課堂聽講:教授透過投影片講解課程內容,學生學習理論基礎與基本知識。一般基礎、核心課程大多以教科書為上課基本內容,輔以參考書,因此閱讀教科書是基本功夫。「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課後勤複習」等是學好課程內容、做好作業、應付大小考試的核心步驟。 ![]() 上機實驗:「動手做、做中學」。大一上、下學期的「程式設計」同時搭配3小時上機實作(於電腦教室直接使用電腦撰寫程式)的課程,培養程式實作的能力。大二「數位電子學」搭配3小時的「數位電子實驗」,「邏輯設計」搭配3小時的「邏輯設計實驗」,訓練學生具有硬體線路設計的基本知識與能力。 ![]() 專題製作:學生接受指導教授的指導,訂定專題題目,並完成作品,培養蒐集資料,研讀、分析、討論及實作的能力。學生須於大四完成專題實驗並通過專題口試及繳交專題報告,藉以訓練其口語表達與報告撰寫的能力。 |
![]() 實作理論:透過一般課程的教授,讓學生學習到資工系必要的專業知識,例如:計算機程式設計、資料結構、離散數學等。 未上傳圖片 實作程式與應用: 透過實作課程讓學生動手寫程式及實作,讓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程式撰寫技巧及除錯能力,並引發創新及自我學習能力,例如:計算機程式設計實習、嵌入式系統導論等。 未上傳圖片 實作整合: 透過大三的專題製作課程,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習到的各項專業知識做一整合,且實作出來,並引導學生跨域整合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培養自主學習並瞭解資訊產業發展趨勢的能力。 |
我們建議學生可以藉由參加一些能養數理以及邏輯思考的活動來增進自己的思考能力;並透過搜尋網路上的資源,建立基礎的程式語言能力,再藉由一些Online judge挑選的簡單題目或是撰寫一些簡單的小遊戲,將基礎能力及實作能力做基礎結合;進一步也能參加相關競賽,來檢驗自我的學習成果。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Q: 電機系、資管系也都要學程式設計,跟資工系學的程式設計有何差別? |
與資訊管理系的差異:資工系屬於電機資訊學院,培養的程式語言的能力和技巧較為深厚。資管系屬於商學院,著重在資訊系統管理與網路行銷二方面。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Q:資工系畢業後可以成為電競選手,比賽拿獎金。 |
Q: 資工系畢業就只能當程式設計師?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Q:我常用電腦玩電動,用手機玩手遊,也是照片修圖達人適合念資工吧? |
Q. 數學不好就不適合念資工系?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在資工系除了自己讀書、寫程式外,多參與體育活動鍛鍊身體,參加社團增進團隊合作能力;和同儕的協同合作、團隊互助合作,一起做好一件事或是專案,也是工程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未來工程教育除了工程基礎訓練外,也講究創造力、想像力溶入工程教育中,因此多元學習、觸角廣佈,是在資工系會用到的學習方法。 |
歷年來本系注重教育品質,持續獲得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專業評鑑認證,此外,近年亦致力於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每年均提供學生多次參與國際參訪交流的機會。 |
我的學系 |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進階程式開發技術本課程介紹進階程式設計技術,包括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圖形使用者介面、資料結構與檔案系統,以及關聯式資料庫與 Java 持久化,培養學生開發結構化、互動性高且具數據管理能力的應用程式,為未來軟體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 電腦視覺電腦視覺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機器「看」的科學。要言之,其乃利用攝影機和電腦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偵測、識別、跟蹤和測量等工作,以作為智慧型系統決策的依據。 講授內容包括電腦視覺之基本觀念、理論基礎與可能之應用,本課程亦將指導學生利用OpenCV電腦視覺程式庫進行若干電腦視覺專題的實作與模擬。 ![]() 物聯網嵌入式程式基礎本課程介紹物聯網嵌入式程式語言設計,包括介紹程式的基本結構、常數與變數、運算子與運算元、條件式與控制流程、陣列(Array)與表格(table)、函式(function) 和類別與物件,培養物聯網嵌入式程式設計能力,利用物聯網設計平臺ESPlorer與NodeMCU來”看見”嵌入式軟體的執行。 ![]() 資通訊安全實務透過實作方式讓學生瞭解惡意程式原理與功能,並具備基礎惡意程式逆向分析能力 ![]() 人工智慧這門課將針對只具備基本程式設計能力,及基礎數學的學生,引領學生認識人工智慧中重要的領域。課程內容涵蓋知識系統、代理人架構、計算智慧(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等主題,此外也探討人工智慧在目前重要領域如物聯網、及開放資料的應用。 |
未上傳圖片 雲端計算與大數據程式設計介紹雲端虛擬化運算的基本核心技術,例如 Hadoop 分散式檔案系統、 MapReduce分散式計算技術、並使用 Google API 和Open Stack等開源程式架構,帶領學生入門雲端技術。學生可因此建立自己的雲平台,並且具備實作雲端計算的基本能力。 未上傳圖片 無線網路導論
教授行動網路的基本理論架構,包含無線電接取技術、蜂巢式通訊技術、行動管理、行動網路通信協定等。學生可了解現有行動網路的基本設計,了解2G、3G歷代行動網路技術,以及最新LTE之4G與5G的行動網路技術。 未上傳圖片 人工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教授深度學習所需的類神經網路之基本設計與應用實作。學生可學習類神經系統所需的理論基礎,並可以此實作其應用,包含應用最廣的影像辨識。學生熟悉類神經網路後,可具備學習深度學習所需的基本知識。 未上傳圖片 嵌入式系統導論學生可學習嵌入式系統實作所需的理論與工具,包含嵌入式系統設計、Linux 核心、開機系統、驅動程式與檔案系統,並且藉由多個實作Lab來熟悉嵌入式系統開發,包含GPIO、UART、SPI等基本外部IO,以及建置嵌入式系統核心、開機系統、驅動程式、和網路系統,使學生能具備嵌入式系統實作經驗。 未上傳圖片 人工智慧網路資料集分析程式設計教授以Linux為實作基礎的網路Socket理論與開發、相關所需多線程技術、Linux之Internal Process Communication技術,並以此基礎教授Windows C#之多線程Socket實作。學生可具備現今網路程式實作所需基本理論與實作技巧,入門大型網路專案開發。 |
我的學系 |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丁宏文丁系友畢業三年躋身百萬年薪行列,進入職場八年,他觀察到資工系畢業生很夯,但要脫穎而出、找到喜歡的工作,並且在職場上有續航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語文能力」缺一不可。丁系友覺得大學出國交換的經驗,對找工作「絕對是加分」。他在學校選修德語,工作後再加強日文,以及本來就會的英文,他至少會三國語言,他也給學弟妹建議:「如果可以,讓自己學習兩種以上語言。不然英文也要能溝通」,這些都是職場上的戰力。 丁系友在台塑企業擔任程式設計工程師,負責企業採購電腦作業開發及維護。「就業之後,沒有人會一直教你!」他舉例,在學校程式語言一開始是學C,後來流行JAVA,上班後的主流是PYTHON,從雲端、物聯網、大數據及AI到現在的元宇宙,永遠需要新的技術。必須找方法學習、研究,「想辦法學會」,才能跟的上。他認為學校課程,主要是訓練獨立思考及邏輯能力,一定能讓你運用在職場上。 未上傳圖片
張季青張系友現為英晟電子公司董事長,開始踏入職場的前五年,因工作需求,幾乎去過全世界的展場。2005年,沒有奧援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工程師創業。張系友說,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自信。不論是藝術、音樂或是任何事,只要有熱忱,哪怕身邊有不同的聲音說「這樣可以嗎?」、「這樣好嗎?」都不需要害怕,勇敢的堅持往前走,就是成功。 張系友相信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有特別的能力,要找出熱情所在,專注投入。在職場上,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不抱怨」。「一定會遇到上司要求的工作,覺得不公平、不合理的啊!」張系友說,他也會有這種感覺,情緒是難免,但要提醒自己「不抱怨」,想想一旦解決了這些困難,可以從中學到什麼?用不同的心態面對,「從中成長」。 未上傳圖片
邱銘彰邱系友現為奧義智慧公司執行長,除了是公司的創辦人之外,也是台灣駭客協會的顧問與資安技術研究專家。常在國內外重要駭客大會發表研究,從台灣駭客年會到美國駭客大會,擅長透過詼諧生動的演講,傳授資安知識。他同時也是台灣資安界著名的創業者。 邱系友堪稱創業達人,2005年創立艾克索夫(X-Solve),隨即於2007年售予美商阿碼科技(Armorize);2011年創立艾斯酷博(Xecure Lab),再度於2014年售予美國上市的Verint(威瑞特)。現今的奧義智慧公司則為邱系友於2017年與友人共創,專注在人工智慧研究與資安科技的結合領域上,以開發自動化分析系統,駭客活動分析,惡意程式分析、機械學習演算法為主要研究範疇。 |
未上傳圖片
蔡江漁在大學時期的課程方面,對很多科目都覺得有興趣,無論是程式語言的基本功(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演算法…等),或是一些有實驗課的項目(微算機與組合語言、電腦網路…等)。這些科目在後來攻讀碩士班以及職場上多多少少都有幫助。在課外活動方面,參加了系上的壘球隊,和同學們一起練球、比賽,共同創造了不少美好回憶。 我選擇畢業後繼續念研究所,申請榜單公布的那一刻覺得很興奮,像是努力有了回報。在台大資工所念碩士的過程體會到了和學士班截然不同的環境與強度,確實令我在各方面有所成長。碩士畢業後選擇到Garmin擔任軟體工程師,雖然有些工作內容會帶來不小的壓力,但覺得上班和興趣能夠吻合,就感到做起事來的阻力小很多,心情也很愉快。 未上傳圖片
周妙蓁當時高中畢業的我,在眾多系所中選擇了資訊工程,可能是被The Matrix中由0與1構築的電腦世界所吸引。順利進入台北大學資工系就讀後,我選擇了無線網路專題作為日後申請美國Ohio State University研究所的跳板,就這麼一跳畢業後我拿到了Google實習機會並正式成為了一名電腦工程師。 在Ohio最後一年的上學期,身邊的同學們一個個開始瘋狂的找工作,努力實踐著他們的美國夢,而我,卻站在繼續研究之路和就業的兩條路前徬徨著,於是給自己一個暑假的時間,在Google實習的過程中,學習新的電腦語言通訊技術,那種走出舒適圈的刺激與挑戰讓我想留在業界繼續往前。 未上傳圖片
廖嘉禾具有高度程式開發熱誠並且能力出眾,建立本校程式設計社並擔任首任社長,開創本系程式競賽風氣 留學美國名校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資工類全球排名第一),現就讀該校機器人學博士班 未上傳圖片
廖英迪唸資工系是指考分發的結果,但也讓我硬著頭皮學好基礎。大學專心在基礎科目,努力理解各種應用背後的理論,也加入圖形識別領域的實驗室。就讀清大資工研究所時,選擇進入實作項目多,分散式系統領域的實驗室,開始把所學應用在專案上面。資訊工程對我而言曾是完全陌生的領域,但全心投入之後找到了興趣,也覺得充滿樂趣。 研究所思考就業時,覺得台灣的科技業環境大同小異。同時我得到日本樂天的offer,就有興趣試試看。 工作三年後,目前轉職到溫哥華Amazon就職,繼續擔任軟體開發工程師。我鼓勵大家到不同環境工作,除了體驗不同地區/公司文化以外,讓自己的技術跟知識跟上世界水平,我認為也是資訊從業人員很重要的自我挑戰。 未上傳圖片
黃子洵大學時最有印象的科目是程式設計與演算法,寫作業就像在解謎題,與以往教科書裡生硬的知識差異很大,相當有趣!AI與機器學習相關的課程也讓我在近期該領域火起來時對其能有更高的掌握度。台大電機所CS組碩畢後我與大多數的畢業生一樣當了工程師--資工系畢業後的出路就是如此單純,好在這是個待遇不薄的鐵飯碗:) 那麼工程師的工作與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畢業後我到了趨勢科技,寫手機app,在這上班的感覺其實就像學校生活的一個延伸,你會不斷學習到新的技能,並將其應用在實際產品上,從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感。而除了工作外,我發現原來公司的社團種類比大學還要豐富欸!難怪許多工程師看起來都還是像大學生一樣感情好又有活力~ |
我的學系 |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