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東海大學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物資源學群 動物科學學類 | 生物資源學群 動物科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校本部 407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由原「動物科學系」與「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整併而成,設有「動物科學組」與「園藝科技組」。以永續農業與智慧科技為核心,培育兼具動物保健與園藝科技專業的跨域人才。動物科學組以動物飼養管理、育種、營養、生理與保健照護為核心,培育學生具備經濟動物產業與伴侶動物領域之專業知識與實務應用能力。園藝科技組培育園藝與生技專業人才,著重作物生產、育種與永續應用,結合智慧農業與都市綠生活,開創多元職涯新方向。 | 為迎接新世紀農業4.0的畜牧產業經營管理的來臨,包括具規模的自動化管理、大數據雲端運算即時調整育種與飼養管理、透過物聯網將食材由農場到餐桌上的佳餚,將畜牧生產、乳肉蛋加工與生物技術進行整合的教育訓練,培育各級畜產與生物科技之研究及經營管理人才,豐富多樣的實習農牧場、加工廠使得本系畢業生不論在升學或就業上具有紮實的多元能力,更具備經營管理的才能。 | 
| 學科意涵 | 動物科學組結合應用動物科學與生物技術,課程以動物生產管理為核心,學習動物飼養、營養、育種與保健等專業知識,並運用生物科技與智慧化設備,培育具備現代化動物產業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 |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即是將畜牧生產、乳肉蛋加工與生物技術進行整合運用的科系。 | 
| 學習方法 |   (動物科學組)課程講授與實習實作:透過系統化的課程講授,建立動物科學專業基礎,並搭配實驗與實作課程,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理論,培養解決問題與應用創新的能力。 (園藝科技組)課堂講授與實作練習:從園藝科學與生物技術原理出發,搭配實驗與實務課程,學中做、做中學。 圖解:牛奶麻糬;雞蛋品質測定;牛乳房炎快篩 版權:陳冠鳴提供   (動物科學組)校外教學與產業參訪:規劃參訪畜牧場、生技公司及相關產官學單位,使學生能深入了解產業現況,將課堂知識與實務應用連結,提前探索未來職涯方向。(園藝科技組)產業參訪:實際走進園藝職場、研究單位與企業,了解產業運作與職涯方向。 圖解:學術週壁報與口頭發表   (動物科學組)演講座談:定期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界專家蒞校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產業趨勢,讓學生掌握國際發展脈動,拓展視野與專業思維。(園藝科技組)專家講座與國際學習:聆聽業界與學界專家分享,或出國參訪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圖解:產業參訪   (動物科學組)產業實習:提供學生至畜牧產業、生技研發及動物照護等單位進行實習的機會,透過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強化專業技能與職場競爭力,為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園藝科技組)校外實習:實際走進園藝職場、研究單位與企業,了解產業運作與職涯方向。   文獻研讀與專題報告:培養蒐集資料、統整思考與上台表達能力,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   (1). 時間管理的能力,積極管理時間,有效利用在學的這幾年像海綿一樣的吸收新知,安排好學習、課外活動、運動休閒、網遊等時間。 圖解:乳牛場 版權:乳牛現場拍攝   (2). 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即便是權威的說法仍須多找資料證實。 圖解:肉加校外參訪合照 版權:隨行人員拍攝 (3). 寫作及口語發表的能力,多利用機會以文字或講演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訓練組織表達的能力。 圖解:餵飼乳牛草料 (4). 跨領域融會貫通的能力,如果你是老闆,當然要選具有跨領域能力的人才,除本科系的專業技能外,尚需培養自己的外語、企管、行銷等跨領域能力。 圖解:學術研究成果競賽   (5). 經營管理與創新的能力,謙恭自省與負責的態度,大學與科大畢業生最主要的差別是非止於單純的看重技術能力而已,還必須具有規劃、領導統御的管理能力,該自己的責任絕不推諉,有肩膀的挑起來,成功之後不忘團體同心協力,相互付出的貢獻。 圖解:實驗小組骨骼標本製作 版權:實習課現場拍攝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動物科學組)與(園藝科技組) | 
                                                        (1) 學習時間的管理,善用零星時間,期望能更有效率的跨領域學習及健康管理。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動物科學組結合動物科學與生物科技,學習飼養、育種、營養與健康管理,並運用智慧化設備於畜牧產業。與其他動物相關科系不同,本組重視理論與實務並行,畢業生可直接投入現代化動物產業工作。 |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可分為畜牧生產、畜產加工及生物技術三大領域,畜牧生產著重在利用生物基礎知識(生理、營養、生殖、生化等)提升經濟動物的生產力,例如提升乳、肉、蛋的品質與產量;畜產加工著重在利用加工技術提升畜產品附加價值;生物技術則運用於縮短改善畜牧生產及畜產加工的時程。本系與生命科學系探討生物界奧秘,食品科學系探討食品加工方法略有不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很多高中生以為動物科學組畢業只能養動物,但本組畢業生可從事牧場管理、飼料配方、動物保健、育種、產品研發,亦可進入生技、政府或研究機構,專業人才需求廣泛,就業前景良好。 | (1)本系畢業後是無法成為獸醫師的,但可再進修學士後獸醫畢業後考取獸醫師執照成為獸醫師。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許多高中生以為動物科學只學飼養,其實本系結合科技與跨域知識,涵蓋飼養管理、育種、營養、健康與農場經營,培育具現代動物產業實務能力的人才。園藝並非僅學種花種菜,課程包含植物生理、育種、生物技術與智慧農業,透過實作與研究,培養具科學與創新應用能力的園藝科技人才。 | 一般對畜牧的印象是養豬雞牛等,現今經濟動物的飼養與20年前已有很大的改變,自動化飼養管理、大數據雲端運算即時調整育種與飼養管理、透過物聯網提供優質畜產食材給消費者,為此本系學習內容除了將畜牧生產、乳肉蛋加工與生物技術進行整合的教育訓練外,人工智慧管理運用和行銷也是學習重點。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動物科學組學生透過各類實作與實習課程,實際接觸產業現場,累積實務經驗。此外,本組積極推動海外學習與國際交流,每年皆有學生通過甄選參加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前往丹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肉品加工專業實習課程;同時也定期舉辦至四川熊貓基地及日本麻布大學的移地學習活動。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與國際交流機會,拓展視野,強化專業實務能力。 | 
                                                        (1)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從系名可知和經濟動物的飼養生產有關,智慧化自動化的飼養管理可精簡人力,且近年來,生物技術大行其道,生物醫農及生技創新事業都是我們可以投入的領域。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東海大學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動物科學各論(包含豬學、乳牛學、家禽學)課程介紹台灣常見之經濟動物,由產業歷史到目前現況;由動物育種、飼養管理到產品加工販售。並指導學生應用遺傳育種、生理、營養、動物行為、疾病、市場及經濟的理論與方法達到有效率的現代化的畜產生產。;同時也會討論如何應用電腦管理生產系統。配合實習課程,學生可到農場實際接觸動物進行飼養與相關作業操作。   移地學習-動物遺傳資源多樣化動物遺傳資源的多樣化是動物性能改良的原動力,也是世界畜產糧食供應的基礎。介紹台灣畜產種源的應用及發展。並與各國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遺傳育種系合作,著重於豬種、反芻動物與家禽資源的保存、管理及應用。除在本校講授課程之外,並由任課教師帶隊至國外大學移地教學。   畜產品加工學(包含肉、乳及蛋品加工學)畜產品若要能成為商業化產品,需符合(1)能大量生產與(2)維持固定品質兩要素。本課程講解內容包括畜產品之特性、化學性質和組織學上之變化,畜產品分級方式,加工及保存方法,加工機械與最新技術介紹;搭配實習課程學生能實際製作香腸、臘肉、奶酪、起司、溫泉蛋...等加工產品。   園藝學「園藝學」是一門探索園藝作物的科學!課程帶你了解作物如何生長、開花與結果,並學習園藝的基礎原理與實作技巧。從果樹、蔬菜到花卉,讓你感受植物的樂趣,培養觀察力與創意,開啟通往園藝與生物科技的第一步。   植物科學概論
                                                                        「植物科學概論」帶你進入植物的神奇世界!課程從植物的構造、生理到環境互動,介紹植物如何成長與適應環境。 |   豬學、乳牛學、家禽學及動物生產實習配合豬學、乳牛學及家禽學正課訂定適合學生現場實習之內容及操作技術,如仔豬自出生到離乳、生長肥育到上市,公豬採精,母豬人工授精、懷孕及分娩;乳牛榨乳、人工授精、懷孕及分娩;雞蛋孵出小雞,飼養到上市。並安排校外參觀,使學生除理論之修習外,亦能熟悉畜禽之飼養管理。 圖解:家禽學實習 版權:實習課拍攝 肉品加工學及實習了解各種原料肉與肉製品之理化學性狀,各式肉製品之正規科學化加工製造方法與品質管制等。期末各組討論選擇所學肉製品項目之一,發揮創意製做出具有特色的肉製品,並舉辦品評大會及參加學生學術研究成果競賽,爭取獎勵金。 圖解:肉品加工學期末成果發表 版權:期末競賽現場拍攝   乳品加工學及實習探討乳與乳品之理化學變化、微生物學品質、加工方法、以及衛生安全、健康保健等。使學習者瞭解各種乳品加工的理論與實務操作程序。期末各組討論選擇所學乳製品項目之一,發揮創意製做出具有特色的乳製品,並舉辦品評大會及參加畜產品開發創意競賽,爭取獎勵金。 圖解:乳品加工期末創意競賽 版權:帶課助教   生物技術實驗由質體純化開始,完整帶領學生學習基因轉殖與轉殖後基因分析所需各項技術。本系生物技術實驗理論與操作相互驗證,為生物技術學程之必修課程之一。 圖解:儀器操作示範 未上傳圖片 畜牧產業企劃規劃以本系產業相關之畜牧生產、畜產加工與生物技術等三大領域的企業進行介紹並瞭解本系的學習目標,如何在未來大學的學習歷程中針對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培養成為優秀的產業生力軍,將企業管理與行銷管理理念融入畜牧產業經營管理,不論是創業與就業均能發揮所長。舉辦畜牧產業企劃期末報告競賽給予前三名獎勵金以茲鼓勵。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東海大學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王政騰中央畜產會董事長退休 在就讀屏東農專時,已開始思考未來,與類似想法的同儕們討論,即決定升學考進文化大學。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難題,所以要先設立目標,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若失敗就要懂得思考,去改變、修正、突破,才可得到更高的視野,重點即是目標明確、努力前進。 *中央畜產會董事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所長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所長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分所長 *台灣糖業公司屏東總廠畜牧技師 大學畢業後,隨即進入台糖屏東總廠擔任畜牧技師,之後轉任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加工系助理研究員,同年攻讀台灣大學農學碩士,並一路進修到博士,職業生涯也步步高升,曾任畜產試驗所所長,而後升任農委會副主委,公職服務長達37年。 未上傳圖片 
 曾鎮坤金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在中國文化大學畢後,經過軍旅,隨即投入畜產業界,從基層做起。不間斷的失敗挫折中努力學習成長,先後任職於二間相關產業公司,擔任農業部經理的職務。而後於1988創立金麥公司,在經歷各種考驗壓力後,終使公司漸漸步入軌道,並穩定成長。 在公司草創初期遭遇了重重的困境,資金短絀、口蹄疫、金融風暴等因素導致市場萎縮,以及代理權糾紛與新產品開發問題,各項壓力接踵而來。唯有勇於面對考驗,了解並頗析問題所在,制定出正確的策略,最終將壓力化為助力,用智慧解決問題,造就鯉魚要龍門的成功。 未上傳圖片 
 楊青山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雖然從小在台北市長大,緣於小時候的農牧場經驗,也漸漸地對動物產生了興趣。求學時期在師長的循循善誘下,啟發了他對凡事鍥而不捨的精神。高中畢業後花了2年考試,考取中國文化大學畜牧學系(現為動物科學系),更加深對畜牧產業生態的熟悉,並以「無廢與再生」為創業理念,及農食副產物轉廢為金的循環經濟模式,展開自身職涯與農業的新價值旅程。 從挫折中成長,在每一次的轉折中看見光芒,一個不服輸的單親小孩;一個讓人問題頭大的問題學生;一個大學聯考三次的重考生 ;一個年少得志的創業夢想家;一個在創業中面臨多重挑戰及失敗的創業家;一個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父親;誰不曾跌倒,誰不曾受過傷,但是我的人生充滿感謝與感恩,在經歷一連串的人情世故,真誠才是立足社會的不二法門! 未上傳圖片 
 林學詩1978/06,振聲高中畢業,從小喜歡種植花花草草,高中時對生物學最感興趣,大學聯考生物科成績得高分,因而進入文化大學園藝系就讀。大學時期非常喜歡園藝課程,曾與老師合作闢建溫室培養200多種多肉植物,很有成就感。畢業後攻讀台大園藝研究所碩士學位,後來參加高考進入政府農業研究部門工作。 從1987年至今,先後待過三個農改場,從基層助理到場長,一直從事自己最喜歡的農業研究工作,本職學能都能兼顧,對社會也有良好貢獻。行行出狀元,興趣最重要,在漫長的職業生涯當中,深自發覺興趣與所學結合之重要性,當年在校因興趣而認真上課,也深入許多農場實習,發覺對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未上傳圖片 
 黃麗娟黃麗娟總經理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園藝學系,從學生時期就對花卉與美學充滿熱情。為了讓園藝更具國際視野,她進修國立政治大學推廣教育碩士學分班及農業科技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將園藝結合行銷、管理與創意,開拓出園藝產業的新格局,展現終身學習與創新的精神。 擁有超過三十年花卉產業經驗的黃麗娟總經理,是讓「台灣花開給世界看」的重要推手!她策畫花博展館、帶領團隊前進荷蘭國際花卉展,打造「台灣形象館」,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園藝實力。她的故事展現園藝結合創意、設計與國際行銷的無限可能。 |   圖解:劉昌宇博士參加馬來西亞飼料畜牧產業展 版權:劉昌宇博士提供 
 劉昌宇博士畜牧系(1980)對來自台北市的我造成很大困惑。所幸從生理、生化、營養學得到知識的滿足,決定追求更高學位。退伍進入養豬所擔任助理,從豬隻飼養、生理試驗中發掘專業興趣;赴美國普渡大學研究豬體脂肪蓄積調控,獲碩、博士學位(1992)。1993年回養豬所執行分生計畫,再轉專研豬飼料營養,確認事業方向目標。 1993-2014於台灣養豬研究所/動物研究所/農科院擔任研究員,從事分子生物、飼料營養研究;2014迄今,擔任貿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成立菁宇國際有限公司;投資山東康益健公司,均從事飼料添加劑生產與銷售。過去豬場輔導經歷與營養研究,使我成為具深度、懂實務的專家,得以面對國際市場競爭。   圖解:葉科長參加研習 版權:葉昇炎科長提供 
 葉昇炎技正1987/07,復興高中畢業,因從小對生物有較強的興趣,故選擇自然組,聯考結果分發至東海大學畜牧學系,在學期間曾在學校牧場雞舍及民間乳品廠工讀,因而決定往畜產加工發展。大學畢業後考取母校畜產學研究所,跟隨吳勇初教授學習及專研肉品加工與肉品衛生。 1996/08~1998/02於新東陽大園廠擔任飲料研發及品管員、1998/03~2000/04 於衛生署藥檢局擔任計畫助理,2000/05轉任為公務員,2004/10調任經濟部工業局,2007/08轉調農委會畜牧處。在歷次職位上,均能將在校所學實際應用在工作之中,不枉當年系上老師的敦敦教導與提攜。   圖解:謝長奇主任 版權:謝長奇主任 
 謝長奇主任本系的課程規劃在一、二年級為基礎課程,進入大三後,課程學習轉為應用的專業課程與實習,如果參與研究,可以更深化專題研究的內涵,製做專題。大四幾乎沒有必修課程,同學可以選擇有薪的企業實習、國際交換學生、選修跨領域的課程完成雙主修、輔系或各式各樣的學程,為自己將來就業、國考或更進階的研究所學習打下基礎。 本人是本系第十三屆畢業生,三十年前進入東海大學這個大家庭,過了精彩的四年大學生活,更與同班同學結為連理,於十年前從中國醫藥大學被延聘回母校服務,自東海畢業後進入醫藥的研究領域,進而結合生物醫農,健康食品開發,回母校服務後更將傳統畜產品與生醫保健結合,提供畜產業的附加價值,增加與企業界產學合作的能量。   圖解:何國楨經理 版權:何國楨經理提供 
 何國楨經理1986/06,彰化高中畢業,由於是農家子弟,從小家中就有養黃牛及乳羊,故在高中時期就喜歡生物課程,因而在高二時就選擇第四類組(農)攻讀,之後也如願進入東海大學畜牧系就讀。在大學期間由於東海大學有實習農牧場,因而在實務方面,特別是乳牛方面有較深的學習經驗,當兵完即進入統一企業從事乳牛方面的研究。 1993進入統一企業從事乳牛TMR研究員工作,隨後至北區擔任TMR配方技術人員,2001接任TMR配方技術課課長,在2005~2007調至中國四川飼料廠擔任業務經理,2007回國後在豬料領域服務,2015至今則接任反芻飼料業務主管。回首在統一企業已超過25年,一直在畜牧界服務,亦學以致用、有所回饋。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東海大學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3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