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校本部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現有大學部及研究所(包含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碩博士班、生物醫學工程碩博士班,及跨領域轉譯醫學博士班)。 |
本系提供扎實的生醫相關學科教學,包含必修基礎學科 (普通生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細胞生物),必修重要學門(免疫學,遺傳學,生化分析)與選修的生醫新興領域 (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幹細胞與基因編輯等)。提供學生在生醫領域深造 ,或培養跨領域產業人才的訓練,讓同學在大學時期可自由尋找在生醫領域的方向。 |
學科意涵 |
本系: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旨於培育學生成為生物醫學、生物科學、生醫工程,以及生醫技術之跨領域多元人才。 |
生物醫學科學利用分子生物,細胞生物與生物化學技術等,探索疾病成因與運作機制。同時藉由生醫技術與細胞篩選平台 ,將研究落實至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生物醫學科學為一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並重的學科。 |
學習方法 |
實驗設計:設計實驗流程、架設與維護實驗儀器、理解儀器架構與功能 圖解:各項腦功能認知儀器 版權:中央大學阮啟弘教授實驗室網站 基礎科學:基礎物理、化學、生物、電子電路以及臨床科學 圖解:基因表現圖譜 版權:本系自有 工程科學:學習各項電子電路裝置於工程以及臨床上之應用。 圖解:穿戴式生醫裝置 版權:中央大學羅孟宗教授實驗室 資料科學:學習程式撰寫以分析工程與臨床數據 圖解:MRI腫瘤自動偵測 版權:本系自有 |
跨領域合作專題:協助同學組成跨領域團隊,以生醫技術為主軸,結合工程資訊與人文關懷,參與國際競賽與經營創新創業團隊。 圖解:2019年 波士頓 國際生物機械工程競賽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實驗課實作:基礎實驗課程:教導與實作基礎生醫實驗。專題研究實驗:藉由各教授實驗室的指導與資源,更進一步探索生醫領域。 圖解:進行教學實驗課程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專題討論:藉由上台報告,引導同學閱讀,消化,歸納與吸收生醫最新原文文獻。 圖解:生命科學講座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必修課程設計:大一建立基礎,大二修習生醫入門學科,大三進入生醫重要學門,同時可依興趣選修不同生醫領域課程。各年級必選修課程詳見課程資訊。 圖解:中正生醫系必修課程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著重各項科學(含基礎科學、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知識與技術之整合,學生們需熟稔專精於高中程度不同領域的各種科學知識(但毋貪多,精熟方為要領),爾後嘗試將其融會貫通、截長補短進行整合,並且有明確的實踐場域或對象。 |
1.修課紀錄請提供學業總成績與曾修習之生物、英文、化學、數學相關科目成績,審查順序為學業總成績、生物、英文、化學、數學相關課程之排名百分比。2.課程學習成果請提供自然科學領域,或呈現個人特質專長之課程學習成果,審查原則為綜合評量申請人呈現之(無優先順序)問題規劃、解析、探究與延伸、針對問題之心得論述(例如改善應用、議題融入、跨域整合)。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課程模組涵蓋資料科學、分子與基因體醫學、腦與心智科學、生醫電子、以及材料科學,因此能在適才適所前提下提供學子們跨領域之整合生醫科學與工程培育處方。簡言之,本系特色教學綜合以系統生物的技術方法研究生醫問題、將科學工程原理與技術運用於醫事操作,以及臨床醫學導向的轉譯醫學研究等方面,落實資源整合並強化針對產業需求的基礎研發能量。 |
生物醫學科學歸屬於生命科學學類,以研究人類疾病致病機轉,或開發應用為主軸。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出路與生涯發展明確,將朝生物醫學科學與技術開發前進。 |
常見的迷思是,生醫的學生出來就只能做實驗。其實生醫領域不容易跨進來,但卻容易跨出去。生醫產業開發需要研究人才,量產商品市場化,需要懂生醫與商管的人才。產品保護需要生物專利法律人才,銷售宣傳需要溝通人才。此外,科普翻譯,政策制定,都是生醫可能發展的道路。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教學之電子電路設計其他電子電機類學系所教授之最大不同在於:本系課程著重於生理訊號分析所需之電子電路架構與演算法設計,如應用於生理腦電訊號(EEG)以及心電波訊號(ECG)、人體慣性感測訊號等。本課程將依循相關法規來擬訂設計方針。 |
誤:生物醫學系需要修很多如醫學系所開設的科目,所以要背誦科目較多。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除傳統生物醫學技術,亦納入資料科學以協助架構下一新世代對於大數據在生醫領域應用之基石。 |
中正大學是完整的綜合性大學,學生可搭配雙主修、輔系或是學程課程,發展發展個人獨特之競爭優勢。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實驗與資料分析方法訓練修課同學熟悉人類行為現象與認知歷程的研究方法,培養從事行為科學研究的實驗設計與資料分析素養,能以研究法知識基礎批判日常生活與學術研究場域中對於人類心智與行為的各種主張。 圖解:任課老師研究成果科普演說 版權:中央大學張智宏老師演講稿 工程數學專注於生物醫學以及生物應用工程等領域之理論,以生物系統為對象並以數學與統計為工具,從物理與生活的角度來剖析生物系統之間的神奇連結 圖解:工數上課直播場景 版權:本系自有 認知神經科學課程內容涵蓋與認知神經科學相關項目:包含神經系統、大腦功能和認知心理學、意識、注意力、工作記憶力、長期記憶、認知學習歷程、語言、執行功能、情緒與睡眠和生理時鐘系統。 圖解:大腦認知功能研究方法 版權:中央大學阮啟弘教授實驗室 |
寒暑假跨領域微課程
中正大學理學院聯合各系開設,寒暑假跨領域微課程。 圖解:2019年 中正大學理學院跨領域微課程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理學院 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為利用分子面向來對生物現象做詮釋,主要範圍為核酸的複製、轉錄與轉譯成蛋白質的調控。結合生物資訊學,可對基因做結構與功能分析,與演化結合成分子演化學,也是合成生物學的基石之一。 圖解:圖介紹分子生物學中心教條理論 版權:中正大學生醫系自有照片 (陳浩仁老師提供) 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為研究細胞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細胞週期、細胞分裂、細胞自噬、細胞凋亡,以及各種胞器及訊息傳遞路徑的學科。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學所研究的細胞,同時也與遺傳、生化、分生、發育、免疫等學門有直接關聯。 圖解:Molecular Biology 版權:The Cell, 5th Edition 5th Edition 跨領域合作專題跨領域合作專題為一年以上之連貫課程。以生醫技術為骨幹,目標解決在醫療、檢驗、環保等方面的社會問題,並邀工程與資訊各領域專才一同打造產品。同時與管理學院合作嘗試產品企業化,藉由人文學院帶入社會關懷,參與國際競賽與挑戰創業。 圖解:2020年跨領域團隊主題:登革熱測試試紙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iGEM團隊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林澂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中央大學生醫系副教授 未上傳圖片
郭書麟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國泰醫院主治醫師 未上傳圖片
李興中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汐止國泰綜合醫院院長 未上傳圖片
林盈光中央大學跨領域轉譯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 |
版權:本人提供
王嵐欣國立中正大學分生所 碩士 國防、中研院、國衛院合辦生科所 博士 從本系所畢業後,於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取得博士學位,然後前往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USA)分子遺傳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在國防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以果蠅為材料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與教育。 版權:本人提供
曾瑀翔國立中正大學生科系 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分生所 碩士 GenScript 資深亞太市場策略經理(系友會會長)。 畢業後投入生物科技產業進行儀器之銷售業務。 於職涯中多次獲得最佳銷售之肯定,並帶領台灣團隊屢創佳績。 版權:本人提供
賴奎宏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 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 博士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生藥學部 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程 副教授 於2017年取得高醫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雙聯學程博士,陸續就任海生館與長庚科技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並於2020年前往臺北醫學大學任職。 版權:本人提供
簡維邦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監測研究組技士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員 在健康署負責「全人健康促進科技政策研究計畫」、「建構領航國際之活躍老化監測暨決策支援系統」科技綱要計畫之規劃管理,成效卓越。並於107年轉調至食品藥物管理署北區管理中心桃機辦事處,辦理食品空運進口邊境查驗業務,每月查驗案件數約有200案,替民眾食的安全進行把關。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