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逢甲大學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 |
逢甲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電機資訊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通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
校本部 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
學系特色 |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採『延後分流』的機制,學生有一年緩衝時間來發掘自身興趣,大一結束依本身意願自由選擇資電學院所屬任一學系(資訊、電機、電子、自控、通訊),於大二時分流至所選學系就讀,畢業取得該學系學位。 |
本系以大電機領域為基礎、通訊工程為核心特色,並結合跨領域學習方針,培育網路通訊、無線通訊與多媒體信號處理等尖端專業人才,讓學生畢業後能順利投入資電產業,或銜接國內外研究所持續深造。同時,為了讓新生快速掌握通訊工程的最新發展,我們於大一上學期推動「新鮮人計畫(Freshman Project)」,以AIoT物聯網為例,帶領同學實際走入資通訊產業的世界。 |
學科意涵 |
本班引進前膽教育延後分流的觀念,新生進入本班後暫不分系,大一學年結束前再以個人之興趣專長自由選擇進入本院所屬之系所。透過大一實際接觸資電領域課程,例如:資電概論與論理,程式語言,邏輯設計等,能夠更實際的了解自己的性向與專長,進入合適的系所。 |
本系相當於傳統大學電機系或電子系中的通訊組,在程式語言、電子電路與韌體等基礎課程之上,進一步規劃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網路通訊、多媒體訊號處理、無線通訊、高頻電路、天線與電磁干擾、雲端技術等完整專業課程,致力於培育具備網路通訊、無線通訊及多媒體訊號處理專長的尖端人才,協助同學找到最適合的專業發展方向。 |
學習方法 |
![]()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專題式課程推動方案-推動新鮮人專題(Freshman Project)為109學年大一學生開設專題式課程並融入資電概論與倫理課程開創學生創新能力學生所具備的專題實作技能與個人的特質將決定其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 1.培養學生可依照老師的專業領域來選擇與自身興趣相同的專題指導老師。2.藉由此專題研究來探討更深入的專業領域,也可以使用所學習之實驗技能,並加以融入在此專題研究中。3.透過學生與老師、同學間的相互討論,藉此訓練學生的溝通表達與分工、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專題式課程並融入資電概論與倫理課程開創學生創新能力及啟發跨領域學習能力利用期末發表展示學生的設計能力,並強化學生實作與研究能力,以培養學生實務技能。2.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相關專題競賽。3.培養溝通表達與分工、團隊合作的能力。 |
課堂講授學習法:適用於需在短時間內傳授大量知識的課程,授課老師透過多元化的講解方式,協助學生快速理解並掌握學習重點。 圖解:課堂講授學習法 版權: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實驗實習學習法:透過實驗操作與小組討論,學生不僅能理解實驗背後的基本理論,還能進一步探索實驗現象的特性,並歸納其與相關變因之間的關聯性,從中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解:實驗實習學習法 版權: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 專題研究學習法:藉由專題研究的歷程,引導學生培養資料蒐集、團隊合作與知識整合的能力,並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圖解:專題研究學習法 版權: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程式寫作學習 |
1. 在學習歷程自述中,可說明自身的學習動機與熱忱,並強調展現主動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資電學士班設計採『延後分流』的機制,學生可有一年緩衝的時間來發掘自身興趣與能力,大一結束依本身意願自由選擇資電學院所屬任一學系(資訊,電機,電子,自控,通訊),於大二時分流進入所選學系就讀,畢業時取得該學系學士學位。 |
本系相當於傳統大學電機系或電子系的通訊組,除奠基於電資領域的「三電一工」課程外,更完整涵蓋 AIoT物聯網系統、網路系統與網路安全、多媒體訊號處理、無線通訊、高頻電路、天線與電磁干擾等專業課程,培育網路通訊、無線通訊及多媒體訊號處理等核心領域的尖端人才。透過畢業專題訓練學生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使所學能落實於AIoT物聯網、雲端技術與人工智慧等最新的通訊技術發展,契合資通訊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資電學士班大一不分系,大二自由選系,包含資訊,電機,電子,自控,通訊等,生涯發展寬廣。 |
本系結合電機、資訊與電子通訊技術,課程涵蓋網路通訊、無線通訊、多媒體訊號處理等核心領域,並延伸至AIoT物聯網、雲端技術與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培養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未來無論是升學或就業,皆具備亮眼的發展前景,讓畢業生能在快速成長的資通訊產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具備高度競爭力的尖端人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 大二可依照個人興趣分流到資工,電機,電子,自控,通訊等五系,並沒有名額的限制; 許多同學會誤解成有條件限制 |
本系致力於培養兼具電機與資訊專業的資通訊人才,課程內容涵蓋程式語言、韌體設計、AIoT物聯網、網路通訊系統、多媒體訊號處理、無線通訊、高頻電路、天線與干擾抑制等領域。透過完整的專業訓練,學生能掌握網路通訊、無線通訊與多媒體訊號處理等尖端技術,亦能將所學應用於AIoT、雲端與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資電學士班大一不分系,大二自由選系:大一不分系是國際趨勢,突破以「系」為單位的招生型態,改以「學院」招收優良學生,培養學生先有跨領域的資電基礎知識,於大二分流到資電各系進行專業學習(不限名額),畢業時取得該學系之學士學位。 |
本系提供海外交換、國際研習、產業實習與跨域學群等多元學習資源,並結合完善的專業實驗室,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訓練,培養學生研究創新與實務應用能力,為未來升學與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本系整合資電領域的通訊專業,培育學生在網路通訊、無線通訊及多媒體訊號處理等核心領域的專業能力,並將所學應用於 AIoT、雲端與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 |
我的學系 |
逢甲大學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 |
逢甲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資電概論與倫理本課程主要的目的是Freshman Project 融入資電學院資電學士班大一必修新生課程中的資電概論與倫理課程,藉由分組團隊合作之專題式製作為培養學生能運用所用學專業知識應用於專題研究,在此過程中可體驗專題研究之規劃程序,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解決問題之能力。 ![]() 計算機概論本課程主要融入計算機概論實習課程,每週3節上機實習,將老師出題指示上機經程式運算後執行,等執行結果正確對於學生是莫大鼓舞,及受到學生歡迎之課程。 ![]() Python 應用程式設計本課程是融入資電學院學士班大一必修新生課程中的資電概論與倫理程式設計課程,大一初學學生在學習上容易遭遇理解語法結構的困難及指令困擾,經老師在教學中聚焦於指令與語法結構解決真實的問題,教導學生邏輯思維以及藉由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 資電概論與倫理本課程主要介紹通訊系的兩大學程──無線通訊學程與數位通訊學程,並簡要說明工程倫理的核心內涵;同時導入大學新鮮人計畫,結合理論教學與實務操作,帶領學生進入智慧物聯網(AIoT)的領域,啟發學生成長潛能並激發無限創造力。 圖解:同學課堂學習及操作 版權:通訊系 ![]() 專題研究本課程旨在綜合所學並結合實務應用完成一項專題研究。在專題指導教授的引導下,學生需自行擬定並執行研究題目,內容涵蓋規劃設計、分析評估、模擬測試、硬體或系統製作,以及成果報告之撰寫與發表,以培養獨立研究與實務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解:四軸飛行器專題成品 版權:通訊系 ![]() 通訊系統實習本課程因應多樣化的訊號傳遞模式,透過軟體模擬類比通訊系統中的各種調變與解調變方式,不僅能與通訊理論相互印證,亦可在實習過程中觀察時域與頻域波形以理解各重要元件的功能,進而學習如何建構完整的調變與解調變系統,奠定未來高速訊號傳遞的專業基礎。 圖解:實習報告截圖 版權:通訊系 ![]() 通訊與網路概論本課程著重於網路通訊的整體概觀,核心聚焦於網路相關技術與架構的原理與應用,主要教學目標包括:(1)協助學生理解通訊協定的用途,並掌握當前網路架構的理論基礎;(2)使學生熟悉TCP/IP協定架構及網際網路的運作原理。本課程採用翻轉教育模式,透過課前自學與課堂互動,培養學生更深層的理解與實務應用能力。 ![]() 物聯網感測電路設計本課程旨在介紹物聯網常用的感測器介面電路,內容涵蓋其基本知識與原理,以及相關的分析與設計方法,並進一步探討如何將感測器電路與無線晶片整合,形成具備完整功能的無線感測模組,以培養學生在物聯網應用中的電路設計與系統整合能力。 圖解:課堂一隅 版權:通訊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我的學系 |
逢甲大學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 |
逢甲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 圖解:唯有努力向上才能享受幸福的果實 版權:廖顯原
廖顯原學歷 2005/09 ~ 2011/06 中央電機 博士 2003/09 ~ 2005/06 逢甲通訊 碩士 1999/09 ~ 2003/06 逢甲電子 學士 經歷 2011/08 ~ now 台積電R&D 主任工程師 回想起在通訊所研讀時期,受到師長們專業領域的教導,以及在系上充足的研究環境下,奠定了我扎實的研發動能,往後不論在攻讀博士亦或是目前從事的研發工作,都能有傑出的表現與成果。期許在學中的學弟學妹們,善用系上的資源好好充實自己,竭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想必在未來一定會有傑出的表現。 ![]() 版權:呂柏澤
呂柏澤現職:聯發科技 RF部門 工程師 學歷: 逢甲通訊工程學系學士,2017 台大電信工程研究所碩士,2020 經歷: 聯發科技 射頻設計研發本部 在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中,逢甲通訊系給了我很多的幫助。老師們十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時常在課後為學生們解惑,帶領學生踏入未知且深奧的電機領域,因此在學習上有不錯的成果,也是在進入通訊系後,更讓我確定未來生涯方向。如果嚮往大學生自由學風、社團活動,逢甲經常都會有豐富的系會、社團或是學生會的活動可以參加,可提升軟能力及增加人脈等等。總而言之,選擇逢甲通訊,除了大學學業外,也可在生活、玩樂上過得非常精彩。 ![]() 圖解:台中市校友會會長交接 版權:廖書漢
廖書漢學歷:逢甲大學通訊碩士、淡江大學電機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資策會系統所 中央警察兼任助理教授 睿勝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顧問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系友會會長 台北市逢甲大學校友會理事 個人榮獲資策會 103年度標竿獎項最佳論文獎、2015 第十四屆 NI 應用徵文競賽RF通訊系統與測試組第一名、指導2017DIGI+Talent跨域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預研生榮獲二星大賞,目前已經發表國際期刊論文、國際會議論文、國內外專利超過五十篇以上,也獲邀擔任國際知名期刊的審查委員、國際會議議程委員,碩士論文口試委員,曾獲大專優秀青年。 ![]() 圖解:碩士畢業 版權:張紋瑞
張紋瑞學歷: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學士 經歷:蒙恬科技 (軟體研發工程師) 暨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碩士 華碩電腦 (系統軟/韌體高級研發工程師) 威綸科技 (軟體研發工程師) 台灣美光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日峰科技經理 逢甲畢業後繼續攻讀暨南大學碩士學位,以優良成績畢業,並於CVGIP論壇發表中/英文論文:基於毛髮與臉部幾何特徵作性別辨識。至今效力於威綸科技公司,致力於工業界通訊技術發展,開發包含MODBUS、各種裝置PLC、IEC技術的通訊驅動程式、物聯網相關技術…等,2017年底將物聯網產品通過官方驗證,並獲頒優良員工的殊榮,目前於台灣美光擔任CIM軟體工程師實現機台通訊及半導體物聯網相關技術。 |
我的學系 |
逢甲大學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 |
逢甲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