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醫學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物科技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畢業生有廣泛的職涯選擇,包括國內外醫學科學相關研究所升學、進入生物醫學、臨床試驗或臨床實驗室從事研究、醫藥材法規送審設計開發、醫療管理及行政、人體生物資料庫分析、生醫藥相關領域之教職、以及文創出版事業等。若希望成為臨床醫師,在獲得醫學科學系學位後可考慮進一步就讀本校(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或其他國內外學士後醫學位。 |
醫學工程學系係結合醫學、工程科技與基礎科學等知識,應用於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及醫療器材研發的專門學科。致力於培育具專業智識、前瞻性、國際觀之跨領域科技人才。規劃醫學工程數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專屬實驗課程,培養學生實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期許學生畢業後能應用所學於醫療與科 學工程整合、科技創新、產品研發以促進健康照護、提升醫療照護與生活品質。 |
學科意涵 |
將科學引入醫學,接觸最先進的生醫新知與研究,並且深入了解疾病機制、藥物設計與輔助醫療診斷技術。藉由跨領域科學研究,轉而應用於臨床疾病預防與治療上;進一步由各個層面認識以人為本體的科學,從分子、細胞、人體器官系統,深入探索人類疾病的起因,進程以提供新興療法,進而開拓醫學的全新展望。 |
醫學工程學系的在於融合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工程科學等生物醫學工程知識,以生物醫學問題為導向,涵蓋分子、基因、細胞、乃至於組織等生物醫學範疇以及材料、力學、電子、資訊等工程領域,期使學生兼具生物、醫學及工程知識,及整合的能力,克服生物醫學問題。 |
學習方法 |
![]() 實驗操作:生理檢測 圖解:內視鏡 版權:張壯榮副教授提供 ![]() 人體解剖學虛擬實作:雖然大體解剖學實驗一直以來是解剖學的重要教學方法,但並不是每間學校都有大體解剖學實驗的軟硬體設備與師資(包括大體老師);且對部分學生而言,實驗課會對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的解剖學教材,來補充或部分取代大體解剖學實驗。 版權:清華大學秘書處拍攝 ![]() 加入教授研究團隊進行專題研究 版權:莊永仁教授提供 ![]() 翻轉教室學習法:利用清大磨課師課程 (https://mooc.nthu.edu.tw/)進行翻轉教學,傳統的上課模式大多是「教師在課堂中教授課程內容,同學回家再做作業或討論」,翻轉課堂卻是「學生先回家看教師預先做好的課程內容,而後再到課堂上做討論或做作業 」。 圖解:清大磨課師課程-生命科學一 版權:清華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網站 |
未上傳圖片 理論課程: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生物化學、細胞與分子生物、電子學、計算機概論、程式語言、生理學、解剖學等理論知識。 未上傳圖片 實作課程:生物醫學工程導論、電腦輔助工程分析、醫療器材創新設計、電子學電路學實驗、醫學工程實驗等實作課程。 未上傳圖片 跨組學習:醫工實驗123,安排學生至各實驗室跨組學習,除了充實各領域之知識外,並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
1. 樂於手作,並樂於實踐於生活中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醫學科學系/醫學系:就讀醫學科學系是以培養學生具備人體醫學相關領域的進階研究能力,畢業後可從事相關研究工作。若對臨床醫療有興趣,可考慮進一步就讀本校 (清華大學) 學士後醫學系或其他國內外學士後醫學位。其優點為學生可在就讀期間確定自己的性向再繼續攻讀醫學士,進可攻、退可守,達到適才適性的目標。而直接就讀醫學系則可能有不適應的問題,且醫學士教育至少7年以上,若半途而廢較無轉圜空間。 |
醫學工程學系屬醫學與工程之跨領域學門,相較於工學領域之化工系、機械系、材料系、土木系、工科海洋系等,本系加重醫學方面的知識;相較於醫學領域之職治系、物治系、醫檢系等,本系則加強工程方面的知識。俾使本系學生都能兼備醫學及工程知識。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兼重理論與實務,除培育深厚醫學科學專業學識外,也特別重視外語與表達、溝通能力的訓練,期使本系畢業生能具備國際觀、具優越領導及整合能力,於生醫相關研究領域或醫藥生技產業皆能展現優勢競爭力。 |
醫學工程學系屬醫學與工程之跨領域學門,醫工系揭櫫「工程、科學、醫學」三種學習方向,主要目的是賦與學生更寬闊的學習空間,有別於傳統生醫工程侷限於工程領域的學業發展方向。讓有志於科學與醫學領域的學生在進入醫工系之後仍有機會追尋自己的夢想。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醫學科學系以「人的科學」為核心,致力培育具備前瞻視野的醫學科學人才。課程設計以基礎醫學科學為根基,並涵蓋醫學應用,為學生奠定成為醫學科學家與臨床醫師的雙重基礎。 |
一般較易誤以為醫學工程學系偏重於生物科系,然本學系屬醫學與工程之跨領域學門,涵蓋領域極為廣泛,包括生醫光電、生醫奈米、生醫電子、生醫材料、生物力學、臨床工程、生醫資訊等領域。相較於其他跨領域學門,生醫工程所跨領域之多樣性可謂所有學門之最,囊括了生物、醫、農、理、工,乃至於語言、文化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培育對基礎科學及醫學有深厚涵養的人才,以因應未來生醫領域高階研究人才的需求。致力啟發學生具創新的探究能力,能靈活運用跨領域技術解決重大醫學臨床問題,並發展尖端之醫療科技。 |
醫工系屬醫學及工程跨領域之工程學門,有別於傳統獨尊生醫電子、生醫材料、生物力學、生醫資訊等專業領域的規劃方式,醫工系採不分組,每個學生自大一起組成自己的指導教授委員會,其中至少包含一位生物醫學與一位理工之教授。此委員會自大一起,一方面輔導該學生課業學習,一方面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多樣性生醫工程領域的興趣,並根據其興趣建議學生選修的課程於學業發展的方向。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醫學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體生理與解剖學、人體解剖學虛擬實作以課堂與實地示範講解等方式,在生物與解剖學的基礎上,講授人體各系統重要結構與功能,讓學生能充分了解各系統與器官的相對位置與解剖結構。 版權:清華大學秘書處拍攝 ![]() 轉譯醫學轉譯應用(translational research),主要是「bench-to-beside, and to the community」的推展,即如何將實驗室上的研究應用在臨床上對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 版權:莊永仁教授提供 ![]() 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目標在使學生對於醫用微生物及免疫學除了有基礎的瞭解之外,更能激發他們對此領域之研究興趣,內容涵蓋最新的醫用微生物免疫之發展及相關理論技術。 版權:王慧菁教授提供 |
未上傳圖片 生物醫學工程導論Ⅰ、Ⅱ讓修課學生認識醫學工程領域發展之現況與未來趨勢,醫工實驗室導覽,介紹當代最熱門的醫工實驗。 未上傳圖片 醫學工程實驗I、Ⅱ、IIII:電路學、有機與分析化學相關之醫學工程實驗之基本操作與概念;Ⅱ:力學與電子學(一)相關之醫學工程實驗之基本操作與概念III:細胞和生物材料工程。實驗包括細胞基礎培養技術、生物材料製備、光學顯微鏡影像擷取、醫學影像分析、比色蛋白質測定、蛋白質純化與電泳。 未上傳圖片 醫療器材創新設計介紹開發醫療器材時所牽涉到技術, 臨床應用環境與考量, 相關法規,倫理, 智慧財產保護, 以及未來商業化的機會與準備。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醫學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20180606留學申請經驗分享
駱為家醫科系首屆畢業生,2014年畢業後就讀台大研究所 2018年錄取UCLA及Washington University攻讀博士 ![]() 圖解:20190318留學申請經驗分享
黃海恩醫科系首屆畢業生 攻讀新加坡DUKE-NUS 醫學系 ![]() 圖解:20180606留學申請經驗分享
王宣元在校成績優異 2018年錄取Duke University Immunology PHD 未上傳圖片
徐逢駿 、林岱穎、蘇玟今醫科系首、二屆畢業生 錄取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 未上傳圖片
李宜津、許芷庭、邱宜平、黃育詳在校表現優異 錄取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 |
![]() 圖解:林頌然 版權:https://bme.ntu.edu.tw/faculty_SungJanLi
林頌然台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1998 台灣大學 醫學工程 博士,2006 台大醫學院 皮膚科 合聘教授 2007~迄今 台灣大學 醫工所 助理教授 2006~2012 台灣大學 醫工所 副教授 2012~2016 南加州大學 訪問學者 2010~2012 台灣大學 醫工所 教授 2016~迄今 台大醫院 皮膚部 主治醫師 2003~迄今 ![]() 圖解:張季衡
張季衡Biomedical/Medical Engineering 2007 – 2009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7: National innovation Award for New Enterprise 2016 Asian Entrepreneurship Award (AEA) 3rd Prize (27 companies from 14 countries ) 2013 established Gimer Medical ![]() 圖解:梁楊鴻 版權:http://www.encore-beauty.com/Page/Home/I
梁楊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工程學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 碩士 台北醫學院藥學 學士 毒物學專家、藥劑師, 致力於研究藥物、食品、清潔用品、護膚品等安全、品質問題, 在三軍總醫院的毒物實驗室及臨床病理研究達二十餘年, 一直不斷整合、研發、探究、改善產品的缺失。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醫學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3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3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