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建築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23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OO號 |
校本部 32023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OO號 |
學系特色 |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專班秉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設計學院永續環境的教育理念,課程設有空間設計與平面設計兩大課程模組,特色在於培育具備部落價值信念與傳統智慧的原住民族人才,並提供當代基礎專業設計知能的教育,並培養原住民族文創產業、生活創意、永續環境、文化資產及生態旅遊等跨域設計專業人才。為使課程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效更貼近教學理念,課程不斷進行滾動式調整,並聘任符合課程領域的專業師資。 |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成立於1960年,是全台灣第二所建築系,也是第一所五年制建築學系。本系屢被媒體評選為台灣建築系Top 4,系友橫跨產官學界,長年被公認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系之一。本系著重理論與實務的平衡,追求建築與環境生態、地景、歷史文化的融合。不同於純藝術,建築有公共性、社會性、文化性等多元面向,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因此,本系並不追求狹隘的美學或數位科技,我們相信人與環境才是建築的依歸。 |
學科意涵 |
以設計學院「永續環境」的教育理念,彰顯原住民族「以大自然為師」的天、人、物、我等信仰為典範,呼應本校「全人教育」的理念,展現本校尊重多元文化之精神。原專班整合全年級的課程,並以部落化教學進行課程整合,以實際的服務學習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方式。 |
「建築」是一門集結了「藝術」、「人文」與「工程」的學問,因此一個好的建築,必須滿足「美觀」、「實用」與「堅固」的要求。「建築」是一門講求「整合性」的專業,必須將建築所涉及的各種專業(例如:結構、空調、機電、景觀...等等)整合,角色如同交響樂團的指揮。 |
學習方法 |
中原大學設計原專班常用的學習方法,供高中生了解:實作導向學習、跨領域專案合作、問題導向學習、參訪與實習以及服務學習等,這些學習方法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跨領域合作及社會參與,能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設計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 圖解:設計學院大一聯合評圖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Design Together」設計聯展圓滿落幕,吸引了全院多位師生及業界人士參與觀摩。本次聯展中,大一基礎設計工作坊的聯合評圖更是活動的一大亮點,展現出一年級學生的設計創意與學習成果。 圖解:設計學院設計聯展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中原大學設計原專班與鄉公所攜手合作,展開了一場為期一天的部落基礎建設與設計專題研習。此活動聚焦於原住民建築、景觀及空間設計等議題,透過多元交流與實地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地方文化與環境需求,並培養解決社區問題的創新能力。 圖解:跨域創新教學──部落教學實踐移地教學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邀請來自桃園復興鄉的泰雅族編織藝術家美月姊,分享她的創業經歷並進行手作DIY編織教學。本次講座分為兩個部分,讓學生不僅了解了編織藝術的魅力,還親身體驗了手作的樂趣。 圖解:文化創意-手作工作坊職人專題職涯講座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文化與創意交融:手工飾品背後的文化精神與設計理念。太魯閣族的傳統智慧:如何透過時尚語彙詮釋族群特色。青年文化責任:鼓勵原住民族青年探索自身文化,並在當代社會中實踐與傳承。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個藝術創作的展示,更是一個引導原住民族青年思考文化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機會。 圖解:文化與創意交融專題講座海報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創意發想:根據建築設計課的題目與限制,經由個人的觀察與理解,提出自我的概念(想法),透過各種設計的手法,將概念完成於作品當中。 實作演練:在圖學課、電腦繪圖課,或某些設計課裡,會透過實際操作演練來達成學習的目標。 課堂講授:建築涉及多領域的專業知識,這些專業知識的傳遞必須透過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達成。 分組討論:在某些課程當中,常會採用小組討論或分組報告的方式進行案例分析。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為了幫助高中生順利進入中原大學設計原專班,以下是可提前準備的學習方法與方向,培養相關能力: |
涉獵建築藝術相關書籍或照片或影片。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專班為獨立招生系所,也是全國第一所成立的設計相關原住民專班,本專班為跨領域設計專業科系,結合原住民族文化致力於培養原住民族文創產業、生活創意、永續環境、文化資產及生態旅遊等跨領域設計專業人才;課程分為空間設計與平面設計兩大模組,課程設計豐富且多元,涵蓋了基礎設計、原生視覺設計、部落營造、生態與文化、部落研習、語境空間設計、設計繪畫、民族色彩學、綠建築與自然建材、專業實習等特色專業領域。 |
許多同學與家長會將建築系與土木系、營建系混淆。建築系是藝術、人文與工程三方面的整合,而土木系與營建系幾乎完全屬於工程的領域,在藝術與人文方面幾無涉及。「建築設計」是建築系最核心的課程,此課程並非訓練如何興建一棟建築物,而是訓練學生如何在設計一個建築作品時,把環境、美學、歷史、文化、機能、都市等面向納入考量,再以個人獨特的設計手法或創意,將上述面向融合在作品裡,使其面面俱到。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誤解之處1:中原大學錄取門檻較高。說明:原專班以獨立招生方式入學,僅需書審及面試。 |
許多同學認為讀建築系,畢業了就只有當建築師一條路。其實,建築系畢業的選擇相當廣,除了建築師,室內設計師與景觀設計師也是許多學生會從事的工作。由建築跨到這兩個職業非常容易,也不需要通過國家考試。另外,到公家機關服務也是一種選擇。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設計不等同於繪畫、產品製作等,更不只是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而是,必須有解決生活中多種問題的能力,藉由精準掌握對「形」的表達能力,並以不同的媒體進行溝通與創作,來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安全與幸福,才是設計的本質。 |
許多同學會以為數理不好的人不能唸建築,這是錯誤的觀念。建築專業包括一半理性與一半感性,理性的部分包括了設計推演所需要的邏輯,以及幾個比較技術面的課程(建築結構)。實際上,五年的建築教育裡,需要用到複雜數理計算的科目幾乎沒有,絕大多數的課程仍是偏重在藝術與人文方面。自然組或社會組的同學都可以唸建築系。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對於部落價值信念與傳統智慧、專業設計、文創產業、生活創意、永續環境、文化資產、生態旅遊有興趣的學生,歡迎加入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我們致力培育設計與文化跨領域人才。 |
建築系是一種「空間」的藝術與創造,與繪畫、漫畫、雕塑等純美術雖有關聯,但也有相當的不同。擅長美術的同學進入建築系「不一定」會比一般同學表現出色,因為建築的學習過程,除了美學,還有其他非常多的學問必須整合。這也是為什麼建築人的大腦需要一半理性一半感性的緣故。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建築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原生視覺設計三以大稻埕移地教學活動為例,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穿梭於街區的文化觀察之旅,更是一個透過實地體驗深入學習品牌策略精髓的過程,教學目標與學習重點為品牌策略學習、觀察與分析、品牌策略與文化融合的實務經驗、在地文化的轉化應用。 圖解:品牌經營分享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專業實習(一)本課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設計學院的永續環境教育理念為核心,強調學術與實務並進,結合當地部落原民文化作為知識基礎,促進文化多元與環境共生的設計思維。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探索人文設計,關注並協助解決地方社區及區域問題,履行社會責任。 圖解:專業場域實地操作與學習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基礎設計(三)課程目標在於啟發學生的創意,幫助他們建立初步的「空間設計」概念,並透過整合原住民文化資產、永續環境與生活創意,將空間設計視為一種結合創作與專業知識的過程。在課程中,學生將深入探討空間中的「概念轉化」與「再現」,並藉由觀察環境、了解使用者需求,發展符合實際情境的設計方案。 圖解:同學報告設計規劃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設計概論課程核心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設計的基本概念、歷史脈絡及其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進而發展具備文化識別性與創新能力的原住民設計人才。設計不僅僅是形式與功能的結合,更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問題解決方式,重視創造性思維與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圖解:設計概論上課畫面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設計與文化創意實作(一)課程目標為學習基礎陶藝與認識原民部落的陶藝文化,透過課程認識陶藝的歷史與基本概念,學習製陶的各種技法與創意手法。 圖解:學生學習捏陶 版權: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建築設計實作型課程,小組教學,低年級的建築設計課,一位老師負責指導約8位學生,高年級設計課,一位老師只指導1~4位學生。上課方式是每位學生根據設計題目依序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草圖和模型,老師給予修正建議,或提點可進一步思考的面向、議題。每週不斷重複此過程,直到設計評圖。 建築基礎建築基礎即建築圖學。圖面線條是建築專業者溝通想法的工具,如同語言般重要。學會建築的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透視圖等表達方式,也就等於學會了建築專業的語言。 電腦繪圖學學習各種可應用於建築專業的軟體操作,使表現方式更多元。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建築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進行砌磚工程 版權:撒弗祿伊凱
撒弗祿伊凱撒弗祿伊凱擁有砌磚背景專業,大學時期致力於學習自身族群文化與傳統建築專業,希望以自身所學技能回饋部落。 撒弗祿伊凱目前為磚牆藝術裝修負責人及室內設計裝潢人員 圖解:主持系辦活動 版權:潘怡君
潘怡君潘怡君大學時期對於自己族群的傳統工藝織布相當感興趣,透過原生設計課程漸漸地找到如何準備企劃、如何落實織布教學等來延伸織布手藝。 潘怡君目前擔任原專班助理(負責各項補助計畫執行與結案、協助課程教學規劃、辦理各式教學活動、師資聘任) 圖解:卑南族服照 版權:陳妤瑄
陳妤瑄陳妤瑄大學時期在畢業前,多嘗試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多方的嘗試可挖掘出內心想要從事的工作。 陳妤瑄目前從事優德室內設計的行銷企劃,畢業後就職多方的學習對自己更有幫助!在挫折中的反向思考,也理解出了自己未來的工作規劃,將以接案與創業邁進。 圖解:入山進行田野調查 版權:林冠誠
林冠誠林冠誠大學時期就對建築設計相當感興趣,並在大學課程中的原生設計、語境空間、生態文化深度了解與學習部落社區營造,並在畢業設計中研究自家的海砂屋,從中了解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並落實。 林冠誠為高雄大學建築系碩士及比西里岸部落青年會會員,目前從事建築營造業。 圖解:阿美族服照 版權:潘念岑
潘念岑潘念岑在學生時期多接觸不同的實習工作,會知道自己想要且喜歡的工作跟生活型態。 潘念岑目前從事永齡希望小學-中大分校社工,負責輔導桃園弱勢家庭孩童,也考取了靜宜大學社工碩士班,將持續朝向社工發展。 |
圖解:林欽榮 版權:中原大學建築系
林欽榮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 前任台北市副市長(柯文哲市長任內) 其他主要經歷: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總工程司、新竹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局長、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臺南市政府副市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專任教授 圖解:孫德鴻 版權:中原大學建築系
孫德鴻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藝術學院建築碩士。 2002年以「十三行博物館」獲得建築師雜誌第24屆「台灣建築獎」首獎。 2003年以「十三行博物館」再奪得「遠東建築獎」傑出設計獎。 2009年榮獲侯金堆文教基金會「傑出榮譽獎」綠建築類。 2012年以法鼓山「大溪齋明寺增建」,獲選建築師雜誌第34屆「台灣建築獎」首獎。 2015年榮獲「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圖解:張金鶚 版權:中原大學建築系
張金鶚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學士 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 建築 碩士 美國 賓州大學 都市及區域計畫 碩士 前任台北市副市長(郝龍斌市長任內) 政治大學地政系 專任教授 政治大學地政系 特聘教授 圖解:張景堯 版權:中原大學建築系
張景堯1983年自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1986年進入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1987年取得建築碩士。在賓大時期,就曾贏得了在紐約哈林區社會住宅的學生競圖。 1992年取得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1995年取得台灣開業建築師資格,2000年回台執業至今。 事務所在住宅設計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台灣建築獎和台灣住宅建築獎等的鼓勵與肯定,更於2013年獲頒象徵台灣建築師最高榮譽的「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圖解:喻肇青 版權: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喻肇青美國 加州柏克萊分校 建築碩士 中原大學建築系 學士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專任教授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 專任教授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 院長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主任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創系主任 https://cycula2004.wixsite.com/cycula/untitled-c1o76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建築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