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物科技學類 | 
| 所在校區 | 公館校區 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 燕巢校區 82444高雄市燕巢區深中路62號 | 
| 學系特色 | 臺師大生科系位於師大的公館校區,交通便利的同時又有清幽的校園環境。我們的師資及課程非常豐富,囊括生命科學各領域─包含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生物暨分子醫學、生技醫藥,除強化生命科學學術探索之知識與技能,以培育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相關產業專業人員,亦保留中等學校生物科教師師資培育管道,課程內容注重基礎學識、務實技能、研究能力與方法的訓練,俾使學生依其志趣進行多元生涯探索與規劃。 | 1.目標特色: | 
| 學科意涵 | 民國92年以前,我們的系所名稱原本叫做「生物系」。生命科學即為各生物相關領域的整合,包含:生物多樣性、生態、生理、生物技術、細胞生物、生物醫學等等。 | 本系教學著重在培養具有豐富學理和實驗操作技術之生技通才。因此除本學系所開授之必選修課程之外,學生亦可以選修其他相關學程之課程,以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提升繼續深造或是就業的競爭力。 | 
| 學習方法 | 實驗:進行實驗操作→能夠理解實驗步驟並依照步驟親自操作;建立使用儀器、器材、藥品的良好習慣。判讀實驗結果→實驗結果有什麼意義?怎麼分析?怎麼呈現結果?設計實驗→若想得到更進一步的結果,要怎麼設計實驗? 圖解:實驗課顯微鏡操作 未上傳圖片 數據分析:生科系也會需要數學能力,需要學習利用統計工具,用合適的分析方式分析實驗結果並加以解釋。 未上傳圖片 論文研讀:閱讀科學論文,由一手資料獲取知識,並能整理、分享。多數的一手論文資訊都是英文,因此同學也需要具備(或努力訓練出)一定的英文能力。   採集:如果同學修的課程/做的研究需要野外的生物材料,則必須具備採集地點、採集方式的知識及能力;這可能包含攀登高山、野外生活的能力。 實習:師大生科大學部的必修課程包含「專題研究」,每個同學都必須實際至研究室觀摩、學習並自己操作專門實驗。如果有興趣、也持續加強自己的實力,可能可以在大學時期就撰寫及操作自己的專題研究。系上另有選修課程「產業實習」,可以經由媒合或自己找到實習機構,進入研究現場或產業現場學習。 |   核心能力1.專業實驗操作技能。   核心能力2.專業實驗設計能力。   核心能力3.專業數據整合分析能力。   核心能力4.培養生物教學的能力。   核心能力5.合作能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高中學科課程務必確實學習,本系基礎知識尤重生物、化學,數理邏輯能力亦須具備(需要長時間培養)。 | 本系要有英語閱讀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於大二時經由教授同意進入教授實驗室學習實驗技能,進而學會論文發表能力為未來就讀研究所奠定實驗研究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生命科學系的學習重點在理論層面,範圍廣褒生物多樣性、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與分子生物等類別,以實驗操作探究更深入的知識。生物科技系較重視應用於科技產業的操作,動物科學系專門培育畜產人才、園藝系訓練植物的栽植與培育。 | 
                                                        本系為師資培育生與非師資培育生並行學系,本系主要分成三個學習領域:植物暨微生物、生物生醫、環境生物。可讓學生在大學生涯裡面去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利用課餘閒暇時進老師實驗室做研究甚至利用寒暑假時經由指導教授的推薦或自己到業界去實習,進而在往研究所就讀時更能進一步往植物暨微生物、生物生醫、環境生物相關學系研究所深造。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一定要成為老師?不一定。 | 本校為師範學校,常被誤解將來只能從事教師工作,在本系就讀不僅可以有具備擔任國中小、高中教師資格,也可以到業界、國營事業、從事研究人員、公務人員(衛生技術、農業技術、自然保育、生物技術、環保技術)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學習內容部分,易被誤解為是要學習如何飼養生物,甚至有被誤解為是要學習生命禮儀。事實上,本系學習內容為生物的基礎科學,學習內容包含細胞與分子生物、生理、生物分類、生態與演化等範疇;以理論為基礎,學生則可依個人志向選擇進一步應用於研究、教學、其他領域。 | 本校為師範學校,常被誤解將來只能從事教師工作,在本系就讀除了可以學習到生物教學的方法,也可以學習到醱酵的原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植物逆境、疫苗研發、環境檢驗、藻類的培養、鳥類、魚類的觀察等等。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大多必修課程老師皆以中文口述,但簡報、課本、考試使用英文原文。 | 
                                                        本系「專題研究課程」係安排學生於大學部二年級開始進入實驗室實習生物技術,並於大學部三年級下學期結束時提出實習報告;或實驗室實習生依指導老師安排於大學部三年級暑假期間至業界實習,最後於大學部四年級時給予評分。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野外生態學本課程直接於特生中心高海拔研究站進行,學生實際於合歡山山區進行野外調查,並練習各種調查技巧,喜歡野外/想走生態領域的同學對不能錯過! 圖解:野外生態學-昆蟲採集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未上傳圖片 生物顯微技術含實驗以前在生物課看的永久玻片,是可以自己做出來的!本課程帶領學生製做永久玻片,利用石蠟包埋動/植物組織,並進行染色後製為永久玻片。課程結束後,每位學生將會有一盒自己製做的各種永久玻片。 未上傳圖片 產業實習在學生時代就走入職場看看吧!與各生物相關產業、機關等合作,學生於暑期至該公司或機關進行實習,包含生技公司、動物園等單位,實習內容包含行政、實驗操作、動植物照養、解說教育等。 |   醱酵學本課程介紹發酵種類、方法與應用領域,學理上結合各種發酵食品微生物學,對食品發酵的內容進行了系統性介紹。認識發酵食品原理與製作步驟,透過應用實例闡述食品發酵工業的密切關係。本課程以做中學以葡萄酒釀造進行實作課程,完成產品設計與裝瓶。 圖解:發酵槽 版權:高師大生科系謝建元教授提供   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
                                                                        本課程教學目標為提升學生的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能力,包含探究與實作教學內容之規畫設計、評量方式的運用、教學現場引導學生實作之能力培養等,希望提升學生在教學現場的教學能力、以及體驗科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方式。 圖解:各組自行設計課程並進行教學演練 版權:高師大生科系陳玉琪副教授提供   園藝作物繁殖學涵蓋植物繁殖與栽培技術,繁殖材料包括果樹、蔬菜以及花卉等素材,根據繁殖育苗的季節、作物種類等發展出不同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如種子)、無性繁殖(如扦插、稼接、壓條、出芽、及特化的莖或根)、組織培養及微體繁殖等,本課程利用讀本閱讀及植物各種繁殖相關內容的解說,並配合實際操作方式讓同學自己動手操作。 圖解:園藝作物繁殖學上課情形 版權:高師大生科系陳玉琪副教授提供   污染生態學本課程幫助學生了解以人類為主的生物系統與受污染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著重於污染物對生物個體、族群與群落乃至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與轉化,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環境污染之影響層面,將環境保護之觀念深植於學習中。 圖解:高階儀器GC-MS 版權:高師大生科系陳士賢教授提供   動物生理學實驗本課程屬於生物科技類基礎學科, 配合動物生理學的理論所進行的實驗科學, 重點聚焦於小鼠的行為學實驗, 解剖學與組織學染色與觀察, 為使課程理論與實驗一貫, 建議動物生理學與動物生理學實驗一齊修習。本課程旨在教導學生基礎行為科學, 解剖學與組織學實驗的設計與觀察, 作為生技製藥產業的基礎實驗訓練。 圖解:學生上實驗課情形 版權:本系研究生吳冠賦提供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黃美秀學歷─美國 明尼蘇達大學保育生物學研究所(Univ. of Minnesota, Conservation Biology Program)、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經歷─目前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 大學及碩士畢業後,就讀博士班時投身於困難的台灣黑熊研究。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台灣黑熊的艱難處境,因此於畢業後毅然決然投身黑熊的保育工作。同時撰寫與台灣黑熊相關的文章、拍攝相關記錄片(包含2013《黑熊森林》記錄片)、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等等,致力於讓社會大眾認識黑熊、喚起保育意識。被大眾稱為「黑熊媽媽」。 未上傳圖片 
 廖培鈞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大學畢業後,研究所逕讀博士班,畢業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後投身大學教職工作。目前擔任本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族群遺傳、分子演化、親緣地理、分子生態;教授課程包含普通生物學、普通生物學實驗、遺傳學,致力研究與教學,對課程及學生皆十分用心。 未上傳圖片 
 蔡任圃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生理生化組 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民國94年~107年為臺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期間亦擔任醫學研究社指導老師、資優班生物組指導老師、導師) 學、碩士畢業後投身高中教職,教學期間多次獲得獎項(包含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獎項、思源E-Teaching(金獅獎)高中優良科學教案徵選生物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指導的學生亦多次獲得中小學科展、科學展覽會、小論文等獎項;獲頒教育部106年師鐸獎、臺北市105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致力於教學,且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想法。 |   圖解:吳亞凡中醫師 版權:google吳亞凡系友之臉書 
 吳亞凡吳亞凡學姊93學年度入學本系大學部,就學期間為本系師培生,為本系大學部第一屆畢業生。(96學年度畢業) 吳亞凡學姊於本系大學部畢業後,至中國醫藥大學後中醫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生科院碩士,工作經歷前台北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醫師、前百漢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仁愛院區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韓國慶熙大學研習、中醫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母嬰月子醫學會講師、臻觀/澄觀中醫診所醫師、杏中醫 。 未上傳圖片 
 蘇煒筑蘇煒筑學姊94學年度入學本系大學部,就學期間為本系師培生,為本系大學部第二屆畢業生。(97學年度畢業) 蘇煒筑學姊於本系大學部畢業後,應屆考取台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 碩士,於105年度考取生物科專任教師,目前服務於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生物科專任教師。 未上傳圖片 
 李香瑩李香瑩學姊100學年度入學本系大學部,就學期間為本系師培生,為本系大學部第八屆畢業生。(103學年度畢業) 李香瑩學姊為本系應屆畢業生考取104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自然保育類科,目前任職於高雄市農業局。 未上傳圖片 
 鄭琴怡鄭琴怡學姊101學年度入學本系大學部,就學期間為本系師培生,在校期間成績表現優異,領取本校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每月8000元,領至大學部四年級畢業,為本系大學部第九屆畢業生。(104學年度畢業) 鄭琴怡學姊於本系大學部畢業後,至高雄市立中正高級中學實習,107年考取分別考取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衛生技術類科榜首、普通考試衛生技術類科榜眼。目前任職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未上傳圖片 
 施淵元施淵元學長93學年度入學本系大學部,就學期間為本系師培生,為本系大學部第一屆畢業生。(96學年度畢業) 施淵元學長於本系大學部畢業後,應屆考取本系碩士班生物生醫類,於106年度考取生物科專任教師,目前服務於國立溪湖高級中學施淵元生物科專任教師兼任學務主任。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