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物理學類  | 
                                        
                                                        數理化學群
                                                     物理學類  | 
                                
| 所在校區 | 
                                                     公館校區 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 
                                        
                                                     校本部 500207彰化市進德路1號  | 
                                
| 學系特色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尖端學術研究、科技應用研發及中學師資培育三者齊備。師資陣容堅強,研究成果耀眼;多元高科技相關課程,加強學生職業輔導與專業能力的提升;培養半導體物理、凝態物理、表面物理與奈米量子科技、光電技術、高能與理論物理、天文物理、生物物理及應用物理等研究發展專業人才;亦推動網路教學與數位科學研究,培養世界級的物理科學教師,發揮教育影響力。  | 
                                        
                                                     本系包含理論與實驗物理、基礎與應用物理、物理教育、光電與量子科技等相關課程,為全台大學各科系中,少數有能力兼具培育教育師資與科技產業人才的系所。物理與光電之課程領域提供基礎科學研究、電腦與人工智慧應用、以及包括量子、半導體、光電、奈米、與綠能科技產業研發人才所需的核心知識;物理教育課程則提供培育中學物理師資的專業職能。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的定位與目標:尖端學術研究、科技應用研發、及中學師資培育三者齊備。  | 
                                        
                                                     物理學是自然哲學與工藝技術結合的產物。有的物理學家基於自然哲學的傳統,以數學為語言、理論或實驗技術為手段,探究宇宙間所有事物的本質及其相對的關係。有的物理學家則發展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回應探究自然的需求,並應用物理的最新知識,引領工程界奠定現代與未來工業的基礎。  | 
                                
| 學習方法 | 
                                                 問題導向式學習方法 圖解:物理思辯問題導向式學習 版權:物理學系  
                                                                探究式實驗學習方法 圖解:探究與實作素養導向工作坊 版權:物理學系 實習體驗式學習方法 圖解:期末研究實習壁報成果展 版權:物理學系  | 
                                        
                                                 
                                                                微試教、國高中現場見習&實習 圖解:國高中現場見習&實習 版權:彰師大物理系  
                                                                多媒體、討論分享 圖解: 20170123動手做物理教學研討會 版權:彰師大物理系  
                                                                動手作、專題研究 圖解:專題成果發表會 版權:彰師大物理系 未上傳圖片 學生經驗談-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網址如下)https://ioh.tw/talks/%E5%BD%B0%E5%B8%AB%E5%A4%A7%E7%89%A9%E7%90%86%E7%B3%BB-%E8%A8%B1%E5%8F%B3%E5%84%92-yuri-hsu-tw- 圖解:學生經驗談-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版權:學生經驗談-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博學、審問、慎思、實驗、推理、驗證 圖解:博學、審問、慎思、實驗、推理、驗證 版權:彰師大物理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累積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廣泛閱讀物理相關內容。有機會多嘗試物理實作實驗,與同儕或師長進行討論;培養好奇、探究、求知的學習態度。  | 
                                        
                                                     
                                                        物理系理論與實作並重。高中階段的學生可參與科學展覽,或參與大學開設相關的課程與活動。本系亦開設多項高中課程與營隊,歡迎同學參考參加,詳情請參考本系所網頁。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屬基礎自然科學領域學系,相關科系包括數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及地球科學系。  | 
                                        
                                                     本系包含從理論到實驗、從基礎到應用物理研究、以及具有師範體系悠久傳統的物理教育相關課程,相當完整,為中部地區唯一同時具有培養上述人才能力的物理系。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或生涯發展包括高科技業界工程師、物理與相關學科研究人員、中學教師、及各行各業領導人。  | 
                                        
                                                     
                                                        外界常誤認為本系畢業生主要往教育方向發展,或是物理系出路不佳。實際上本系畢業生在科技產業、甚至在須作電腦模擬與數據分析的金融業與服務業,均頗受歡迎。本系培養學生的理工基礎能力,可適應現代職場千變萬化的需求,與提早分流的工程領域學生,各有利基,而本校提供完整的教育學程,則可增加擔任中學教職的進路選擇。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強調三大特色:教學與研究緊密結合、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創新與應用緊密結合。  | 
                                        
                                                     也許有人以為只有成績優異的人,才適合念物理系。但根據我們的親身經驗,物理研究、應用、和教育上的成就,和中學物理的學科成績高低並無絕對關係。專業工作需要長期的專注與投入,因此應付考試所需要的廣泛記憶與快速反應,並非首要能力;而研發人員所處的開放環境,也和中學考試在時間與空間的封閉環境有很大的不同。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物理學系捷運路線圖
                                                              | 
                                        
                                                     
                                                        彰師大提供多元海外學習機會,涵蓋多所歐美姊妹校交換名額。另與美國天普大學及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締結雙聯學位合作,讓學生能同時獲取國外學位。身為師資培育重點系所,系所具備完整教育實習制度(教育實習管理系統、返校座談等),讓學生在教學現場培養專業能力。在課程面向,本系鼓勵跨域發展。學校提供多種學分學程與微學程(如全英語物理博碩士班學分學程、半導體產業學分學程等),培養多元且跨領域人才。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大學入門本課程讓物理學系大一新生瞭解大學教育之目的有別於高中之基礎教育。為擴展教學效果,本課程配合數位學習平台與校內外各項活動,促使學生有效運用各方資源。並在課堂討論之雙效之下,培養新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與生活態度,踏實地追求自我成長與規劃未來生涯藍圖。 圖解:大學入門邀請演講 版權:物理學系  
                                                                海外實習物理學系學生前往海外實習,修習物理專業課程,同時實際參與該校教師的專題研究工作,加強其全球視野、語言能力、生活適應能力、及學術前瞻能力。此外,藉由海外業實習機會,學生能深刻體悟多元與多樣貌的世界,並學會秉持一個謙卑、誠摯的心去面對不同文化、種族的人,以及用不同的角度和開闊的心胸來擁抱這個世界。 圖解:日本九州大學海外實習 版權:物理學系  
                                                                企業實習
                                                                        物理學系學生接觸企業實務工作,對其物理專業知識與科技應用之交流互動有所助益,且能培養良好之工作習慣與職場道德。此外,藉由企業實習機會,學生能統整與深化大學所學,並為銜接未來就業作好準備。 圖解:亞信電子一日參訪 版權:物理學系  | 
                                        
                                                 
                                                                專題研究學生依各教師專長進入所屬研究室,從事研究實務工作,將課程所學用於實務操作,培養實務工作能力。 圖解:專題研究海報 未上傳圖片 半導體物理與元件半導體科技基礎學科 版權:彰師大物理系  
                                                                學士班課程地圖學士班課程地圖 圖解:課程地圖 版權:彰師大物理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張大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學士 創立安國等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未上傳圖片 
 王春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學士 亞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徐旻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 飛立威公司總經理 未上傳圖片 
 陳智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 
                                        
                                                 未上傳圖片 
 吳憲昌研究專長:奈米電子學、介觀物理、量子傳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教授 未上傳圖片 
 許宗賢未來重心將投入蔚華教育基金會,實現公益及教育理想,並將以在台灣、亞洲各國及美國矽谷累積三十餘年的創業與投資經驗,未來積極發展投資新創事業。 蔚華科技 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陳偉泓陳偉泓為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退休校長,於2011年7月就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系物理組畢業,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所碩士。曾任北一女中教師、中正高中和中山女中教務主任,並曾在任內獲教育部頒發教學卓越獎,之後在麗山高中任校長六年。2011年通過遴選成為建國中學校長。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退休校長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