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化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數理化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化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著重基礎生物學的研究與教學,均衡發展現代生物學各重要領域,如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神經生物學、植物科學、系統生物學、遺傳與基因體學、演化生物學與生態學。小班進行實驗操作,引領學生深入學習。配合本校豐沛資源,讓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出國交換。畢業後,學生就業方向多元,因跨領域的紮實訓練,在各種崗位,都能很快適應並取得成就。 |
|
學科意涵 |
本系結合傳統及現代生物學,從分子乃至生態,由不同尺度探討生命體的各種現象,及與環境的互動。並藉由基礎機制的研究,與不同領域合作,發展各種尖端技術,以更深入瞭解生命現象,並應用於環境生態、生技製藥、醫療研發等。因此本系學生於畢業後,都可找到其志趣,並具有多元發展的優秀潛力。 |
生化描述生命科學的運作核心。從微觀的角度探索生命現象,才可以讓每個生命現象有確切的「科學」解釋,並從中發展技術,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難題,發展生化產業應用。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文獻與探索:學習文獻知識建立基礎,進而探索生命科學未來發展。 實驗與邏輯:以實驗教育培養數據處理及邏輯推理思維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溝通與表達: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未上傳圖片 綜合與跨域:總和現有基礎,輔以跨領域學習,建構全方位知識體系。 |
未上傳圖片 基礎的課程與實作學習:授課外,也搭配實驗課程。提昇學習效率與實作能力。 未上傳圖片 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多門課以解決問題為課題,藉由分組設計實驗,實作或是模擬產業分析等方式整合所學。 未上傳圖片 主題暑期學程:配合業界所需,開設集中課程,讓學習與產業接軌。 未上傳圖片 業界實習:寒暑假學生至產業進行實習,讓學習與產業連結。 未上傳圖片 研究室專攻生制度:讓學生在生化領域中,選擇有興趣領域,在研究室中和教授一起探索與解決問題。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的深度與廣度,可持續的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科學專題培養科學方法之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閱讀文獻、設計實驗、資料分析,來嘗試回答。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學習科學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學習時的壓力。 |
在學習歷程內可以看的出對生物與生技領域的持續探索或更深入學習,包括科展、進實驗室實際參與一個研究專題等。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教師人數眾多且研究多元,結合傳統與現代生物學;學生依其興趣,可完整修習由分子到生態的各種生物學尺度課程;而其他相關科系則多偏頗一隅,難以提供完整之訓練。且在建立學生紮實生命科學基礎的同時,更側重以嚴謹實驗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多元發展的強大潛力。
|
與臨床科系(醫學院相關科系):本系講求創新創意,在紮實的訓練下,開創新的知識與產品。而臨床科系則著重熟稔臨床處理標準程序,且不能犯錯。在科系的訓練與特色上完全不同。本系相較於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等更講求化學訓練(因為產業需要化學),著重應用並發展產業,並圍繞在解決人類問題上。本系較化學系化工系更偏向生物,唯有理解生物,才能解決生物的核心問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 選擇生科,一生科科:念任何科系,都要以興趣為優先考量! |
生化科技找不到工作?本系與產業結合緊密,產品開發需要大量化學背景。因此在你周邊藥妝店看到的產品都是我們的相關產業。除此前端的生技醫藥,食品,特用化學品,能源產業,農業糧食等產業都是現在畢業生就業的方向管道。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 以為馬上就接觸生物專業科目:有紮實的基礎才能更易於學習專業領域。 |
生物是背誦科目?背誦只是知道型態,但如何解決問題需仰賴生物技術,化學,數學資訊甚至物理方法解決。生化科技找不到工作?藥妝店的各項產品都是生技相關產品,前端的生技醫藥廠,傳統的食品藥廠都是就業點。甚至新藥的開發,新醫療方式的開發,生技能源(中油)的研發部門,特用化學品(例如可分解材料)都是畢業出路。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多數課程皆配合有實驗,以實作提高學習成效。於完成基礎課程後,學生依其興趣,可進一步選修不同領域進階課程,目前共分為四大領域。再配合研究室學習作為統合。另外學生有許多出國交流機會,拓展國際視野;以及眾多不同學系的跨領域學習機會,作為未來多元發展基礎。 |
很多,請來我們的網站看。或是參考連結:https://bst.ntu.edu.tw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化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神經生物學與實驗神經系統如何協調生理與認知功能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細胞生物學與實驗探討細胞各部組成及訊息傳遞功能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遺傳學與實驗瞭解生命如何透過基因進行繁衍及演化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未上傳圖片 生理學與實驗學習不同個體的體內各個系統如何協調運作 |
未上傳圖片 生物化學細胞是生命的單位,所有生物皆由細胞構成,探討生命現象可由研究細胞開始。最近數十年來注重分子層次的研究,特別是蛋白質、核苷酸、酵素等巨分子,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主流。 在生物化學的課程裡,會一一探討這些組成生命的重要化學分子,理解他們的功能與活性,培養學生厚實的生化基礎。 未上傳圖片 生物技術核心實驗 (BCT)BCT 課程以分子生物學中 Central Dogma 為主軸,從 DNA 經 RNA 到蛋白質的一連串基因表現過程,以一已知基因 gus 為對象,將其殖入表現載體pQE31, 觀察其 DNA 以及 mRNA 表現,並檢定其表現蛋白質之構造與活性。 未上傳圖片 問題導向轉譯研究: 基礎研究到產品研發本課程的設計即朝向一個串連起生命科學的基礎與應用這兩個領域的課程而發展。我們將以生技實驗室經由基礎研究所獲得的發現為起點,藉由生技產品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背景知識〔包括初期研發、製程、智慧財產權的管理乃至市場佈局〕的傳授、實例討論,並在實作課程的演練配合下完成課程。 未上傳圖片 生化科技專案設計與實務(一、二)本課程目的為希望本系學生,可以透過課程來達到發掘問題,設計試驗並且透過實作來解決問題。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希望透過分組,讓每個小組擬定自己的題目,並且透過生物機器元件的設計來嘗試回答自己所發掘的問題。本課程分成三個關鍵內容: 團體形成與專案設計、實驗操作與電腦模擬與成果展現與交流後參加國際大學競賽。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化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陳建仁前任副總統。1973年畢業後,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流行病學與人類遺傳學博士。 回國加入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進行烏腳病、小兒麻痺、肝炎等流行病研究。於199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擔任衛生署長,協助SARS防疫;2016年1月就任副總統。https://www.president.gov. 未上傳圖片
姚孟肇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特聘研究員。1971年畢業,至羅徹斯特大學取得生物系博士學位後,主要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擔任教職。 於2004-2013年間擔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研究主要以四膜蟲為材料,探討基因體的穩定性及調控機制。http://www.imb.sinica.edu.tw/~mcyao/ 未上傳圖片
孫以瀚現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1978年畢業後,至加州理工學院取得生物學博士。 回國後,以果蠅為模式,探討視覺系統的發育及其分子調控機制。http://www.imb.sinica.edu.tw/~mbyhsun/index_c.html 未上傳圖片
蘇慧貞現任成功大學校長。1980年畢業後,至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環境衛生科學取得博士學位。 應聘於成功大學工業衛生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其研究著重於空氣品質、氣候變遷及公共衛生等。http://teach.med.ncku.edu.tw/newsletter/2603/3.pdf |
未上傳圖片
周芷周芷當年在分子生物學重鎮;冷泉港研究中心發現「不連續基因 exon-intron」, 以他為第一作者的 CELL 期刊論文,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周芷學姊確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因為華生博士的誤導,請參閱維基百科)。 大學聯考榜首,現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未上傳圖片
翁啟惠翁啟惠學長從事酵素合成複雜分子的研究。他利用當時剛問世的遺傳工程技術,將酵素的基因植入大腸桿菌,讓大腸桿菌產生特殊的酵素,並藉由改變此酵素的胺基酸序列,創造出新的酵素來合成非自然界的新分子。被視為臺灣下⼀一個最有可能拿下生化領域諾貝爾獎的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中央研究院 院長 ,美國國家科學院 院士 未上傳圖片
陳奕雄人們完成人類基因全長DNA定序。進入了後基因體世代。關鍵人物就是陳奕雄學長。原本人類基因體計畫是預計在2012年完成,但因陳奕雄在Genentech公司主導團隊開發出ABI 3700 DNA Sequencer(基因定序儀),而讓此計畫提早10年完成。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指導教授為兩次諾貝爾獎得主Fred Sanger) ,賽亞基因科技公司執行長 未上傳圖片
陸天堯陸天堯學長從事有機合成與光電化學領域。在高分子的研究領域上,有許多人猜測是臺灣本土科學家中,最有可能拿下諾貝爾獎化學獎。在他的研究當中,除了在光電材料上有重要的發現外,也在世界首次合成出人造的類似 DNA 之雙股螺旋高分子。 台大化學系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化科技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4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