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地球環境學群
環境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乃應用高科技工程技術以改善或保護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之專門學科,因此,過去教學研究涵蓋「生物環境工程」、「生態工程與水土資源」及「生物環境系統與資訊」等三大領域。之後為符合教學研究發展需求,將領域進行重整成為兩大面向: 「生態環境規劃」與「水土資源工程」。 |
醫學工程學系係結合醫學、工程科技與基礎科學等知識,應用於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及醫療器材研發的專門學科。致力於培育具專業智識、前瞻性、國際觀之跨領域科技人才。規劃醫學工程數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專屬實驗課程,培養學生實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期許學生畢業後能應用所學於醫療與科 學工程整合、科技創新、產品研發以促進健康照護、提升醫療照護與生活品質。 |
學科意涵 |
生工系為「建構永續環境的工程師」:更進一步脫離傳統以「人」為主的工程思維,往「環境」的評估與規劃發展,嘗試以系統性的工程方法解決問題。 |
醫學工程學系的在於融合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工程科學等生物醫學工程知識,以生物醫學問題為導向,涵蓋分子、基因、細胞、乃至於組織等生物醫學範疇以及材料、力學、電子、資訊等工程領域,期使學生兼具生物、醫學及工程知識,及整合的能力,克服生物醫學問題。 |
學習方法 |
實驗:土壤力學、流體力學、環境化學試驗讓同學可親自動手,提昇實作經驗、分析數據之能力。 圖解:生工系實驗室 實地參訪:藉由實地參訪使同學能親自體驗課堂講授與實務運作的關聯,如:石門水庫參訪,蘭雅作業所,台灣大學癌醫中心大樓、社子島濕地生態等。 圖解:社子島溼地戶外參訪 未上傳圖片 專題:專題研究課程由指導教師協助學生,學習如何從問題發現到找尋解決之道,尋求最適當應對方法,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動手實作的能力。 |
未上傳圖片 理論課程: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生物化學、細胞與分子生物、電子學、計算機概論、程式語言、生理學、解剖學等理論知識。 未上傳圖片 實作課程:生物醫學工程導論、電腦輔助工程分析、醫療器材創新設計、電子學電路學實驗、醫學工程實驗等實作課程。 未上傳圖片 跨組學習:醫工實驗123,安排學生至各實驗室跨組學習,除了充實各領域之知識外,並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大學實驗課程除了重視實驗過程之細節外,更重視實驗結果之分析與問題檢討,未必會有標準答案,建議高中同學藉由實驗課程培養驗證科學之精神及問題探討。另本系致力於培育具有分析、創新及解決問題能力,並具備健全品格及關懷社會及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之專業科技人才,建議同學除了認真學習高中學業外,亦要時時關注與自身息息相關之各項議題,發現問題,結合本系相關課程及專題研究尋求問題之解答,並學習解決問題之能力,以充實自己。 |
1. 樂於手作,並樂於實踐於生活中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生工與生命科學:生工是「工程」,目標是結合工程與生態的概念,因此我們關心的是整體生態系統是否受到影響,在開發同時也能維持永續經營。而生科是「科學」,目標是了解各種生物體的特性與各種生物之間的差異。 |
醫學工程學系屬醫學與工程之跨領域學門,相較於工學領域之化工系、機械系、材料系、土木系、工科海洋系等,本系加重醫學方面的知識;相較於醫學領域之職治系、物治系、醫檢系等,本系則加強工程方面的知識。俾使本系學生都能兼備醫學及工程知識。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課程規畫以畢業後能考取「水利工程」技師以及「水土保持」技師為主,而「建築」相關課程雖在本系有開設永續綠建築、建築環境控制等課程,但本系建築課程之學分並無達到建築師之最低要求。 |
醫學工程學系屬醫學與工程之跨領域學門,醫工系揭櫫「工程、科學、醫學」三種學習方向,主要目的是賦與學生更寬闊的學習空間,有別於傳統生醫工程侷限於工程領域的學業發展方向。讓有志於科學與醫學領域的學生在進入醫工系之後仍有機會追尋自己的夢想。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系名的「生物」是指「生物環境的」(Bioenvironmental),致力於評估營造友善生物環境的工程,主軸仍在工程上。儘管研究重點不在生物上,但我們仍需要相關的基本知識,因此必修課中才要上普通生物學丙學習最基礎的知識、生態學則教會我們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
一般較易誤以為醫學工程學系偏重於生物科系,然本學系屬醫學與工程之跨領域學門,涵蓋領域極為廣泛,包括生醫光電、生醫奈米、生醫電子、生醫材料、生物力學、臨床工程、生醫資訊等領域。相較於其他跨領域學門,生醫工程所跨領域之多樣性可謂所有學門之最,囊括了生物、醫、農、理、工,乃至於語言、文化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請參閱本系高中生專區網頁:https://ntubse.github.io/introduction/index.html |
醫工系屬醫學及工程跨領域之工程學門,有別於傳統獨尊生醫電子、生醫材料、生物力學、生醫資訊等專業領域的規劃方式,醫工系採不分組,每個學生自大一起組成自己的指導教授委員會,其中至少包含一位生物醫學與一位理工之教授。此委員會自大一起,一方面輔導該學生課業學習,一方面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多樣性生醫工程領域的興趣,並根據其興趣建議學生選修的課程於學業發展的方向。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環境化學以瞭解化學物質於環境系統中行為之基礎知識。化學為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變化的基礎自然科學;然而,環境化學為探討物質與環境交互作用下可能產生的各種化學變化,包括物質於環境中的性狀變化、傳輸與宿命。本課程將涵蓋數個重要議題,包括綠色化學、動力學、觸媒、電化學、錯合物、氧化還原反應等。 未上傳圖片 永續治理與影響力ESG永續治理為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之重要手段,本課程藉由深入了解ESG永續治理的重要元素與專業知識,及其邏輯關係。並瞭解邏輯關係與其真正意涵,檢覈公司治理的架構、治理行動、與管理系統的缺口,為永續治理轉型做準備。 未上傳圖片 永續綠建築永續環境的議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京都議定書的制訂而發酵,據統計建築相關產業與建築能源消耗約佔全國總二氧化碳排放之三成。「綠建築」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造環境領域裡已成為近代建築研究之顯學,亦為目前國家營建政策與法令的一環。 未上傳圖片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學內容包括水文學、環境化學、熱力學、土壤科學、生物力學、遙測技術、資訊管理、環境生態、生態水利工程、水土災害防治。研究方向著重於生態環境工程、生本系提供學生優良品質之教學內容與環境,並追求卓越之研究績效。 |
未上傳圖片 生物醫學工程導論Ⅰ、Ⅱ讓修課學生認識醫學工程領域發展之現況與未來趨勢,醫工實驗室導覽,介紹當代最熱門的醫工實驗。 未上傳圖片 醫學工程實驗I、Ⅱ、IIII:電路學、有機與分析化學相關之醫學工程實驗之基本操作與概念;Ⅱ:力學與電子學(一)相關之醫學工程實驗之基本操作與概念III:細胞和生物材料工程。實驗包括細胞基礎培養技術、生物材料製備、光學顯微鏡影像擷取、醫學影像分析、比色蛋白質測定、蛋白質純化與電泳。 未上傳圖片 醫療器材創新設計介紹開發醫療器材時所牽涉到技術, 臨床應用環境與考量, 相關法規,倫理, 智慧財產保護, 以及未來商業化的機會與準備。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吳瑞賢學經歷: 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系博士,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學士,建國中學畢業。 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工學院副院長,工學院代理院長,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兼總務長 生涯發展歷程 吳教授教授水文學與水資源系統工程,著工程水文學教科書,合著土木工程防災概論。多次擔任考選部高普考典試委員與召集人。2012-2014擔任科技部防災學門召集人,推動防災基礎與應用研究。擔任台灣災害管理學會理事長,國際灌溉排水協會(ICID)中華民國委員會秘書長。
林守堂本系79年畢業系友林守堂於2002年創立康淳科技公司,主要營業項目為超純水、廢水回收、廢水處理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初設資本額2100萬元, 16年來每年穩定成長,目前實收資本額1.42億元, 員工人數135人,年營收約新台幣6億元。總公司設於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園區, 新竹、台南各設有分公司。 公司經營秉持著「要有滿意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客戶」之經營理念,除了優於同業的薪資福利、獎金、分紅配股外,前年更投入鉅資購買台中市南屯區文山路建地興建員工住宅31 戶,以幾乎成本價格售予員工,讓員工輕鬆擁有自用住宅。 2016年康淳科技更榮獲中小企業最高榮譽之『第25屆國家磐石獎』。 未上傳圖片
陳衍源民國83年畢業於本系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副署長 |
圖解:林頌然 版權:https://bme.ntu.edu.tw/faculty_SungJanLi
林頌然台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1998 台灣大學 醫學工程 博士,2006 台大醫學院 皮膚科 合聘教授 2007~迄今 台灣大學 醫工所 助理教授 2006~2012 台灣大學 醫工所 副教授 2012~2016 南加州大學 訪問學者 2010~2012 台灣大學 醫工所 教授 2016~迄今 台大醫院 皮膚部 主治醫師 2003~迄今 圖解:張季衡
張季衡Biomedical/Medical Engineering 2007 – 2009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7: National innovation Award for New Enterprise 2016 Asian Entrepreneurship Award (AEA) 3rd Prize (27 companies from 14 countries ) 2013 established Gimer Medical 圖解:梁楊鴻 版權:http://www.encore-beauty.com/Page/Home/I
梁楊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工程學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 碩士 台北醫學院藥學 學士 毒物學專家、藥劑師, 致力於研究藥物、食品、清潔用品、護膚品等安全、品質問題, 在三軍總醫院的毒物實驗室及臨床病理研究達二十餘年, 一直不斷整合、研發、探究、改善產品的缺失。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3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3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3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