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期待與發現:體驗生活的細節,才知有多不同
2022/8/29
新北市立三重高中 李欣倢同學(現就讀東海大學化學系化學生物組)

上了大學不單只是學籍上了一層,而是帶著十八歲已是一個成年人的自我期待,到另一個不一樣的大環境。不管大學是離家近還是離家遠,我認為上了大學一定要具備獨立與自律,而且要更懂得時間規劃。指考才上榜的我,或許比其他人更瞭解準備指考的艱辛,這種「考試結果將決定我會去哪」的沒有退路的心情,更擔心能進去的地方,會是適合我的嗎?這段時間的壓力、學習準備,讓我更重視自律的自己和規律的生活習慣,以及對考試的抗壓性,走過這一回,我反而覺得自己比沒有指考的同學,擁有更強韌的一面。
東海大學化學系生物組,是我將與他共度四年的地方與科系。原本嚮往生物相關科系,當看到自己能選擇的相關科系不多,難免有點小失望,最終進入化學系生物組,雖然是生物組,但還是以化學的學科為主。我並不排斥化學,但更喜歡的生物,但聽說化學是很困難的學科,也開始害怕自己會不會讀不下去,因而夾雜著對這學科擔心與害怕,思考到職業現實層面,化學系在未來的出路會比較好,或許更好找工作,因而我職涯志向上,想了一下學科與未來職業發展關係,一連串的說服自己,也慢慢接受。
進入大學前的暑假,除了好好放鬆休息外,也開始想像自己要離家在外生活的自由,沒有門禁時間,沒有家人在旁嘮叨,想必能夠跟一群朋友或室友到處遊玩。但會對未來擔心的我,還是認真思考與規劃大學四年與未來畢業後的出路,查詢了化學系這四年需要學的課程,也事先考慮了該系畢業後是否要繼續讀研究所還是直接出社會工作,這都是還沒進入大學前會預先替自己設想的,但這些都存在的不確定。在進入大學前的暑假,最重要也最實際的就是維持好自己的英文水準或者提升自己的英文程度,讓自己在大學讀原文書時能夠比較輕鬆一些。除了在課業上的規劃,對社團活動的期待也是有的,因為在高中階段的我滿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希望自己在大學也能延續這樣的熱忱。
大一期間,對化學系真的超不適應,雖然上課跟高中課堂讀書的方式沒有不同,仍是拿著教科書,聽教授在前面講課,但最不同的是原文書的部分,突然要讀厚重的原文書,裡頭沒有半個中文解釋,都要靠自己去查詢翻譯,讓我有那麼一丁點的讓我感到壓力。從不排斥化學要到喜歡化學,是我大一以來一直不斷地告訴自己:要喜歡化學,跟他當朋友,才能與他相處得好,才能擁有好成績和表現。至於原文書的英文閱讀,就當自己在自我增強英文能力,這也讓我想到我高中時跟家裡爸媽說想在高中階段到國外去念書,現在當成在練習英文也不錯。不過基礎課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課程,老師和學長姐們說,這都是要準備的基礎,以後才比較會理解。
而化學實驗課是我最喜歡而且是每個禮拜最期待的課程,與高中階段的化學實驗課不太相同,我們在高中時的化學實驗偏少,多半都還是坐在教室看著課本聽講上課,課本的內容比實際操作還來的重要,有實驗課可能就是操作簡單的化學反應或者驗證已知的答案,但上了大學不一樣了,除了化學的最基本要學習好之外,實驗的操作也非常重要!而且一個實驗是從他們目的、原理、要準備的器材與藥品、實驗步驟、實驗結果、數據的分析、問題與討論,這是大學的實驗課需要去學習的。
另外,大學有很多的社團活動與系上活動,也是在大學階段佔一大部分,但我卻沒有積極參與這些,我認為這是比較可惜的,原先是害怕自己在課業與社團活動中無法做平衡,所以大一比較把重心都放在課業上,因而我的大一生活就單調許多,也沒有多認識太多朋友,而現在較適應課業的部分了,我認為大二可以去參與一些活動了,多向外拓展一些經驗。在系上的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二月份的聖誕節活動,舉辦的相當盛大,搭配著充滿聖誕節的氣氛,當天的東海大學也擠滿了人,有那麼一刻覺得自己是東海人很幸福!
回頭來看大一生活和自己還沒進入大一時的期待,真的跟自己原先想的不一樣,大學生活的複雜和多樣性,無法與我原先的想像一樣,親身去經歷才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細節要自己張羅,就算是課業,就會感到書已經快讀不完了,哪有時間到處跟朋友玩,特別是我後來發現化學系學的內容原來是那麼難,雖然與我原先預期的有所差距,但在大二我會盡力去達到對自己的目標。
大學階段雖然讀的東西更難更專精,課業較重外,額外能夠充實自己的時間也很多,這也是我從要準備指考到現在很重視時間規劃,在繁重的課業與豐富的活動中找到平衡,也可能是往後的生活重點!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