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下)
2022/8/15
陳婉琪/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王淑貞/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許哲維/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上一篇: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上)
四、經濟弱勢生之頂大二階通過率高於一般家戶生
以上研究將分析重點放在「所有大學」(一般大學,不含科技大學)的申請通過率。必有許多人想要追問下一個問題:「現在人人都有大學讀。大眾更在意的可能是進入好大學吧?」如果,我們只看頂大通過率呢?
我們將分析範圍縮限為頂大,並排除因政策引導而新增的扶弱招生組(特定名額管道)申請者。重複相似的分析,我們得到相同的結論:經濟弱勢學生在第二階段通過率高於一般家戶學生(見圖2)。
圖2:個人申請管道之頂大通過率(以人系為單位,排除扶弱招生組)
結語:「多錢入學」之大眾迷思,並未獲得實證支持
總結以上介紹,本研究團隊近兩年運用2014至2020年大考中心及招聯會串接資料,以108課綱實施之前的應屆考生為對象,分析檢視個人申請入學過程中,不同家戶背景學生於不同申請階段之通過情形,以深入瞭解入學公平議題。本文目的乃針對此研究案四項重點發現提供說明:
1. 經濟弱勢生透過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這兩種管道錄取的比例皆低,而「未有錄取紀錄」的比例則遠高於一般家戶學生。
2. 在個人申請管道中,經濟弱勢申請者之最終錄取劣勢,主要發生在第一階段篩選,而非第二階段。
3. 個人申請的第二階段篩選,在學測分數相同的前提下,來自貧窮家戶的學生反而更有優勢獲得錄取機會。相同學測成績下,經濟弱勢生之二階通過勝算比其他申請者高出了15-16%。
4. 經濟弱勢生之頂大二階通過率明顯高於一般家戶生。
這樣的研究結論,打破了爭議了整整20年的多錢入學迷思——看似公平的考試,事實上是造成一般學生與經濟弱勢家庭學生之間入學機會嚴重落差的一種篩選工具。相反地,社會大眾擔憂不夠標準化、不夠客觀的篩選工具(二階書審及面試),並未如大眾所深信的如此不利於資源貧弱者,甚至反而有助於減少家庭資源差異所帶來的機會落差。
隨著108課綱的實施、學習歷程檔案的入學制度調整,社會輿論再度燃起入學公平議題之熱烈討論。本研究以舊制的制度背景為脈絡,再次驗證經濟弱勢學生在考試制度下的不利處境,同時也讓我們對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篩選邏輯有了全新的理解。今年度起,在學習歷程檔案考招新制實施之後,經濟弱勢生是否還能維持在二階篩選中相對較高的錄取機率?還是真如輿論所質疑,因資源落差而落入不利地位?此議題值得長期追蹤、持續觀察。
*本文改寫自以下研究成果。相關資料說明請參考「資料與方法」部分:
陳婉琪、王淑貞、許哲維,2022,〈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臺灣社會學刊》71:(已接受刊登,即將出刊)。
許哲維、陳婉琪,2021/11/14,【議題報告】從頂大通過率來看扶弱政策成效。國家教育研究資料庫。https://www.naer.edu.tw/PageDoc/Detail?fid=440&id=3491
- [1] TVBS在2015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有70%民眾認為大學招生以聯考的方式比多元入學公平。TVBS民意調查中心,2015,恢復聯招與調降機車考照年齡民調。(網址:https://cc.tvbs.com.tw/portal/file/poll_center/2017/20170602/20150408203658643.pdf,取用日期:2022年7月20日)
- [2] 確有少數科系於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僅採用筆試,但絕大多數科系均採用書審或面試方式進行招生篩選。本研究分析範圍十年間,二階僅採用筆試之科系數量占全部校系數量之占比,最高發生在2013-14年(1.6%),且隨後逐年將低。
參考文獻:
李浩仲、李文傑、連賢明,2016,〈多「錢」入學?從政大學生組成看多元入學〉。《經濟論文》44(2): 207-250。
Chiang, Yi Lin. 2021. “Exams or Applications? Elite Taiwa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Navigation of College Admissions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63(1-2): 30–50.
(本文為合作轉載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原文轉載自「巷仔口社會學」官方網站文章)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