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腦研究社到牙醫系:當熱情從意料之外綻放,在嘗試中找到真正的方向
2025/11/27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 陳儀安同學(畢業於高雄市立鳳新高中)
高一徬徨迷惘:從零開始尋答案
因為高中是選擇大學科系的跳板,也和未來工作性質息息相關,因此從高一慢慢尋找自己適合、擅長的科系相當重要,然而一開始,面對五花八門的科系選擇,令人一頭霧水,我生怕因自己的猶豫不決而錯過最適合的路,於是我開始用「刪去法」一步步嘗試不同領域,慢慢把發現不適合自己的選項刪掉,最後留下的就是真正符合自己興趣和能力的領域。當時在父母的建議、媒體對人工智慧大肆的報導還有未來產業趨勢的影響下,高一時我從資訊工程系開始嘗試,感覺這是一條理性、前景又廣的路,所以我加入了「電腦研究社」,希望能在社團實作中找到想像中的熱情,然而,過程中熱情卻從另一個方向蹦出來。
發現不喜歡,也是探索的成果
剛加入社團那陣子,學習寫程式、做小專案、腦力激盪還感覺很新鮮,但沒多久,我就發現持續盯著螢幕、寫大量程式碼會讓我感到枯燥,成就感遠不如預期。比起獨自解決程式錯誤,我更喜歡和同學討論、一起動腦解決問題的氛圍。而且「性向測驗」的結果也反映出我的個性和資工系相差甚遠,讓我更加猶豫,這種「不喜歡」的感覺一度讓我失落,但仔細想想,知道「不適合」也是一個重要結果,至少比盲目堅持更踏實。有時試過、碰壁,反而更認識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期待。
參加營隊:第一次感受到熱情
我在高一暑假參加了「醫學工程營」,此營隊是醫學結合程式設計,我想透過參加兩個領域結合的營隊,再次確定我對資工系應用方面的想像和實際上是否一樣,以及探索自己對醫藥相關的科系感不感興趣。營隊小組中,組員會輪流擔任不同角色,我發現比起擔任工程師,在擔任醫師這個角色時我更有動力,我願意從不同角度切入了解醫療困境、病患和家屬的關係等,甚至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另外營隊中學習的醫學知識我也都覺得很有趣,想進一步了解人體的構 造、醫療器材的使用等;而最後營隊成果發表那一刻,盡心投入帶來很強的成就感,那時有一種「就是它了!」的感覺湧上心頭,好像終於找到讓自己真的願意花心力投入的領域。
從雙語班轉到數資班
另外,我在高一升高二時決定從社會組轉到自然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變。進入高中前,由於比較擅長文科,因此進入雙語班,而在雙語班的一年我們參訪了法院、聽過很多財經相關演講,課程中也有很多一類科系的體驗,然而這些經驗並沒有在心中激起波瀾,因此與老師討論後,我決定從一類轉組到三類,讓未來的學習方向更貼近醫藥相關科系。
最終選擇牙醫的原因
最後在三類組的科系裡選擇牙醫系則是和我的生活經驗(矯正牙齒)有關,矯正牙齒後的我自信大幅增加,生活品質也有所改變,讓我發現牙醫不只是修復牙齒,還能改善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擾;另外,每次回診我都能感受到牙醫師這份職業的專業和貼心,讓我對牙醫產生興趣,我也在 YouTube 上找過許多牙醫拍的相關影片,讓我對牙醫系有更深入的認識,增加了我對牙醫系的興趣和嚮往,加上我很擅長細微的手部作業,因此綜合所有條件我最終選擇牙醫系。
給予學弟妹的建議:勇敢嘗試,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一路走來,我發現真正的興趣不是天生就清楚的答案,而是透過一次次嘗試慢慢拼湊出來。沒進電腦研究社,我不會知道這不適合我;沒去醫學營,也不會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探索的過程,有時發現「不適合」反而更重要,因為那代表你真的在尋找。我認為不要害怕選錯,也不用擔心暫時沒方向,方向常常隨著所學、生活經驗的累積而有所變化,因此要坦然嘗試、積極行動、接受自己的改變和選擇、真正的認識自己,熱情會在經歷中慢慢浮現,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