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穩定表現開啟未來,繁星推薦帶我找到理想
2025/9/30
臺北醫學大學牙體技術學系 黃郁珊同學(畢業於臺北市立育成高中)

我目前就讀於臺北醫學大學牙體技術系,在校期間我們主要學習材料學、模型製作、修復技術以及數位工程。為了訓練學生通過國考成為牙技師,畢業後的工作圍繞著製作、修復和維護各種牙科相關的設備與器材,這些設備包括假牙、牙套、牙橋等。回顧我的高中時期,我其實是就讀第二類組的學生。當時在各科成績中,我對物理和化學特別有興趣,甚至打從高一開始我的目標就是電機系或是光電系,但當我實際看到我可以選擇的科系時,牙體系卻吸引了我的視線。在當時迷茫的我眼中,牙體系是一個很新奇的東西,畢竟從來沒有聽過,我也是一個很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所以毫不猶豫報了牙體系。
剛上高中時,我也沒有想過可以踏上繁星這條路,但在經過高一的三次段考後,發現自己是班上的前幾名,升上高二後,在輔導老師的建議下,我決定努力維持平時成績,讓自己能拿到踏上繁星之路的門票。也有人會問如果覺得自己成績足夠優秀,為什麼不選擇個申,然而,選擇繁星的原因很單純。這個管道強調「校內成績表現」而非「一次性的考試分數」,對於我這種平時成績穩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安全且有把握的選擇。繁星能讓我提前鎖定學校和科系,也減少了在學測或分科測驗中必須承受的龐大壓力。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有機會以更穩健的步調去規劃未來,而不是把所有壓力集中在一次考試上。
在準備繁星的過程中,我也曾遇到一些問題,像是美術、音樂、體育課等,非考科的課程成績亦會列入繁星成績的計算,所以我需要認真對待老師安排的每一份作業。另外還有模擬考的壓力,雖然繁星比較看重平時成績,但每個科系都有需要通過的學測門檻,所以每當大考(模擬考、期中以及期末考)和非考科的作業繳交期限撞期時,我要一邊準備考試,一邊為報告做準備。而當我看著身邊同學有更多空閒時間可運用,我卻在「水深火熱」時,我都會告訴自己,當我的繁星錄取結果出爐後,這樣的笑容也會出現在我臉上。但我認為最大挑戰是壓力。由於繁星名額有限,很多時候我都會擔心如果排名下滑,就可能錯失機會。面對這樣的焦慮,我嘗試幾種方式去調適自己:規劃讀書時間表,避免臨時抱佛腳;和同學討論問題,彼此幫助找到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還有就是適度運動或休閒,讓自己在壓力大的時候保持心情穩定。
如果要給學弟妹一些建議,我會說:首先,平常成績一定要顧好,因為繁星是靠三年的累積,而不是短期的衝刺。其次,要提早去探索各個科系的內容,了解課程到底在學什麼,畢業之後可以做什麼,這樣才不會在進大學後感到迷惘。第三,心態要保持彈性。繁星有時候未必能上到第一志願,但只要你願意用心去看待每個科系,就會發現其中都有它的價值。最後,多利用身邊的資源,像是師長的建議、學長姐的經驗分享,甚至網路上的資訊,都能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總結來說,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繁星這條路。它不僅讓我更早確定方向,也幫助我在探索過程中認識自己,找到最適合的學習領域。雖然準備過程中有壓力和挑戰,但正因為這些經驗,才讓我更懂得規劃、調適與堅持。現在身處牙體技術學系,我感覺自己走在一條與興趣和專長相契合的道路上,未來也會繼續努力,成為一位專業的牙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