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進入理工學院鋪路:從學習歷程到多元展現
2025/9/5
東吳大學化學系 王榮輝助理教授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在參與高中微課程及座談時,我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想要申請理工學院的高中生,該如何準備自己的學習歷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理工科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基礎,更看重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以及對未來的願景。為了讓高中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升學,我想提供一些建議,幫助他們規劃學習方向,並展示自己的多元能力。
從自我探索開始 找到最適合你的科系
首先,選擇適合的學系必須建立在深刻的自我了解之上。每位學生都應花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例如,有些學生喜歡拆解機械、研究能源利用,或對人工智慧充滿好奇,這些都是學系選才的重要指引。同時,也需要考量學科基礎的要求。理工科系強調數學與科學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高中階段,應特別注重這些學科的學習,尤其是深入原理概念,培養理解能力,而非僅僅追求學業分數。此外,了解學科的未來發展趨勢,例如綠色能源、量子運算或醫學工程等,也能幫助學生作出更具長遠意義的選擇。
厚植知識基礎 開拓跨領域學習視野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不斷拓展自己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參與科展、數理競賽或科學營隊活動等,是接觸前瞻知識的良好途徑。不僅如此,自主進行小型探究實作也非常重要。例如從生活中找尋一個與化學相關的小發現,設計一個簡單的程式模擬物理現象,或建造一個小型機械裝置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些看似小型的專案,實際上卻能展示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與創造力。此外,閱讀國內外的學術期刊或相關書籍,如 Nature, Science 或國內的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的科普文章,能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最新的發展,也能啟發新的學習靈感。
然而,僅僅具備學科專業能力是不夠的。現代理工學科強調跨領域的融合與協作能力。學生可以嘗試將理工知識應用於其它領域。像是設計一個環保產品時,不僅需要技術支持,還需考量經濟效益與市場需求。同時,數位技能的掌握對於理工科學生尤為重要。熟悉 Python、Matlab 等程式語言,或使用工具如 AutoCAD 進行設計,都是必備的能力。在大學,這些技能能幫助學生更高效率地完成專題研究和學習。
結合理工與人文的全面視角 展現多元能力與反思
如何展示多元學習成果,也是學生準備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大學招生重視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這不僅是在學期間努力的總結,也是個人潛力的證明。在撰寫學習歷程時,應盡量呈現多元經歷,強調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與貢獻。比如在科展中如何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或在團隊合作中如何領導討論、整合資源。清楚地記錄挑戰與學習的過程,並展現反思,能讓招生委員對學生的思維深度留下深刻印象。數據的呈現也不可忽略,實驗提高了多少效率、或一段程式如何縮短運算時間,這些量化成果也都能大幅提升學習歷程檔案的說服力。將自己的程式專案、實驗報告或發明設計進行視覺化呈現。以簡報圖表來清楚闡述自己的研究,能讓觀看者快速捕捉重點。
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同時,人文素養的培養亦不容忽視。理工學科的學生必須能夠反思科學技術發展對社會的影響,理解科技倫理與環保議題的重要性。廣泛閱讀哲學與社會科學書籍,能幫助他們在技術應用的同時,具備更全面的視角與思考。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讓專業內容能被不同背景的人理解,更是現代理工學子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在學習的道路上,理工科系的學生應以專業與多元並重的方式,完善自己的準備。選擇一條符合自身興趣與能力的學習路徑,主動探索未知,展示成果與反思,期待各位都能在大學學習階段大放異彩。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