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關於「讀中文系的人」……

2025/9/5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陳建銘助理教授

關於「讀中文系的人」……

  在接到邀稿訊息時,以為只是跟高中生聊聊大學這一端的事,學校裡有什麼資源、我們有什麼課程及養成,又期待怎麼樣的你。再一審題,陡然一驚,AI滄海橫流、國族意識混聲逆風合唱下,赫然是古老中文系存在意義的世紀辯論議題。徵文兩千字,想了一萬年,中文系、中文系,千頭萬緒,從何說起?

  再想了想,那也不是該於此擺開的擂臺,這是ColleGo!,觀眾也需跳入場中。拳擊手套與體檢表在前面領取,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等你進來後,應該由你訴說。

 

今天,讀中文系的人

  讀中文系的人都知道我們神龕上有部經典,林文月教授《讀中文系的人》,即使未曾翻閱,都聽說過書中那段被反覆徵引的名言:「讀中文系的人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傳遞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各個角度和立場,小心翼翼地承擔我們的古典文學的保護者,甚至是發揚者。」老師的文字,溫潤如玉,但那是1977年呀,某種意識形態與特殊時空交織的「王土」不再,「誰的傳統文化」、「為什麼要保護古典文學」,如今豈不一一引發挑戰?那顯然也不再能拿來回應親友的發問:「讀中文系要幹嘛?」

  人間五十年,如夢又似幻,讀中文系的人當然也面臨現代轉型。曾經或即將來此之人,最初,我們可能受了一句詩詞感動,在血氣淋漓、充滿困惑的青春歲月裡汲一瓢飲。經歷中文系龐大的古典及現代訓練,閱讀與寫作、文學史、思想史、文字、聲韻、訓詁,讓你在心念一動以外,更加深入文本與人性的幽冥之境,負物而歸。機械大軍統治下的紜紜眾生,下班,打卡,總不免情感匱乏,在這裡——以我服務的暨大為例——我們期待培養心靈不死的讀詩者,鼓勵創作與實務並進。而你不可複製、無法替代的一滴眼淚,足以灌溉AI的未來。中文系何愁沒有出路?中文系可能就是未來文明的出路(之一啦)。

  未來文明到來之前,看看我們的時代。資訊爆炸,撲天蓋地而來,詐術、謊言、蠱惑無所不在。掌握語言文字的人,即掌握符咒,無論在各行各業,那將是中文系畢業的你對當下臺灣社會最好的介入與回應。2017年哈佛大學校長Drew Faust在開學典禮致詞時,引述該校前文理學院院長Jeremy Knowles所說:「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目標就是確保畢業生能分辨『有人在胡說八道』。」(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t was, he said, to ensure that graduates can recognize when ”someone is talking rot.”) 四年課堂,我們會不斷練習思考一句話如何說、為何說,從一字一句開始,培養同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琢磨理論,撰著成文。由於語言、文字構築了我們的世界,中文系——中國語文學系——必然古老而常新。

 

致新人:如何準備成為「讀中文系的人」

  想像一名中文系的學生,身為高中生的你會想到什麼?你腦海中也許浮現長衫與漢服,內向溫馴,活動力偏低。但我看見的人面目各異,或者內傾而不內向,或者頭角崢嶸。除了創作詩歌小說、編輯刊物、繪製繪本、忙著鑽研論文,他們的出沒範圍,從戲劇舞臺上、群山環抱的校園裡,到哪個國際城市的交流活動、哪個偏鄉服務的山郵水驛;以「文」為載體、為利器,勇於跨界、勇於批判。由於「文」的無所不在,中文系的人們也無所不在。

  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為嚮往,在高中階段,你該如何預先進行相關學習準備、培養相關的能力?說來簡單,又最不容易,持續地閱讀與思考是不二法門。閱讀課內課外作品,尤其是無限寬廣而精彩的課外作品,啃食經典,不廢小眾,必將打開奇光異彩的不同世界。缺乏積累,則空空如也,一味暴食,亦將壅滯。試著預習大學裡必備的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吧!就從一句話、一個提問開始。青春躁動的歲月裡,我們不總有太多困惑了嗎?思索一句話如何被說出、為何被說出,不懈地問自己問題,問世界問題。審查資料裡,終將留下讀書的深淺印記,思考的斑斑痕跡。不必擔心,我們會辨識你,在語言文字的密林中。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