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日系教授告訴你:不要怕AI!
2025/9/5
國立屏東大學應用日語學系 簡中昊副教授

嗨,大家好。
謝謝你點進這篇文章,以下我將告訴你:
1.「國立屏東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希望培養出的人才樣貌」(學習目標),2.「我們提供的教學方向與資源」(學習路徑),以及最重要的,3.「你可以做的準備」(學習主體)。
開始囉。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培養出具有「人文素養」、「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國際視野」的日語人才,主要著重觀光、服務與經貿等跨領域的專業知能學習。首先,人文素養指的是對日本社會文化、風土民情乃至產業情勢等相關知識的理解。人並不是翻譯機,語言也不只是工具——我的意思是,語言的確是具有「溝通」功能的工具,但它不僅止於此,而是表現文化的載體。如果你想正確地利用它,就必須理解隱藏在它背後的文化意義。
比方說,我們經常會在網路上會看到各種有關京都人「小心思」的笑話:如果你去京都人家中作客,被問到「要不要再來一碗茶泡飯呢?」其實是暗示你該走了;對方說「你家孩子鋼琴彈的真好!」其實是在說琴聲太吵了。當然這是基於對京都人的刻板印象而生,但它本身傳達出重要訊息:日文的深邃之處,不在於「親口說出來的話語」,而是「言外之處的意義」;所以「學日文」,其實是「學習日本的語言與文化」。
其次,我們希望你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的所有產業都已經發展到非常精細的程度,比方說,大家每天用手機APP叫外送、玩遊戲、看影片、買東西,非常便利。但這中間的所有環節,都是藉由非常多跨領域的專業人士一起合作達成,才能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如此便利。這也就意味著除了日文之外,你需要具有「保持自行學習其他專業領域的能力」,才能參與到現代社會的運作。無論就讀什麼學系,這一點都相同。
最後,我們希望你具有理解國際情勢的能力。日語位居世界前十大語言,可見其影響力。正確地理解日本、台灣與國際間的關係及產業情勢,有助於你未來的職涯發展。
屏大應日系可以為你提供的資源和幫助
基於上述目標,我們提供有層次且豐富的學習資源與環境:首先,我們的專業必修課程多採小班教學,可落實日語基本能力訓練。而專業選修課程以「經貿應用日語能力」、「服務業應用日語能力」為主軸進行就業導向的學習,可培育多元化知識與專長。系內經常舉辦線上或實體的國際共學、交流活動,提供很多開口說日文、交朋友的機會;於寒暑假期間,不定期舉辦短期的日本參訪或文化研習活動。
作為畢業門檻,除需考取日語檢定證照外,另外需要由專題製作/交換留學/實習,三者擇一進行:專題製作可訓練知識與語言應用之總和能力;前往日本姊妹校交換留學,僅需支付屏東大學學費,便可使用日本姊妹校的資源,體驗日本學生生活,每學期可省下5-10萬台幣不等;前往海內外廠商實習,可提前體驗日本/台灣職場生活,將所學應用在職場上。且我們一個年級僅一班,師生關係緊密。只要學習有成效、有心想體驗日本留學/職場生活,經評估適合者,都有機會前往海外,豐富生活體驗。
這樣的你很適合屏大應日系
具有下列特質者,適合成為我們的一分子:
-
具有自我探索/學習能力者:學習日本的語言與文化,不可能僅僅依賴課堂聽講。而是必須自己在課外時間,也運用所有媒體(文字、影像、音樂等)去接受並感受對方,「有熱情」「有方法」且「能夠持之以恆地」去做,才能夠學會「如何恰當地運用日文,與日本人/日本社會相處」。
-
具有團隊合作/溝通能力者:日本社會正如其「大和」之名,十分重視人際關係中的「和諧」。而人際關係的構建,基於當事者本人的性格、溝通能力與情緒價值。但如果以國際交流的觀點來看,首要在於抱持勇氣走出舒適圈、接觸新事物,以開放心胸面對不同文化。
-
具有人文素養與獨立思考能力者:走出舒適圈,一定會有不習慣的地方。這時候需要你能站在持平的角度,思考自己在日本文化/社會中,舒適自在的生存之道。學習日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成為日本人」,是為了「成為能夠良好銜接台灣文化與日本文化的人才」,這就有賴在前兩項的長期累積,才能成就。
對屏大應日系有了初步的認識後,你在高中階段可以做什麼樣的準備呢?關於本系的審查資料,你可以參閱歷年的招生簡章。但簡要言之,我們希望看到你對人文社會方面的某個議題,能夠呈現出長期、持續、耐心地探索,並且能告訴我們過程中所發覺到的所有細節,讓我們理解你是否有望達成上述123的過程。
最後我想說的一句話是:不要怕AI。AI的確可以協助人類做翻譯工作,但仍然需要有人去檢查AI翻譯後的結果,那個「人」要從哪裡找呢?人類史上每逢出現重大科技突破,產業型態都會因此有所改變,這意味著有些工作會消失,但也會有新工作因此出現。語言終歸為人所用,而日語的使用人口約1億3千萬,「會日語的外國人」可以協助其他幾十億人與之溝通,也就是說你終究很難失業——想想京都人的茶泡飯吧。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