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塊陶!逃向文學的懷抱!

2025/9/5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謝君讚副教授

塊陶!逃向文學的懷抱!

刻板印象下的「塊陶」勸退!?

  外界對於中文人的想像,往往是行動活字典、生成詩詞曲賦的人形AI、抱殘守缺的老古板、抑或是窮愁潦倒的枯瘦腐儒。因此,一說出想讀中文系的志向後,立刻會有人拿出那個在窗邊高舉「塊陶」的梗圖勸退。

 

刻板印象終究只是印象

  然而,這樣的印象未必是真確的判斷。中文人由於有較多的機會閱讀古、今文學著作(本系有豐富的現代與古典文學相關課程),因此相較於大眾確實有較多的文字識別能力,但無論如何不可能達到無字不通、行動字典的層次,遇到奇形怪字有疑惑時,其實自行查閱網路字典,會比問中文人更能快速找到答案。

  而吟詩作對、出口成章的形象,由於中文系有文選、詩選、詞選與曲選等必修課程(本系除同樣開設為必修外,還強調習作與創作。每年固定舉辦文言文與詞曲創作競賽),因此一方面對於古典詩詞有更豐厚的鑑賞能力;另方面,對於格律形式、文體規則,也能有更準確的基礎知識。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每一位中文人都能成為李白再世、東坡轉生。能否具有自在揮灑的詩詞創作,還是需要詩才天賦與自我詩藝的精進鍛鍊才能有所成就。

  至於說中文人食古不化,這恐怕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在東吳中文系,我們確實要求「食古」,但同時也強調要「能化」。這樣的「食古能化」主要著重在兩個面向:一是於古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中,能夠深入體會作者於生命境遇所凝煉出的人生智慧。尤其在現代這種片面強調財力至上、賺錢第一的時代,往往造成為求快速致富,從而詐騙橫行、短線炒作的風氣,傳統儒家中對於「義利之辨」的思考,仍有其不朽之價值。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掠奪資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奢侈享受、過度消費,除了讓人們成為慾望的奴隸,同時也大大地消耗地球,從而引發環境氣候的反撲。此時《老子》所言「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恐怕也仍是毫不過時的智慧金句。換言之,若能「溫故」(熟習傳統典籍)從而「知新」(知曉應對新時代問題的方法),必定不會落入食古不化的封閉愚昧。

  至於「食古能化」的另一個面向,則在於文創應用。除了大一國文已然徹底轉型為著重於「閱讀書寫」與「口語表達」的創新型態之外,本系還大量開設文學實用的相關課程,如編輯學、旅遊文學、商業寫作、現代詞曲創作、文學與電影、影視編創(影像敘事)、電視新聞製作、新聞編採及習作、廣告企劃與文學、文學資產活化及應用等等,協助同學將傳統文化的博大深厚、當代文學的靈動細膩,水乳交融於現代生活之中。除此之外,本系還有「華語教學學程」,並特別聚焦於同學考取「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讓同學多一種職業選擇的可能性。此外,本系同學亦能修讀「中等教育學程」,於考證、實習與甄選通過後,就能成為國高中專任國文教師。尤其在近年少子化,正式教師錄取不易的局勢,本系畢業生除了每年皆有教甄捷報之外,112學年度更是一舉錄取八位正式國文教師。可見本系的畢業生能夠學有所用,絕非所謂窮愁潦倒、百無一用是書生。

 

走進東吳中文系!需要準備的是?

  閱讀書寫、口語表達與文創應用是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培育同學的核心目標。高中階段若能精讀課本選文與延伸教材,並且能將其中的思想情懷內化應用於自身的文字能力與口語表達,相信這樣的同學就有適合進入東吳中文系的基礎能力。此外,本系也樂於看到同學於高中階段就積極的參與「語言」(由於擅長外語能力能接軌國際漢學,因此亦是選才的重點)、「文學」相關的競賽活動,尤其若能累積亮眼的具體成果與作品,更是本系渴求吸收的青年才俊。而除了「語言」、「文學」的表現之外,處於當今重視影音媒體的時代,若同學擁有經營自媒體的能力,如IG、FB粉專、短影音、YT頻道、播客頻道等,由於符合本系文創應用的目標,亦是本系期盼吸納的優秀人才。總而言之,相信東吳、選擇中文、實現夢想!塊陶!逃向文學的懷抱!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