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哲學不會教你算命,但你能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2025/8/21

東海大學哲學系系友 邱郁媛

哲學不會教你算命,但你能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文學擺渡,意外航往心之所向

  從小我就是一個嘴上不饒人,文筆也堪稱犀利的人。高中時期,有幸遇到國文導師有心栽培,額外安排寫作特訓,希望我能進入中文系。在他的指導下,我幾乎每日筆耕不輟,熟讀散文名家之作,積累不少作品。

  然而,在生涯輔導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文、史、哲等多方面都感興趣,並不僅限於中文系。於是,我開始研究這些相關科系的必修課程,想在做出選擇前充分了解各系的專業取向。深入調查後,我發現中文系的「文字、聲韻、訓詁」並不吸引我;歷史系的必修課則是更進階的歷史與方法論。而哲學系的核心課程——邏輯學、知識論、形上學等,卻讓我充滿濃厚的好奇心。於是,我購買了一些哲學入門書籍粗略研讀後,對哲學家們「腦洞大開」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著迷不已。從那一刻起,我的第一志願便轉向了哲學系,而我很幸運地也如願以償。

  在東海大學哲學系要探索古今中外最強大腦的不同思維邏輯,課堂上也必須不斷腦力激盪。哲學家是每個時代最具叛逆精神的人,他們教導的是如何正確而獨立地思考,而非漫無邊際的空想。因此這四年來我如魚得水,哲學系正是最符合我性格的最佳選擇。

 

思考力賦予你無限可能

  初入學時的迎新座談上,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學哲學的出路」。當時系主任提到:哲學系看似無固定道路,但正因不受限而條條皆大路。這看似詭辯近乎託辭,在進入職場後卻發現恰恰是大實話。我們同學在大學階段多半會輔系、雙主修第二專長,我們系也成了全校修習第二專長比例最高的系。系上不時會舉辦職涯講座,邀請系友職場分享。我們的系友遍佈在各行各業,有出版社編輯、企業經營者、自媒體從業者、室內設計師等。哲學系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莫過於培養出 21 世紀最寶貴的能力:思考力與自學力。我們擅長發現問題並深入思考,這使得我們在學習第二專長時,能快速掌握學科的核心要義,甚至表現出不亞於該系學生的成果。由於家中經商,我在大學時也曾雙主修企管系。然而,「思想」這門技術對我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我越是鑽研,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最終選擇放棄商科,全心投入哲學研究。

  碩士畢業後,我希望能前往哲學教育最負盛名的法國繼續深造。但考量經濟壓力,我選擇先在大學中工作,既能保持學術上的接觸,也能積攢留學基金。

 

從抽象思維到動手解決問題

  進入職場後,我的工作內容涉及協助制定並執行學校政策。由於大學內有數十個系所,各科系的特性千差萬別,要找到既具可行性又能真正造福師生的方案並非易事。但哲學訓練讓我能快速洞察問題的核心,抓住各領域之間的共通性。例如,我曾經負責架設一個新網站作為宣導計畫的平台。因行政程序問題,無法聘請廠商完成專案,我只能自行解決。這項工作不僅涉及技術層面,還需要跨部門協作整合資源。我運用笛卡兒的思維方法,將問題分解為簡單要素,向校內技師請教並列出清單,申請相關資源支持。同時,借助圖書館資料與網絡自學技術,最終在三個月內完成了整個網站建置。主管甚至誤以為我是資工系畢業的。自學新知識、分解複雜問題並有效解決挑戰,便是哲學所賦予的能力。

  面對 AI 襲捲而來的浪潮,彷彿什麼工作都能被取代。然而,AI 的前提是需具備正確的問題意識,而哲學系的核心價值正是在於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能力正是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生活裡的哲學家

  讀哲學必須要有批判精神,在眾人皆曰為「常識」之處發問。讀哲學還必須有耐心和推論能力,往往短短一小段哲學文本就蘊涵爆炸的資訊量,研讀同時也是「解壓縮」過程,我們更像是書蟲裡的福爾摩斯。讀哲學還要能夠抽象思維,因為嚴格來說哲學不是知識,而是生產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在知識具體形成之前就能夠想像它。如果你常發現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不容易受他人影響,或是你總是有一大堆想法滿天飛,想要學習如何抓住它,那麼哲學或許非常適合你。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當你看新聞或輿論時,是否會試著揣測這些「風向」背後的意圖?是否會想知道它希望你相信什麼,或忽略什麼?在閱讀書籍或欣賞影視作品時,是否總能從別人看不到的角度解讀內容?如果你對一切充滿懷疑,執著於挖掘真相,哲學會成為你思考的利器。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