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為引,實踐為師:走進藥學的世界
2025/8/21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組 鄭宇翔同學
為何選擇了藥學系?
高中時期,我對生物和化學的興趣日益濃厚,這兩門學科的結合激發了我對於藥物作用機制的好奇心。當時的我,對藥學系的課程也有一些想像,我期待能學到如藥理學和藥物化學等知識、了解藥物的製備方法、作用途徑和治療效果。我期待能透過藥學專業的學習,發揮所長,將所學應用於實務,為大眾健康貢獻一份力量。正是這份對幫助他人的期盼,驅使我踏上探索藥學之路。
相較於醫學或牙醫這類更注重臨床診斷和手動技能的學科,藥學系的專業特色更符合我的興趣。在考量未來的職涯發展時,我也被藥學工作發展的多元性所吸引。藥學工作不僅限於調劑,還包含藥廠研發、社區藥局與醫院臨床藥學等方向,既能鑽研於學術研究,也能服務大眾。
從基礎到專業的全方位課程設計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課程從基礎科學逐步深入專業知識領域。低年級課程如普通生物學、普通化學、生物化學等,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中年級課程轉向生藥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劑學等,更具實用性與挑戰性;高年級則聚焦於臨床應用,例如生物藥劑學和藥物治療學,學習針對疾病設計用藥策略,並分析臨床案例。這樣的課程設計,讓我們從藥物的來源、製備到臨床應用有了全方位的認識,為未來職場發展打下紮實的根基。
此外,北醫藥學系提供豐富的中藥實驗課程,讓我們觀察並分析中藥材的特性。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藥物化學」課,熟記化學結構及官能基與細胞受體結合位的關聯充滿挑戰,但我也因此學會了如何高效整理資訊、找出理解知識的有效方法。這些學習經驗,都令我印象深刻。
藥學系的斜槓生活
北醫藥學系在課程與活動安排上兼顧學術與實務。系辦與院辦會定期舉辦學術講座,邀請來自業界與學術界的專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藥物臨床應用案例,讓我們接觸到課堂外的第一手資訊,也啟發我們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北醫位於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信義區,雖然校園面積不大,但教學設施相當精緻,像是現代感的教室環境,營造舒適的學習空間,讓人更有動力去上課。此外,學校針對各年級的學生提供了多種實踐與進修機會,例如:六年制臨床藥學組的學生可以參加雙聯學位計畫,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或南加州大學合作,在七年內完成本校學士學位及海外碩士學位。這樣的國際交流機會,有助於學生拓展全球化視野,更靈活地規劃自己的學術與職涯方向。
此外,北醫支持學生在低年級時參與專題研究計畫,這是一個探索個人興趣的絕佳機會。我也曾參與過幾次專題研究,對人工智慧應用於藥物設計產生興趣,後來也進一步學習程式設計,嘗試將這些技術應用於生醫領域。我認為,若無法在單一領域成為頂尖人才,也可以勇敢探索多個領域,找出專屬自己的定位與發展方向。
藥學系的發展比你想像的寬廣,端看你如何規劃!
實踐得到的收穫 超乎你的想像
在藥學系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成就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從長期的努力與實踐中慢慢累積。參與系學會活動籌劃時,從企劃書撰寫、資金籌措到執行與主持活動,每個步驟都讓我理解了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發現每個細節都充滿了學問。當活動圓滿落幕,看到參與者的滿足笑容,那份成就感與感動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北醫亦有多樣化的服務性社團,讓學生有機會加入適合自己的服務隊,落實專業技能。我曾參與過偏鄉義診活動,與專業藥師合作對民眾進行用藥衛教,將我課堂所學真正應用在實務之中。自己也從協助者成長為領導者,並與專業醫師、藥師合作,共同讓義診站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每一次出隊,都能夠在與其他學系的夥伴互動的過程中,有嶄新的收穫。
勇於嘗試,不用怕失敗。在實踐後,你會找到自己的價值!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