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沒有一步是徒然
2025/8/12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廣播與聲音設計組 楊典芸同學

第一跨:勇敢追夢
高中畢業之際,我大膽選擇出國學習音樂製作相關專業。這是我在學習路上第一次的「跨」步。
我並非科班出生,從小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升學,從未讀過音樂班,鋼琴也是當作閒暇之餘的興趣自在學習,沒有經過任何特別的訓練,甚至在高中前對流行音樂的接觸是少之又少。直到高中時,我漸漸發現自己對音樂的喜歡不僅僅止於聽歌會讓我感到心情愉悅,而是一首作品中的創作理念、編曲配置、聲響設計都會讓我格外興奮。音樂製作這門專業,除了需要感性的藝術細胞,也需要理性的理工頭腦,這恰好符合我心思細膩又條理清晰的特質。適逢抉擇發展領域的關口,做了許多功課之後,我就勇敢的跨出一般學科領域、跨出台灣。
第二跨:又一次意外的抉擇
兩年後,我順利取得專業錄音藝術專科文憑(Professional Recording Arts Diploma),習得音樂製作、聲音設計與錄混音工程等技術,並在畢業時榮獲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而後,和原先規劃的不同,經多方考量,我先回到了台灣。好在有智慧的媽媽,在我升大學毅然決然要出國讀書時,仍鼓勵我申請台灣的校系,保留學籍。幾經轉折,我決定了我的下一步是要完成在台灣的大學學業,取得學士學位。於是我辦理復學,回到最一開始考上的「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廣播與聲音設計組」,從大一開始讀起。這是我學習路上第二次的轉折。
音樂製作和廣電系廣播組之間的重合交叉十分有趣。似乎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專業,卻都和「聲音」息息相關;然而儘管都與「聲音」處理有關,實作中的技術與思維卻又大有差別。音樂製作除了創作的藝術層面,還有關於物理聲學、頻率、訊號、音場等等的處理;至於廣播製作相比之下更多著重在文字能力,包含書寫以及口語表達。因此,從國外學習音樂製作回來轉而完成廣電系學業,可謂是能相互輔助的跨領域學習。
跨域養成
這次回到世新完成大學學業,我在心境上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多了一段留學體驗,也因為這並非常規、順理成章的選擇,我很了解自己為何會做這樣的決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樣的事情,也更清楚自己學習的目標是什麼。正因抱持著這樣的態度,我少花費了許多精力在遊蕩上,反而能有動力完成各項任務,好取得學士學位、學到我要在媒體領域中獲取的技能、並且認識相關領域裡的人脈。
在世新廣電系廣播組的養成中,題材發想培養我腦力激盪、激發出靈感和創意的熟練度,這關乎觀察與收集生活素材的能力,並內化成自身的直覺;企劃的撰寫鍛鍊了我的規整能力,這關乎架構性的思維;合作能力的訓練,關乎團隊中的管理與溝通、還有和外部的交流與協調;作品製播過程考驗執行能力與製作技術。很幸運的,有些不錯的成績作為回饋,帶給我成就感與認可。在學期間製播的教育深度報導即入圍第二十一屆金聲獎,並且榮獲了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的首獎!與此同時,我並沒有將最初鍾愛的音樂製作專業擱置在一旁,我也積極修習學校所提供的相關課程,申請並完成流行音樂應用學程。希望藉此,我在音樂製作中學到的聲音處理技術能協助精進節目的品質;而節目製播能幫助音樂作品被更透徹地被認識。
學業之外的禮物
這一整段跨領域學習歷程所遇到的挑戰可不少。留學的不易就不在此多做敘述,回台後因年齡的問題,和非同齡同學之間的相處需要適應,面對同齡人之間無形的差距與比較,以及旁人投以的不解目光,更需要自我調適。不過付出這些代價的同時,收穫更是無比豐碩。從個人經驗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再加上懂得融會貫通,會讓一個人的專業有廣度又有深度,這是一生受用的。另外,歷程不同,選擇會變多、視野會變廣,勇氣也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增長。像是跨欄一樣,跨過前兩個障礙後,你會發覺後面的欄架也不再那麼難以克服,只管拼盡全力向著目標往前直奔。只要想得夠清楚、保持彈性,多繞繞又何妨?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