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大揭秘—解答你對教育系的疑惑
2025/8/1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楊詠晴同學

教育系就是要當老師嗎?
相信大部分人一聽到教育系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你之後想當老師喔?」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這樣,而我以前心裡其實蠻排斥當老師這件事的,總覺得學生好難帶、好難教,我才不要當老師。但是當開始面臨科系選擇時,我重新思考自己平常擅長、喜歡做的事情之後,我發現我從以前其實就很喜歡去當志工、帶營隊,也很享受引導別人、教別人東西的過程,而且我對上台講話、報告也都蠻擅長的。比起以前自己對這份職業似乎充滿困難的想像,我才逐漸意識到教育在做的事情、教育的本質意義,其實是吸引我,也適合我的。
雖然我們可能都會對「老師」這個角色有一些特定的印象,不過「老師」其實不代表「教育」的全部。老師是可以實踐教育的一種途徑、選擇,不想當老師或許不代表對教育沒有興趣。教育有很多不同種的可能性,讀教育系就是可以讓我們慢慢去追尋自己心中的答案,在教育系的出路中,老師也只是其中一種選擇,另外還有 NGO 組織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員、實驗教育機構等等不同的可能性,很多與教育有關的途徑都可以讓我們在教育的領域大展長才。
教育系要學些什麼呢?
教育系具體來說在學些什麼呢?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來說,主要可以分為四大學群:教育哲史學群、教育社會學學群、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群、課程與教學學群,分別都有對應的課程規劃及修課內容。教育系的修課限制較少,且方式也比較彈性,我們系上的必修就只有 36 學分,依照安排,基本上是大一到大三每學期修三門課就可以把必修修完了,詳細的課程安排從系上官網的課程地圖都可以找得到。
而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課程,應該屬「教育社會學」相關的課程吧。一開始我對於社會學及教育社會學這兩個領域完全沒有概念,但在大學上過相關的課程之後,才開始認識到,其實這個社會上有很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或從來沒有意識到的事情,仔細思考會發現它背後隱藏的原因跟問題,像是階級、性別等等,都是我們在社會學的課程會提到的,並且當這些議題與教育連結時,我們可以去思考身為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麼。我覺得是能幫助我更認識這個世界,也更深化我思考的課程!
教育系與眾不同的特色
我認為教育系的特色就是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彈性空間,就跟剛剛提到的必修課程沒有太多限制一樣,沒有被必修限制住的課外時間就可以讓我們去修習其他的課程,進行更多元的探索。想要當中學老師的同學們,會去輔修或雙主修其他的科系;想要當小學老師的同學們,會去修習國小的教程,大家都會各自往有興趣的方向發展。不過也因為大家想做的事情、想修的課太多,所以也常常聽到同學學分壓力大的狀況,在課業跟生活之間還是得要自己去平衡,學著如何調配跟取捨,這也是我們的重大課題呦!
教育系另外一個特色則是滿滿的教育愛!在系上總是可以感受到老師們滿滿的溫暖關懷,他們都很願意提供學生協助跟鼓勵!除了老師有愛,同學跟學長姐也都很有愛,系上也會舉辦很多活動讓大家能更融入這個大家庭。
而在課程的部分,我們會有大量的小組報告,還有個俗稱說教育系是報告系。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訓練我們查找資料、梳理脈絡、呈現表達、溝通合作的能力,並且透過在教育系的練習機會,可以幫我們培養上台時的台風穩定度,讓我們越來越上手!
對我來說,什麼是教育?
系上對我的影響,是讓我一直重新反思心中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的?我未來想要做什麼樣的教育?在這裡,我能看到教育更多元的面向,不只是老師教導學生這麼簡單,還能了解課程的設計方法、教材與教學媒體的使用、支撐著教育的行政系統,甚至是大環境的教育體制等等,讓我對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並且在過程中也逐漸去反思自己心目中的教育理念,甚至透過各種方式去嘗試著實踐。像是有同學會參加服務性質的營隊、有人會到教育機構實習,在實踐過後通常也會對在校所學產生全新的理解或想法,也能慢慢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