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逐夢英語教學:一段探索與成長的旅程

2025/8/1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葉芯妤同學

逐夢英語教學:一段探索與成長的旅程

在迷霧中勾勒藍圖

  在高中的生涯探索階段中,學校提供了多元管道幫助我們認識自我並發掘潛能。例如,在生涯規劃課程,我進行了多項興趣測驗,包括 UCAN、興趣量表與 104 生涯興趣測驗。UCAN 測驗結果顯示我在 Enterprising(企業型)的表現最為突出,接著是 Social(社會型)和 Artistic(藝術型),這讓我對自己的性格與潛在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

  透過 ColleGo!平台,我將興趣碼與學群對應,發現自己適合管理、教育以及外語領域。當時,我決定優先探索企業型,將目標聚焦在與企業相關的學群。於是,我參加了臺大工商管理營,深入了解該學系的課程內容與職涯發展。然而,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商業分析與行銷策略的興趣有限,反而更偏好社會型的「教導」與「幫助他人」這類活動。

  為了進一步釐清方向,我參加了學校與大學合辦的生涯系列講座,聆聽教授介紹學系特色。經過反覆比對與反思,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商業領域,而教育領域則更符合我的興趣與性格。這段探索旅程為後來的選系與選校奠定了未來的方向。

 

從選擇中找到定位

  在選擇科系與學校的過程中,我曾面臨困惑與挑戰。教育與外語相關的科系多樣,我難以確定該朝哪個方向努力。為了找到答案,我積極利用各種資源,包括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閱讀來自不同科系學生的分享。透過數學系與教育學系學生的經驗,我了解到師資培育的過程不僅限於成為教師,還涵蓋多元職涯發展;而英語系與應用外語系的學生則讓我深入認識課堂架構與未來職業方向。

  經過多次探索,我發現自己對英語教學與教育領域充滿熱忱,並決定嘗試將這兩個領域結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篇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學長的分享,內容詳述求學與職場經歷,這啟發了我成為英語教師的夢想。

  此外,我還訪問了身為英語教師的姐姐,向她了解教師的日常工作內容與所需特質。她的經驗不僅解答了我的疑惑,也讓我對這份職業有了全面的認識,最終更加堅定地選擇「英語教學」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翻越高山繼續前進

  多次探索與深入思考後,我對「英語教學」有更清晰的認識,對未來的想像也變得具體,並發現自己的特質、興趣與此高度契合,讓我從最初的迷茫逐漸轉變為充滿期待與信心。

  在選擇過程中,除了師範大學的教育資源吸引我,我也了解到許多大學設有師資培育中心,提供多元進修課程,支援學生的多面向發展。考量到我對英語和教育的雙重熱忱,我最終選擇進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希望透過專業的教育環境磨練自己,並進修英語與雙語相關課程。這些資源的結合在在幫助我堅定未來的目標,朝著成為一名優秀英語教師的夢想邁進。

 

穿越時光鼓勵自己

  回顧高中時的自己,曾對未來充滿迷茫,害怕找不到興趣所在,也擔心選錯方向而陷入困境。若能回到那段時間,我會對自己說:「不要害怕嘗試,只有親自經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方向。」我會鼓勵自己參加各種生涯探索活動,勇敢踏出第一步,從中發現真正熱愛的領域,並逐步深入了解這些可能性。

  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後,我會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段話,不僅是對過去的勉勵,也是對現在的提醒——探索本身,就是通往未來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