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找自己吧!
2025/8/5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系友 陳紫寧

邊做自己,邊找自己
高中時,我花許多時間在參與課外活動,所以在與同學們討論未來想就讀的大學或是科系時,我時常說不出自己想走的方向,學業成績也表現平平。直到填志願前,在老師與家人的建議下,我萌生了考取公職的想法。最終,我評估自身成績後,選擇了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希望未來能順利考上公職。
選擇這個學系的初衷,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學習公職考試的相關知識。然而在進入行政管理學系就讀後,我發現課程內容不只涉及公部門領域,還包括非營利組織以及私部門的相關專業,這大大改變我對這個科系原有的想像。此外,也是在入學後,我驚艷地發現系上設有「國際透明組織」的台灣分會。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
系上對課程設計是以「實作」為導向,但在大一、大二時期,我們須先學習基礎理論,包括政治學、憲法、行政學、公共政策等。在這個時期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公共政策概論」,雖然該課程為理論課,但老師會要求我們結合書中理論分析目前的政策,或是自選主題,運用政策行銷的觀點與方法,設計政策行銷方案。這些課程的訓練,讓我們可以用更客觀、更公正的角度分析政府公告的政策,同時體會到政策的產製與推廣的挑戰。
此外,我也選修了一堂「官僚與民主」課程。該課程由系上一位嚴謹且具實務經驗的老師授課。課程內容很豐富精彩,老師帶領我們跳脫課本上的理論,深度理解課程內容,並安排二至三堂課,讓我們進行小組辯論。過程中,我們需要將老師上課的內容融會貫通,亦須查閱更多課外資訊來佐證論點。每次辯論後,老師也會進行點評,告訴我們如何獲得更多資訊,以及改進的方向。雖然老師在系上以嚴格著稱,但直到現在,我依然感念老師對我們的啟發與指導。
到大三、大四,系上多為實習或是實作課程。當中有一堂「行政管理實習」提供我們到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或是私部門企業實習的機會。學生可以選填志願,而我選擇的實習單位為「國防部政風室廉評小組」,該單位當年是第一次開放實習,老師還特別叮囑我好好表現。實習期間,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當年度的「政府國防廉潔指數」,該評鑑每2年需要舉辦一次,檢驗及測量政府貪污指數。實習時,正逢該指數預評估大會,需召集國防部會內所有機關及單位首長,測量政府、財務、人事、採購等方面表現。我也因為擔任會議記錄的角色,進一步認識「政府國防廉潔指數」,也與系上國籍透明組織產生連結。實習結束後,我也有幸成為國際透明組織研究案的研究助理。
成長是去見識未見識過的、感受未感受過的、做從未做過的事
我認為系上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強調實務能力與傳播結合的課程設計。因世新大學以傳播領域聞名,所以聽到世新大學多數人都會先想到傳播相關科系,雖然行政管理學系不屬於傳播學院,但系上近年來積極開設許多與傳播相關的政策課程, 如「新聞之間」這門課程,以模擬政論節目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我們對政策的敏銳度以及政策分析的多元角度。課堂中也會要求學生分組,培養企劃、活動、拍攝、剪輯以及口說能力。這樣的課程設計,讓我們在學習行政管理知識外,也有接觸傳播設備與技能養成的機會。
成為自己的太陽,不須依賴他人來獲得力量
我曾在順利協助系上舉辦的研討會,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成就感並非來自外界標準,而是源自我自己努力的過程。當年中國政治學會的年會選擇在本校管理學院舉辦,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從活動的前置分工、領據製作、會議流程、學者住宿安排等,到細節如餐點安排、場地指引、設備確認、工作人員的服裝設計等,都需要細心規劃與即時應變。當時,我們面臨許多不同的狀況發生,像是在開始前發現領據資訊錯誤、工作分配不均、教室設備異常等突發狀況等。透過實際參與與並解決問題,我驗證了自己所學,如同評量自己績效,進而獲得成就感。在這過程中,也提升了我的反思、自省能力,即使處理方式還不盡完美,但我已經全力以赴,這樣的經歷成為我最棒的人生養份。
進入系上後,我得到最重要的啟發是:「人的潛力,源自自己的標準與定位」。起初,我仍對選系結果感到迷惘,但在向老師、學長姐們諮詢後,我開始參加工讀與課外活動,如院辦工讀、透明晶質獎研究助理、參與式預算桌長紀錄、大學部學術研討會評論人、課程教學助理等。每一次參與的活動成果,都超出我原先的預期,過程中慶幸有系辦學姐及老師對我能力的肯定與幫助,而我也逐漸找到個人定位,對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更加清晰。 正因如此,我在面對問題時,會試圖找出解決方案;遇到挑戰時,會不斷突破自我極限。
多數人所追尋的目標可能並非自己所需要或想要的,唯有清楚認知自身的特點、優劣勢以及需求,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並專注朝自己的理想邁進。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