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重啟志向——從傳播到社會心理系的決定

2025/8/5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葉筑同學

重啟志向——從傳播到社會心理系的決定

從小的志向—主播的夢醒時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童年和別人不太一樣,當大家談論著某個動畫情節或是卡通劇情時,我總是站在一旁,傻傻地等大家把話題告一個段落才會出聲。小時候能看電視的時間,就是每天和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的時間,我們會坐在電視機前,一同觀看棒球比賽。棒球比賽的精采程度,除了來自雙方的攻守之外,坐在播報室的球評和主播,也是影響觀賽體驗的重要元素。小時候的我,常常會想像:如果有一天我能坐在播報室,欣賞比賽的同時,還可以將這份激動和喜悅傳達給觀眾,那會有多好!因此,成為體育主播的種子,就悄然地在我心中萌芽。

  為了一圓主播夢,我國小時就開始參加演講比賽、國中時擔任司儀,以訓練自己的臺風。雖然我從小就被家人說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我仍想向所有人證明,我真心對這領域感興趣。升上高中後,我也始終抱持著「我一定會填傳播相關科系」的決心參加了許多營隊。但是,這份決心真的是堅不可摧的嗎……?

 

決定的瞬間—志願填報的轉捩點

  考完學測後,我正式進入準備備審資料的階段。說實話,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這一刻動搖。當我一頁一頁翻閱自己學習歷程時,也一點一點地回想過去的自己。我發現,其實我好像從來沒想過自己適不適合主播這份工作,我擁有的,只是一份很單純的熱忱,但這份熱忱,既不是獨一無二,也不能保證會永遠存在。這樣的煩惱,在我與高三導師分享後,他給了我一個我從沒想過的方向—社會心理學群。聽到這建議的當下,我是抗拒的。在我的印象中,不論是社會學,還是心理學,都是艱澀晦暗的知識,我並不覺得自己適合走這一條路。但他卻告訴我:「你的特質很適合。」在班導的推薦下,我將世新大學的社會心理學系,排進了個人申請的六個志願之一——雖然我仍對這選擇抱持著懷疑。

  由於世新大學有舉辦甄試說明會,我也就順理成章地報名參加。也是在參加之後,我才正式下定決心自己要往這條路前進。在說明會中,我向其中一位系上老師表達自己的煩惱,他向我闡述了心理學中「自我探索」的重要性。那一刻,我被那位老師臉上的真摯神情深深打動。我也終於理解班導說的那句話:「大學只是一張入場券,一張正式探索未來的入場券,並不是選一就不能選二的考試卷。」我開始明白,選擇社會心理系,並不代表無法完成我的夢想,而是現在的我,需要更多元的知識來為夢想鋪路。雖然在大一剛開始時,課業上確實會有點吃力,但很多知識、理念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漸漸地,社會心理學也沒這麼難以理解了。很開心,當初的我選擇了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讓我在學習的路上,更認識自己。

 

有意義的磨合—從知識到生活

  在正式成為社心系學生的這一年多時間裡,或許是因為更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樣態,無論是小組作業也好,還是日常與同儕的相處,都比高中時期來得輕鬆許多。但,回到自己準備課業的問題上,就不是這麼簡單可以應付的了。從國中開始,我就覺得自己並不是知識型的學生。課本上的內容,很多我都必須靠死記的方式,才能讓知識勉強儲存在我的大腦裡;相比之下,完成分組報告對我來說就稍微容易一些。剛進到社心系時,很多知識對我而言都是全新的。在開學後一個月內,我準備課業顯得特別吃力。可是,隨著在社心系學習得越來越深入,當我跳脫課業困難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後,我發現社心系的課程,是可以與生活做連結的。許多生活軌跡,隱藏著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見解。當學業知識與生活能夠結合時,學業就不再是只為考好成績的煉獄,而是成為幫助我過得更豐富的工具。

 

轉變心態

  我從原本想當主播,到轉向心理專業的這段志願轉折,反映的是我處事態度與人際互動方式的改變。在大學以前,我並不總是具備同理心,也沒辦法冷靜地處理小組內的糾紛。但進到社心系之後,我慢慢學習到處理事情不是只有一種方法,與人相處也可以有更多雙方都能理解的模式。這些觀念,是我在大學以前沒學到、也沒想過的,是進到社心系後,我才慢慢學習到的事。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