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統計方法 掌握職涯助力的關鍵鑰匙
2025/8/1
逢甲大學統計學系系友 林于婷

開啟統計世界的旅程
我自小對於從繁雜龐大「資料」中探勘重要「資訊」充滿濃厚興趣,這份好奇心引領我進入逢甲大學統計學系。透過在系上循序漸進的學習,我奠定統計學與程式軟體操作的等核心能力的基礎,逐步深入學習統計方法及數學理論,並在畢業前藉由執行大型專題計畫,將所學綜合應用於實務層面。
職涯志向的確立與深化
統計學系的畢業出路廣泛,因此,在校期間可藉由修習不同的專業選修課程或參與課外研習活動,逐步探索職涯方向。在大學階段,「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營」的寶貴經驗激發我對生物統計領域的學習興趣,隨後在我執行「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時,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經歷則深刻影響我的碩士班研究方向與當今職涯選擇。
統計方法的職能加值
我目前任職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準醫學研究中心,擔任生物資訊分析人員,負責將龐大的基因體學數據化繁為簡,為罹患癌症或罕見疾病患者找尋特定的致病基因變異,協助醫師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此外,我也結合臨床醫學數據,協助研究人員找尋疾病危險因子並估算疾病風險,以期達成早期預防甚至延緩疾病進程。
要達成這些任務,除了統計知識,理解實驗原理以及病理機轉是讓評估分析結果合理且正確的重要基礎。大學時期培養的團隊溝通合作、自學及獨立思考等軟硬能力,亦隨即派上用場。近年來許多新穎的統計方法大幅提升預測準確度,因此,持續精進生物資訊與統計方法尤為關鍵,而過去在校期間所學的數學理論及統計模型,為我深入理解並應用這些創新方法提供根基。
隨著深度學習與大型語言模型蓬勃發展,自動化撰寫程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真正的關鍵仍在於背後邏輯的合理與正確性評估。過往扎實的程式設計與邏輯思考訓練成為我在職場生存的關鍵資產及利器,讓我能夠在有限時間內理解背後的原理架構並完成分析。
然而,除了專業技術能力以外,如何將複雜的分析結果清楚地傳達給不同專業背景的醫師或研究人員,是另一項考驗。 由於分析結果會影響醫療決策,需要在短時間內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複雜的數學模型與專業術語,並切合對方需求。除了藉由多次討論確立方向,在校時期的課程專業報告訓練以及人際互動經驗,也為我提供寶貴的成長養分。
隨著各行業對數據管理與分析的人力需求日益上升,深入了解統計方法並涉獵目標領域的專業知識,不僅能快速上手,更能提升競爭力,開拓多元的職涯可能。
所需特質與志向探索
如果不排斥數學,並且對程式語言有興趣,或者喜歡於從繁雜龐大數據中找尋蛛絲馬跡、探勘潛在價值,統計學系是非常適合的選擇。
如果對統計領域萌生興趣且想進一步了解統計學,在學術方向上,可以參加「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營」,了解統計方法的理論知識與其如何應用於不同領域,也可以修習開放式平台課程或是閱讀入門書籍,嘗試接觸統計學科。在生活方面,可以參與各單位辦理的應用型講座,由生物醫學、城鄉發展、經貿趨勢、政策變遷等面向,探索統計學在各個生活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從而確立自己的興趣以及志向。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