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你一起創未來:從合經系到永續顧問的成長之路
2025/8/1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系系友 李微微

創業夢想的萌芽
我來自臺灣最南端的城市——屏東,在一個自由、歡樂的家庭中成長,這樣的環境激發我對於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也培養我熱愛挑戰的性格。小時候,我總愛聽村里的哥哥姐姐們講他們「北漂」到台北或其他城市發展的故事,這也讓我萌生未來想到城市發展的想法。求學過程中,我經常思考,如果到了大城市,我該做什麼?什麼是我能做的?即使參加高中職業博覽會,探索各種職業後,卻仍沒找到特別感興趣的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心中漸漸浮現自己創業的念頭。
我問自己:「為什麼不自己創業,做真正熱愛的事情?」於是我開始積極尋找創業故事,並聽取周圍長輩的經驗分享。直到申請大學時,我看到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的介紹以及學長姐的分享,它是商學院中最有溫度的系,除了圍繞在合作社的課程外,還包含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管理,教導如何創造能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的商業模式。
當時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是:「我們不是在冷氣房裡看簡報上課或做實驗,而是在大太陽底下拿著鋤頭種地瓜!」這種實作型課程,讓我覺得這個系很酷,我一定能學到許多在其他系不容易接觸的東西,也能為家鄉屏東貢獻心力。回頭看,這個選擇果然是正確的!
持續摸索,走出自己的未來藍圖
在合經系,我參與許多實務課程和專案,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三參與「地瓜幫」,學習地方創生的知識。另外,我也參與了南投仁愛鄉眉溪部落的計畫,幫助部落推廣自然農法栽培頂級農產品,不僅透過食農教育推廣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幫助部落青年返鄉留鄉發展。
其中,每週日地瓜幫的讀書會,培養我自主學習的習慣,透過組內定期分享閱讀心得,老師也會就分享內容提供延伸建議,這也訓練我未來創業時所需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我更和地瓜幫的夥伴在2023年參與ESG永續創新社,辦理第一屆逢甲大學永續生活節,我擔任策展人,透過策展以「食物」為主題,讓師生跟附近社區居民,了解如何在最日常中「吃」得最永續、最健康!我們也結合USR計畫,讓小農到永續節推廣各式小農產品。在過程中,我發覺自己似乎喜歡透過辦活動、工作坊或任何形式,將自己的理念發散出去的感覺,讓影響力一點點擴散出去。
我在大學中最精采的時刻,非大三莫屬。那一年我申請了「學海築夢」計畫,前往泰國和波蘭實習。在接觸環境永續的議題後,我開始參與各種與環境相關的論壇及工作坊,並從中意識到自己不只是對環境永續感興趣,而是對所有與「永續影響力」有關的議題都充滿熱情。
這次實習經驗大大地拓展了我的視野,也埋下了我朝「永續顧問」發展的種子。永續顧問這個職業不僅能接觸多元產業,更能直接發揮專業影響力,幫助不同產業應對減碳壓力及永續挑戰,同時也是一個能不斷學習、深化跨域知識的工作角色。
擔任逢甲大學第一屆永續生活節策展人
參加學海築夢計畫前往泰國實習
從校園到職場:我的實戰成長之路
在職場上,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務的落差。許多問題無法單靠課本知識解決,也常有現實與理想大相徑庭的情況。例如,我經常需要找到各種實例來說服企業推動永續政策,我必須先消化大量知識與法規,再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向企業內來自不同背景的對象說明。
能夠在短時間內統整並歸納資訊,是我在求學階段中從各種活動中累積的經驗而來,讓我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結合團隊專業找出核心原因,並與團隊共同找出最佳解方。
此外,我認為職場中最關鍵的能力是「理解力」。如果誤解了專案的任務目標,很容易導致進度延誤。我也因此體會到「持續溝通」的重要性,透過不斷地交流與確認,不僅能減少錯誤 ,也能建立更有效的合作模式。
在實務工作中,除了專業能力,更需要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許多問題無法依賴他人協助,必須靠自己摸索及學習。我也學會定期思考自己的可能錯誤、以及如何修正方向的思維,並透過持續學習來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我習慣關注重要新聞議題、善用可得資源,強化自身的專業實力與市場敏感度。
打開未來之門:如何透過日常做好準備?
合經系是一個強調跨領域整合的學系,結合經濟學、經營管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希望我們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經營管理人才。如果你對商學有興趣,同時關心社會議題、熱愛在地文化,或希望透過創新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就很適合來就讀我們合經系。
此外,隨著永續發展議題受到重視,系上也將永續理念融入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推動企業永續轉型,並實踐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若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特別關注某個社會議題、具備跨領域學習的能力、喜歡挑戰突破現狀,樂於提出新想法和觀點,那你會在我們系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
若對合經系有興趣,可以從關注社會議題開始,培養自己對公共事務的洞察力及社會責任感,而參與社團、志工或實地活動,也是探索自己願意投入或關注哪些議題的好方法——不論是環境、人權,或者教育與勞動議題等。這些經驗不僅能提升自己對於各項議題的敏感度跟獨立思辨能力,也能幫助探索真正的興趣與累積能力,為未來學習打下基礎。
此外,多閱讀相關文章書籍與時事報導,也是很好的方式。透過閱讀成功及失敗的企業案例,能夠更認識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也能觀察他們在面對市場與社會壓力時的應對策略,進一步了解各企業是如何履行自己的社會企業責任!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