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從一行程式到創造改變生活的科技

2025/7/25

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許馨予同學

從一行程式到創造改變生活的科技

為什麼選擇通訊工程系?

  從高中時期,我就知道自己不太擅長需要大量背誦的科目,相較之下,數理成績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在資訊課堂上,我曾透過簡易的Arduino實作,完成了七段顯示器、溫度計、蜂鳴器等成果,這讓我開始興起了往資訊領域發展的念頭。

  但當時的我,一想到資訊領域,只覺得領域發展太過多元,對相關科系的了解尚且不足,於是上ColleGo!查詢,透過網站資訊了解資管偏向管理與系統規劃,而我更傾向於技術面的訓練與應用,因此將目標放在資通電工程領域,特別是當中的通訊工程系。

  在還沒有查找資訊以前,一開始對通訊系的想像是接近電信業者或與天線、電線桿等基礎設施有關。但當我查看ColleGo!的學系介紹後,發現通訊並不如我想像的這麼表面;反而,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都會使用到通訊知識的專業,例如從 RFID 防盜、電子商品防竊系統、手機天線等日常應用都是。在了解通訊的核心學習內容後,我確定自己喜歡這方面的課程訓練,同時,我也認為通訊領域在現代通訊及科技發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在未來出路及前景的發展潛力很高,因此確立了自己往通訊工程發展的想法。

  至於選擇逢甲大學,則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學長姊的分享,提到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的老師們不僅教學認真,也十分關心學生的發展;加上學長姊的分享回饋中,都說明著他們有不錯的職涯發展,讓當時的我萌生一個想法:如果是連學生都不吝給予大大稱讚,那我應該也可以選擇這個感覺很棒的校系吧!

 

基礎課程及學習收穫

  系上大一的課程以打基礎為主,包含微積分、程式語言、計算機概論與線性代數等,這些都是後續進階課程不可或缺的先備知識。進入大二後,課程難度明顯提升,開始接觸俗稱「三電一工」—電子學、電磁學、電路學及工程數學,這些科目在日後的選修課與實作中有高度應用價值。到了大三,則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選修課程,並著手進行專題研究。我們可以依據興趣修習「信號處理與系統」、「網路協定與系統」或「射頻電路與天線」等課程模組,也可以搭配「專業實驗實習選修」,將課本知識運用在專題實作中。

  眾多課程中,我受益最多的是大一的「資訊概論與倫理」課。雖然課程名稱聽起來偏理論,但實際上是一門動手寫程式的實作課程。課程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使用 Arduino 撰寫程式來控制自走車行走路線,也成為我大二選擇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領域發展的重要契機。這種撰寫程式並配合簡單的硬體物件,就可以直接被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科技帶來的魅力。

 

軟硬體實作,探索不同領域

  我認為通訊工程系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課程設計同時涵蓋軟體與硬體。雖然整體課程仍偏重硬體開發訓練,但透過多元的選修課程,也能接觸到進階的軟體開發內容。我認為這樣的課程設計很棒,我們可以先透過課程了解軟硬體差別,並且在專題嘗試兩個領域的實作,進而找到自己專題的興趣方向。例如目前我所參與的專題是「物理治療輔助機器人」,是設計一款能協助長者進行簡易復健訓練的機器人。這項這項專題正好融合了我對機器人應用的興趣與實作能力,也讓我更清楚自己未來想發展的技術路線。

  此外,另外一個我注意到的特色,是系上老師真的就像我當初看到的學長姐分享一般,對學生們非常用心,總是替我們著想。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就能明顯感受到老師們的用心。例如,老師總會以「初學者的角度」出發,詳細說明觀念與原理,面對較難理解的內容也會反覆說明,並隨時確認我們是否吸收理解,讓我們能紮實打好專業知識的基礎。

 

為何選擇機器人與物聯網領域

  對我而言,寫程式是一件既充實又有成就感的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自走車課程中,透過調整不同參數與控制邏輯,讓車子能準確轉彎、穩定行駛在特定的跑道上,讓我非常有成就感。也因此,後來在選擇專題主題時,我也特別選擇朝向機器人或物聯網領域。除了實作帶來的成就感以外,我也認為這兩個主題密切相關,透過科技的進步,就能使生活變得更聰明、更便利。像是有些工具結合了辨識與安全性的技術,這類應用除了讓我覺得有趣,也讓我嚮往自己能持續精進所學,創造出有價值、能真正改善人們生活的創新應用。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