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環保愛地球的心 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2025/7/25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吳姿瑩同學

出於好奇,來到環科系
回顧我的求學歷程,當時身為私立學校高一學生的我,每天與同學從早自修到晚自習相處超過12個小時,大家的目標是顧好課業,卻少有人思考未來。當時,我看著正在讀高三的哥哥為大學申請煩惱,我一方面擔心成績不如預期,另一方面,也不確定自己真正的興趣是什麼、未來該往哪個領域前進。於是,我翻閱哥哥從學校帶回的校系簡章,這是我第一次系統地認識台灣的大學和學系,儘管如此,我依舊對升學方向感到迷茫。
直到某天再次翻閱簡章時,忽然想起國中班導師的建議,她認為我在數理科目表現出色,可以嘗試工程類學系。我當時對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沒有太大興趣,所以決定探索更多工程學群相關學系,這讓我首次發現「環境工程」系。出於好奇,我進一步查詢相關資訊,發現這個領域專注於改善自然環境,也發現原來從日常生活中保護環境必非難事,這樣的理念讓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動力。
最終,我比同學更早確立了大學科系目標。在父親的支持下,我利用自主學習時間製作魚菜共生的報告,也到生技公司參訪實習,了解養殖魚蝦提供的營養物質與保護環境的關係,這些經驗都讓我為大學申請做好準備,並決定挑戰以「特殊選才」的管道申請大學。高二時,我便著手準備環境工程相關的備審資料,以展現自己對這個領域的興趣與決心。最後,我如願錄取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帶著滿滿的期待,準備投入這個對自然環境有貢獻的專業。
動手實作,加深理解
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的學習範疇涵蓋廣泛的環境保護與工程技術,旨在解決污染問題、改善環境品質,並推動資源的永續利用。課程主要涉及「空、水、廢、土、噪」等領域:「空」指空氣污染防制;「水」包含水資源工程及水污染防治;「廢」著重於固體廢棄物管理;「土」涵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噪」則是噪音污染控制。此外,課程還包括環境影響評估、生態保護、能源資源管理及環境數據分析等。
我個人特別喜歡實驗操作的課程,能進入實驗室實作是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系上開設了多種實驗課程,包括生物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水質分析、空氣污染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噪音與振動實驗,以及廢棄物處理與土壤污染實驗等。透過實際操作,理論知識能夠更深入地轉化為實際技能,而當實驗獲得精準數據或發現特別的現象時,更讓我感到學習的成就感。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的「工程圖學」,這門課是我原本沒有預期會接觸到的領域,但實際上,工程製圖的內容比想像中更貼近現實生活,例如當工廠製造出汙水,為了處理汙水,必須要有汙水處理廠的設置,而裡面的水槽、汙水處理流程、排放管線等,都是工程圖學的範圍。當我最後畫出圖的時候,也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的特色
我認為環科系最大的特色是出路非常廣泛,並不像大家想像中那麼狹窄。隨著永續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社會愈來愈進步,自然環境所面臨的破壞也愈嚴重。為了保護有限的自然資源,各行各業都需要環境永續的專業人才。
系上設有專業實驗室,配備齊全的儀器設備,涵蓋各項專業領域,提供豐富的實作資源,可以在實驗中實踐理論知識。例如我可以實際操作化學分析、水質分析等實驗設備,若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馬上請教老師並得到解答。此外,我們也可以跟老師討論專題方向、未來就業發展等,這些設備跟師生互動,都是極具價值的學習資源。
除了學術上的專業設施外,學校也規劃很多適合課餘時間使用的空間,不論是休息區還是自習區都相當完善,讓學生有舒適的學習氛圍和便捷的討論空間。
在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從學習到行動
在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的學習過程中,我從多方面獲得成就感和啟發。首先,學會應對生活周遭常見的環境問題,如改善水質、減少空氣污染或有效管理廢棄物時,我從中深刻感受到自己對社會和地球永續發展的貢獻,這讓我充滿滿足感。此外,在實驗過程中,如獲得精確數據、觀察到預料之外的科學現象,或完成一項複雜的實驗設計時,也會體驗到科學探究帶來的成就感。
環境工程課程還賦予了我對環境保護的深層啟發,使我逐漸意識到自身專業對社會與生態的重要性,更理解環境問題的複雜性與緊迫性,從而激發出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從知識到行動的轉化,讓我在尋求可行、永續的解決方案時充滿動力,並持續激發我對環境工程的長遠學習與投入。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