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交通領域找到我的定位
2025/7/25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系友 葉心怡

想成為交通規劃師的我
我大學四年跟碩士班都選擇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因為平常生活常看到新聞播報與民眾抱怨台灣交通亂象,如連假塞車、車流動線規劃紊亂等,我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很有興趣,也希望學習運輸相關的專業知識,未來從事專業的交通規劃師,實際改善這些問題。
運輸與物流的學習主題很明確,而且生活上很容易有接觸交通運輸的機會,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我,就可以想像到陸運、海運、空運是運輸相關學系的核心學習領域。而逢甲運輸著重在「陸運」,正是我較有興趣的方向,因為它最貼近我的日常生活。每次出門,我總會觀察身邊的各種交通現象,例如公車路線要規劃怎麼走、要如何利用乘客上下車刷卡資料找出人車流量大的站點;至於交通安全也是運輸系所學內容,例如透過交通事故及違規資料,找出多數事故與違規發生的特性或樣態,並提出改善建議。另一方面,我也經常在網路上購物,而包裹配送屬於物流領域,讓我聯想到可以針對貨物運輸規劃最符合運輸成本效益的路線,尤其對大型購物檔期來說相當重要。
從實例與實習中,專業的成長
運輸與物流學習範圍基本上不外乎陸海空運,而逢甲運輸側重在陸運,舉凡建築物開發後的交通規劃,包含道路線型設計、車流量預設、車流動線模擬,乃至於先進科技如何應用於運輸或物流領域的案例、物流系統的營運與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與實務等,都是我們的學習範圍。
其中,我最喜歡的課程是「運輸規劃」。在課程中,我以「臺中巨蛋商業用地開發後的交通量預測」作為研究主題,並以臺中勤美作為對照組,推測未來臺中巨蛋商業用地的車流狀況。這項研究中,我運用車流模擬軟體 Vissim 進行車流、交通號誌、不同道路型態規劃(如車道數、車道寬、調撥車道)週期設計等模擬,並結合實地勘查資料與模擬結果進行分析。透過這樣的學術實作,讓我在專業知識上獲得非常多的成長,也是成為交通規劃師的重要訓練過程。
校內就是我的職業訓練所
運輸與物流很重視實務經驗,因此系上會聘請業界專家或交通局等公部門專家授課或辦理相關講座,讓我們得以接觸運輸物流業界最新的專業資訊和運載需求。他們實務經驗豐富,且本身就正在執行運輸交通或物流專案,例如,有老師就曾分享「臺中梨山偏鄉公共運輸改善計畫」,說明如何在兼顧偏鄉民眾使用需求的同時,也能維持客運公司的營運,提高客運公司對偏鄉路線的營運意願。
此外,系上有三大研究中心,我透過大三暑假期間至「先進交通管理研究中心」實習,參與開發交通肇事資訊平台的計畫案。期間讓我建立資料庫概念、學習繪製碰撞構圖、參與肇事路口會勘等,也讓我在實習後期擔任研究中心碰撞構圖教育訓練講師。
最特別的是,從學習中我認知到運輸物流與專案管理的密切關聯。交通規劃師就像專案經理,除了具備交通運輸專業知識外,也需了解如何與工程師進行跨部門溝通,妥善管理每個階段的工程專案進度與時程,例如在開發道路安全資訊平台的過程中,交通專家從系統介面規劃、與工程師溝通,到開發後的優化、檢測,甚至與其他規劃師協調專案時程,直至最終交付成果,都需要擁有「專案管理」能力,這也是我們重要的軟實力。
軟硬實力的全方位發展
在大學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有機會在不同階段有所成長與學習。由於我早已確立繼續攻讀本系碩士班的目標,因此自大一起便開始累積相關能力。例如,在學術方面,我於大一及大三投稿三篇學術論文,訓練我進行研究設計與分析交通資料的能力,也提升我對於各類研究議題的敏感度與興趣。在實作與競賽方面,我分別於大二及大四參與「110年經濟部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與「2024年航港大數據競賽」,透過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際問題,針對不同領域的議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並在兩場比賽中均獲得佳績,也讓我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此外,我也享受大學社團生活,在系學會負責聯繫企業參訪活動,也在海峽兩岸都市研討會中擔任總召,從中訓練自己溝通協調的能力。這四年來在專業領域精進的同時,也一步步培養出我足以面對未來挑戰的就業軟實力。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