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看見社會,理解自己——社會學與我的探索之路

2025/7/24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賴衍亦同學

看見社會,理解自己——社會學與我的探索之路

意外的道路——從輔諮到社會學

  之所以到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就讀,實際上是一場美麗的意外。作為108課綱第一屆學生,起初我一心嚮往諮商輔導領域,無論是學習歷程檔案的規劃,還是課外經歷的累積,幾乎都與輔諮有關。不料學測時失利,數學成績未達標準而無法如願,最終在審慎考量及利弊評估後,我毅然決然選擇改以繁星入學的方式,申請與個人興趣取向更相符的東海大學社會學系。起初,我對於社會學系的想像與身邊多數人相似,認為這是一門著重社會運動及公共參與的學科,對未來出路的想像更是相對侷限。然而,這樣的人生轉向,卻意外在大學期間帶給我始料未及的收穫。

 

從閱讀出發 走進性別與社會的核心

  由於我在高中時期便對社會議題、性別與階級等議題抱有高度關注及濃厚興趣,因此在社會學系就讀期間,對於能夠專注鑽研個人感興趣的社會議題和理論,我感到充實又幸福,難以相信自己竟真的可以將所有時間投注在學習自己所喜愛的議題探究上。

  而在社會學包羅萬象的研究領域中,我首先最感興趣的便是性別領域。升上大學後,我便加入了校內關注性別議題的異議性社團──「女性主義與性別工作坊」,加入這個社團不僅為我的大學生活、乃至我的價值觀,皆帶來難以清楚言說的重要改變。社團的核心活動,便是一場場圍繞性別議題的讀書會,我們曾共讀過的作品包含《這是愛女,也是厭女》、《空間就是性別》、《性別打結》等,當中的許多文本對我影響深遠。例如《這是愛女,也是厭女》指出,社會上許多看似善待女性的行為,實質上依舊為厭女文化的隱性展現,透過這些閱讀與討論,我開始學會辨識社會中不易察覺的權力結構與性別不平等,也更有勇氣去質疑與思辨。

  過往不曾有過參加讀書會的經驗,因此這些經歷對我來說相當新穎且珍貴,原來,一群理念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讀著想讀的書,是一件這麼有趣且幸福的事。讀書會之餘,我們也進行多樣化的社課,包括性別講座、手做工作坊、身體工作坊等,每一次都讓我獲益良多,透過彼此經驗的分享與理解,在重新闡述自我、在理解他人的過程中,我也逐漸靠近了那個更清晰、更真實的自己。

 

我的東海生活  自然濃厚的人文氣息

  東海社會學系坐落於校園至高處的社會科學院,從社科院望出去,可以遠眺遠方群山綿延;我最喜歡的時間,就是下課後的傍晚從系辦眺望天空變化成漸層的桃紅。我們系上每週通常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文本量以及 memo(讀書報告)須完成,因此平日最常待的地方自然也就是社科院,我經常和同學自主組成讀書會,在社科院念書到深夜。

  東海幅員廣大,樹木林立,極富自然及人文氣息。每當念書累了,我便從社科院走上相思林散步,這是我十分享受的時光。東海社會系上的老師們底蘊深厚,對於學生提出的討論總是認真且熱情的回覆,因此師生間的互動關係也極良好。在教學上,老師們注重文本連結與課堂參與,因此學生在到課前往往需要先對當週文本具有一定掌握度,所以平時便需要穩定的閱讀及撰寫讀書筆記。

 

社會系帶給我的啟發和重要性

  在學習社會學的過程中,我獲得了過去不曾得到的自我實現與成就感。在高中時期,所有人都在攀比成績,我們的價值彷彿由學科表現來決定排序,對於個人如何看待生命、社會,似乎少有人關注;然而,來到東海社會系後,我不再受成績綑綁,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發自內心對知識的渴望而努力。社會學之於我,像是一股充盈體內的力量、一項有力的工具,透過學習社會學,我可以極真實地幻想,未來也許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不公義、協助推動更好的社會。社會學帶給我的是一股實現想像的能量。

  將近三年學習社會學的過程中,每當我接觸社會學相關理論、接觸文本時,我的目光總會鎖定眼前提出的社會問題或理論,換句話說,我的心思從「自我」轉移到了更宏大、更超出我之外的領域,因此,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我體驗到了過往不曾有過的解脫,這便是為何我感覺自己屬於社會系的原因──我在這找到自己的容身處。每當讀過階級、性別不平等的文本,我總會有股油然而生的驅動──一股希望改變這一切的義憤填膺;當讀到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我便有股改變這些不公義的渴望,心中急速陡升的強烈情緒作用,促使我想要去改變、去奉獻。

  此外,在系上所得到的經歷也使我對於自己更有信心,例如曾經擔任社團社長、校內性平委員,以及參與校外的地方社福組織,種種經歷都是過往的自己不敢想像有一天能達成的事。選擇社會系就讀的確是我人生中做過最不後悔的決定之一。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