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不設限的人生
2025/7/24
東海大學音樂學系系友 蘇孟苹

傻憨大學生覺醒
大學時我就讀東海大學音樂學系,那段日子相當單純,每天不是在上課就是在琴房,當時覺得既痛苦又快樂。苦的是,當別人在享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時,我們必須花上大量時間乖乖待在琴房裡練琴;樂的是,能與自己喜愛的音樂長時間相處。原本以為,我的人生大概就是這麼理所當然地過下去。
然而,在大三修習音樂教育課時,卻出現了覺醒瞬間的時刻。當時教授提起一項很酷的計畫,想召集幾位音樂系學生,到社區中教一群完全沒有音樂基礎的長輩唱歌。當時的我充滿好奇,也很想知道實際會發生什麼情況,於是我自告奮勇地舉起手報名參加。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我從起初不知如何與長輩相處的膽怯,到最後能自在地跟長輩們一起唱歌玩樂,這段經歷讓我突然發現,「音樂」好像開始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了,他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觸動人心,比我想像中的更有人情味。
勇敢跳脫舒適圈
大學畢業後,我如同社會大眾想像般,成為一名到音樂教室教琴、到學校教音樂課的專職音樂老師。那時的我看似生活穩定、目標清晰,但在我內心深處,卻始終覺得音樂不該只是如此被應用,它應該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於是我開始參加各類音樂教育、創造性藝術相關的研習。記得當時有個單位舉辦了「長者音樂輔療」的相關培訓,培訓後需到實際場域實習。我帶著我的「憨膽」完成了研習,並憑藉在學時有實際參與過長輩音樂活動的經驗,開啟了我到日照中心、養護機構、護理之家帶領音樂活動的實習階段。
還記得剛開始我以音樂老師的身分進入這些機構,當時接收到許多質疑的眼光:「妳一個音樂老師來是要做什麼?」這樣的反應讓我一度猶豫與不安。但音樂真的是有它特殊的魔力,使人容易親近且能夠自然融入。隨著一次次活動的推展,長輩們臉上的笑容與主動的回應,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也讓我順利完成實習的要求。然而,我卻總還是覺得,好像缺少了些什麼?於是,我鼓起勇氣報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研究所,這是我第一次徹底跳脫音樂的舒適圈,選擇回到教育的根本,從「理解人」的角度重新出發,思考如何以我的音樂專長,與人的生命經驗更加緊密連結。
創造更多元的自我
成教所畢業後,我因論文研究的場域安排,我到了樂齡中心帶領長者音樂活動,後續又因緣際會地進入特殊學校當音樂老師。此兩個工作場域,都已跳脫我過往接受的傳統音樂訓練,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傳授,而是更深層地以音樂作為媒介,並與人產生連結。此時我感覺到,這似乎比我原本關在琴房內教琴還要快樂,因為我能接觸和運用音樂的層面更廣闊了,似乎這樣的工作更加靠近我想像中「音樂」的模樣,它能涵容一切也承載許多。
工作幾年後,隨著人生階段不斷地轉變,我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我開始對生活感覺到疲乏時,我看到了東海音樂系第一屆音樂治療碩班開辦招生的消息,那一刻,似乎又看見了人生另一道光,於是我排除萬難去報考,也很幸運地順利錄取。在碩士班在學期間,我不僅學到紮實的音樂治療專業知能,更經歷了一段深刻的自我成長歷程。我漸漸釐清過去自己之前學習到的「音樂輔療」,和真正的「音樂治療」還有很大一段的差距。音樂治療,真的是一門深奧且廣博的專業,即使現在的我已以音樂治療師的身分,在機構、診所、治療所、醫院等多元場域,與不同的特殊個體族群一起工作,仍然是覺得生有涯而學無止盡。但過去的專業養成經驗告訴我,保持彈性、擁抱未知、坦然接納一切,並盡力而為,一切便順其自然。
體驗不受限的人生
若問我一路走來有什麼樣的體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不要急著選擇和定義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把握年少時有不知天高地厚的的衝勁,勇敢去嘗試、去衝撞、去闖蕩,面對未知的選擇時,不急著做決定,試著找身邊的家人、朋友、親近的師長諮詢,聆聽多方的意見,但也記得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正視自己的想望。
當確定方向後,就勇敢努力去闖。同時,在努力的路上試著認清自己的極限與不足,並放下執著。有些事現在無法達成,並不代表以後不行,而是現在的自己,可能還需要更多的體驗與磨練,去成就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努力過後就順其自然吧。
最終,人生路上難免慌亂迷失,但記得不要把自己搞丟了,要記得回到那個會讓自己感覺安穩的所在,那是個就算遭遇失敗挫折,休息過後仍然會給予你力量,讓自己有力氣再重新爬起來的地方。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