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在逢甲外文系,不只學語言,更學會前行的勇氣

2025/7/1

逢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吳念瑾同學

在逢甲外文系,不只學語言,更學會前行的勇氣

學外文有用嗎?

  我從很早就明確知道自己對語言有興趣,也具備語言學習的優勢。在高中階段,相較於許多同學選擇程式設計的多元修選課,我則篤定地選擇外語相關的課程。我個性果斷,一旦確立方向,就會全力以赴、毫不猶豫。由於我在數理方面較弱,因此我很早就明白,外文相關學系是我未來願意深耕的領域。

  很多人對外文系的印象都停留在讀外國文學的迷思,或質疑讀外文有競爭力嗎?為了更瞭解相關資訊,我參考了各校外文系的課程。我發現逢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有很多不同模組可以選擇,例如口譯與筆譯、應用第二外語等模組,不侷限於「文學」,可以將語言應用在多樣的領域中,這一點深深吸引了我。

 

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

  進入逢甲外文系後,從基礎的英文句構、發音和作文到口筆譯等專業領域,我跟著系上的安排一步步學習,其中,「英文作文」讓我印象深刻。在這門課的訓練中,一篇作文需要歷經反覆書寫及修改:從最初的草稿開始,經過老師批改後,我們再針對錯誤進行修正,整篇文章往往需要經過三次修改才會產出最後的作品。我認為,好的文章需要經過多次反覆修改打磨,雖然這樣的寫作歷程相當耗時,但往往能帶來實質的進步與成效。

  在所有課程中,「口譯跟筆譯」課也讓我印象深刻,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翻譯,還記得第一堂課的講義上面寫「譯事三難:信、達、雅。」讓我了解翻譯不只是單純地進行語言轉換,中英語序的轉換和詞性的變化都很重要。此外,「畢業專題」也給我們很大的空間自由發揮,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更進一步地探索與了解,而我們小組選擇以語言學角度去分析不同角色口音給觀眾的印象,例如哪些腔調可能代表反派角色,我們試著利用語言學觀點,去思考生活化的問題,並從中分析語言如何影響人們的印象判斷。

 

有感的小班教學制度

  當初選擇逢甲外文,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小班教學制度」。我非常喜歡這種模式,比起坐在近百人的教室聽課,小班教學縮短教師和學生兩端的距離。例如,作文課的時候,老師會逐一修改作文,讓我很直接地知道需要改進之處;口說課時,每個人都必須開口說話,我可以在課堂兩小時內擁有更完整的練習時間。

  此外,學校的第二外語課程十分搶手,而外文系的學生可以進入西班牙文和日文課的專班,還有其他第二外語選修課,教授的語言種類多樣,幾乎涵蓋所有主流語系,提供我們廣闊的學習空間與彈性。而系上師長也很願意傾聽學生的訴求,並鼓勵我們嘗試各種各樣的活動、比賽或去選修他系課程,學習環境十分友善。

 

試錯的勇氣

  從大一剛進來的迷茫到現在逐漸找到自己的步調,我認為自己有很大的進步和成長。對一直以來不甘於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我來說,能夠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總是帶來滿滿的新鮮感與刺激。例如大二時,我參與系刊撰寫並擔任主編,我們以「年度代表字」為主題,並向系上師生進行徵字徵稿活動。為了呈現最理想的成果,在系刊送印前,我和同學跑遍好幾間影印店,親自確認紙質、討論成品的色調和質感。從內容撰寫、美編設計到影印出版,我在過程中學到很多,也讓我拿到成品的那一刻非常興奮與驕傲。

  同樣在大二,我也申請了國科會大專生計畫。執行計畫期間,老師教了我很多課堂上沒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文獻查找與應用、調整研究報告的文法或格式。特別的是,這次的研究主題正是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的文學作品—《小婦人》。能以自己喜歡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不僅讓我投入更多心力,也讓我在完成時有著滿滿的感動和成就感。

  回顧這些經歷,我意識到自己原本在面對新挑戰時,常常會習慣性先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但現在的我,已經學會告訴自己:「比起裹足不前,不如大膽邁開腳步,哪怕失敗也無妨。」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