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文系的風貌
2025/6/27
東海大學中文系 郭章裕副教授

「中文系的人,是不是都穿著古裝,讀著古書,彷彿從某個遙遠朝代搭乘著時光機來的呢?」如果你這樣想,恐怕就過時啦。在臺灣,許多立校悠久的大學,幾乎都設有中文系。作為極具發展傳統的人文系所之一,中文系始終在思考,如何在既有的文化資產之上,對於當代社會的課題提出回應。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於1955隨校創建,在這所素以人文氛圍深厚而著稱的學府裡,發展至今已屆70年。除了沿承古典中國文化的學術命脈,也孕育出許多活躍於當代臺灣文藝領域的創作者及經營者。傳統與創新,在這裡不斷對話;世界潮流與本土關懷,於此處相互激盪。造就出東海中文系的同學,開闊縱深的視野,以及包容虛涵的胸襟,藉由古今文學的知識及涵養,不斷致力於對自我生命特質與意義的試探,以及應對時代潮流的各種可能作為。
東海中文系的教學特色
東海大學中文系,作為臺灣本地大專院校裡傳統悠久的學系之一,在古典學術領域的研究展現,可謂獨樹一格。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新儒家」等宗師級學者,其學術影響力迄今不衰,魯實先、龍純宇、周法高等古代文字聲韻大家,相關著作論說亦為當代學界所重。自上世紀六、七〇年代以來,前賢名師燦若繁星,構築出本系堅實的古典文化涵養。後進教師承先啟後,如今無論是古典詩詞、戲曲、小說、宗教、神話及各類經典專書,皆有精良專業的師資,培育出無數文教人才。
此外,東海中文系又以文藝創作能量豐沛而著稱,諸如甘耀明、李崇建、宇文正、楊富閔、張馨潔等文藝界要角,皆為本系系友。系內周芬伶教授為當代散文巨擘,言淑夏、林餘佐二位教授亦為時下青壯派散文、新詩名家,李時雍教授也以散文書寫著稱,並兼擅劇場及編輯實務工作,共同引領同學在創作領域裡探索鍛鍊。近期,本系又著重於與出版、補教、劇團、傳媒、新聞等產業界的連結,更締結日本熊本學園,進行「華語文教學」師資實習合作。總之,開展出多元紛呈、饒富生命力的現代中文系景致,也提升日後同學在職涯規劃時,更多的選擇及機會。
本系學生的特質
中文系以「文」為業,學生的人格特質,似乎多容易與「文靜」、「文雅」等形容詞相互聯繫;其實,涵養於文學及相關人文知識之中,未必就只能形塑出較為偏向內斂的性格。畢竟,除了專業課程之外,系上團體活動頗多,舉凡系學會、畢委會、系籃、系排等運動團隊,皆能吸引同學協力參與。在頻繁的人際互動裡,從中也能培養出同學活潑熱情、勇於表達,且能承擔責任、服務公眾等等的積極特性。
另外,東海中文系內教師,無不溫和可親,且極其關注同學學習及生活情況。因此,同學於校內外各方面遭遇問題,多願意與教師分享、討論,亦可見同學性格普遍並不過於閉塞,而系內師生情誼融洽和樂,也與一般外界所認知在大學校園裡,總是疏離淡漠的師生關係,大異其趣。
欲進入本系就讀之學生可具備的特質與能力
文學的接觸與體驗,首先與閱讀及書寫有關。因此,凡是喜愛閱讀及寫作的同學,皆可說具有合適於中文系的稟賦與特質。又文學總離不開人類對於外在世界的感受,及特定社會文化的影響,所以若對於文化民情、感性想像具有興趣,中文系的大門也為你而敞開。或者,對於自己的能力與特質尚未有充分的覺察,在東海中文系裡,藉由古今文學作品及知識的涵詠,相信也能幫助你更進一步認識自己潛在的質性及能力。
東海中文系除既定的系所課程之外,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美校園,環境與氣氛,對於人的格調與氣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奇妙功能。總之,東海大學適合於所有想要接觸文學與文化,及探索自我生命的年輕學子。
高中生可進行的學習準備
人文素養與知識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澱,然後才可能經由感受體會、思考批判,內化成自己精神上的養分。因此,在高中階段,可以先藉由大量閱讀來增加自己對於文學知識的基礎,無論是針對古今中外的文學家與作品,亦或特定文類(如新詩、小說、散文等等),經由廣泛研讀,既能先行深化自己的文學體驗,也能初步建構出自己心中的文學地圖。對於日後更進一步的學習,將會有莫大的助益。
當然,也可以隨時關注社會脈動與時事變化,畢竟文學始終不離生活,而一切人文的活動,終究相嵌於活生生的人類世界之內。能逐步培養出自已對於人(無論群體或個體)的敏銳度,對於將來的課業學習,乃至於待人接物上,都能受用無窮。
針對審查資料準備事項的建議與提醒
文學不是一切,但一切皆可為文學;文學的視野本就無垠無界,充滿繁複的人們性情表現,及思維方式的無限可能。中文系歡迎所有喜愛閱讀寫作、關懷歷史文化、思索各種人文現象的同學。因此,在申請資料之中,真正重要的是能顯示出自己對於上述課題的興趣,舉凡參加校內外文藝比賽的經驗,課堂上相關課程的成果,乃至於個人的書寫獨白,在在都可以透顯出同學的能力與才性,令大學教授們的眼睛為之一亮。
東海大學中文系,屹立在秀麗的大度山,與神聖的路思義教堂相互依伴,至今已屆70載時光。無數來過這裡的人,本以為自己只是過客,卻未曾意料會在離開之後,此處成為他們一生永恆的心靈故鄉。看到了這裡,如果,你也感覺內在的文學心靈正催促著你向前航,我們也誠摯地邀請你,接受這份來自文藝聖地的召喚。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