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化材系人才培育及書審資料建議

2025/6/26

國立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主任 吳宏達教授

化材系人才培育及書審資料建議

本系期待培養的人才樣貌

  國立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以培育具備學術倫理及職業道德之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為主要目標。自95年09月19日系務會議審議通過本系教育目標後,至今略作修訂後。現階段之教育目標為:

  1. 培育一般化工及材料工廠生產、維修及產品測試、品質管制之化學工程人員; 

  2. 培育化工及材料產品分析及鑑定、推動產業升級之專業技術人員; 

  3. 培育科技材料之製備、加工與應用之專業技術人員; 

  4. 灌輸學生專業倫理、安全及環保意識,以減少工安事故及環境污染發生。

 

本系在教學方向與資源上的特色

  為達成訂定的教育目標,本系學生將於大一時首先修習微積分、化學、物理、計算機程式等科目奠定基礎,大二到大四則逐步接受一般化工與材料工程領域的專業知識,為未來就業時解決問題作準備。此外,亦配合產業需求與本系材料專長之特色,強化學生在高科技材料、環保材料之製造程序與特性鑑定之訓練,以結合時下產業科技發展,建立特色研究。同時,加強學生工業安全與衛生及污染防治觀念之灌輸,以瞭解職災防治與環境保護之重要性。因此,本系開設的課程著重於理論與實驗並重,以訓練深具人文素養之化工與材料工程師為主要目的。課程設計除持續培育傳統製造業與污染防治所需之人才,亦加強培育新興產業所需之人才,例如:高分子材料、電子材料科技、半導體材料製程、薄膜分離、3D列印、能源科技等,故本系課程具備化工與材料之特色與前瞻性。

 

本系的學生的特質

  本系課程規劃主要培養了1~8項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一:具有運用數學、科學及化工與材料工程相關知識的能力;

核心能力二:具有設計與執行實驗、以及分析與鑑定的能力;

核心能力三:具有執行化工與材料工程實務所需工具及技巧的能力;

核心能力四:具有設計化工製程、系統或製備材料、瞭解應用的能力;

核心能力五:具有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核心能力六:具有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七:具有國際觀及積極學習的能力;

核心能力八:具有瞭解工業安全、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的能力。

  綜合近年來學生之各項表現,可發現在「具有運用數學、科學及化工與材料工程相關知識的能力」、「具有執行化工與材料工程實務所需工具及技巧能力」、「具有設計化工製程、系統或製備材料、瞭解應用的能力」及「具有瞭解工業安全、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的能力」等核心能力為表現較優異之項目,至於「具有設計與執行實驗、以及分析與鑑定的能力」及「具有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具有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具有國際觀及積極學習的能力」亦有良好的表現。而為塑造更具備全方位之人才,未來本系則持續推動有關邏輯思考、數據分析、成果英文發表或參與國際性學術發表會等面向之活動,以期提升同學們各項核心能力之發展。

 

建議想進入本系的學生宜具備的能力與特質

  就招生面向而言,本系招收對化工與材料工程相關領域有興趣之高中職學生;就課程面向而言,本系課程主要培育學生兼具化工及材料專業知識,並推展運用於綠色科技製程、綠色能源技術、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以及新興科技材料的開發,理論與實務兼備;就未來發展面向而言,本系獲IEE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國際認證,辦學績效獲國際肯定,且本系已獲國科會、原能會及教育部相關業界計畫之補助,配合課程學習,培育化工及材料相關領域之人才。綜上,本系屬理工科系,由於課程內容初步為數學、物理及化學等科目之延伸,再循序漸進導入化工工程與材料工程相關之專業科目,主要是以招收理工學生為主,當然也不排除有志想要跨組選填志願之同學,就個人一路走來之經驗,任何再艱辛之科目,只要肯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無論何時開始學習,都不會嫌晚。因此,本系歡迎所有對於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有興趣之學生加入本系學習之大家庭。

 

針對審查資料準備事項的建議與提醒

  當下各校審查資料之重點多已羅列於「申請入學書面資料審查重點項目及準備指引」中,同學可遵照著審查項目中的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及學習歷程自述等要項,並參考各系於各審查項目所羅列之審查重點及準備指引,應可順利地完成備審資料。其中要提醒同學的則為其他細微之處: 

  1. 因為多數文件皆無既定之格式,因此每位同學所呈現的格式皆不相同。其中切記排版勿過於凌亂與擁擠,遵照著自己所設定之格式,簡單且清晰地呈現備審資料,若有特殊事蹟或特定文字或段落希望能吸引審查教授的關注,適時地使用粗體字或其他顏色的字體,應可達到適時吸引審查教授關注的目的。

  2. 若有使用圖表呈現優良事蹟者,最好能夠加上文字描述。例如呈現參與校外活動的照片,則可於圖片周遭用文字說明活動的目的、地點或其他有關此照片想與審查教授分享的話,最後記得加上參與此活動之心得感想。

  3. 對於審查項目中的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及學習歷程自述等要項,盡可能能夠提供具體事蹟及證明,並提出參加活動之反思或回饋,其中提供具體事蹟及證明代表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並非空口說白話。提出參加活動之反思或回饋則是多數教授會想了解在同學們所經歷過的事蹟後,會有那些所得或成長?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