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全力向目標前進,但要保有彈性

2025/6/2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曾暐勝同學

全力向目標前進,但要保有彈性

究竟是他人眼中的光環,還是自己想要的?

  剛上高中時的我,最初的志願是三類組的醫學系。這樣的選擇可能與臺中一中的校風有關,身旁的同學都對醫學、藥學及牙醫等科系情有獨鍾,更以此為目標。當時的我也深受影響,認為醫師不僅擁有穩定高薪及高社經地位,「醫師」這樣的頭銜,似乎更替人生鍍上了一層光環。

  在社會及學校的期許下,明星高中的學生往往被認為應攻讀醫學相關領域或二類組相關科系,受到這樣的氛圍影響,我漸漸地也將「考不上二、三類組=人生失敗」這樣的觀念內化,甚至從未真正想過「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然而,隨著學業的深入,我也逐漸了解自身特質及擅長領域,也開始反思:「成為醫師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在不到五坪大小的診間裡長時間的工作,面對著愁容滿面的病患......,這樣的生活長期下來,是否會對我的生理及心理產生沉重的負擔?於是,改變志願的想法開始在我心中萌芽。為了真正理解自己,我開始主動探索各種可能,而這樣的思考與改變,也成了我人生中最關鍵的轉捩點。   

 

支持與陪伴,是走下去的動力

  還記得當時,每到逢年過節,親戚長輩們一聽到我打算更改未來志願,紛紛表達出不滿以及失望。面對這些外在的聲音,我開始思索:「這究竟是他們想要的,還是我想要的?」我的人生主導權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如此,自然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若只是順從他人的期望前進,當未來真的遇到困難或失敗時,他們也未必會出手相助,到頭來辛苦跟不開心的還是自己。而若按照自己的想法,勢必要有勇氣扛住這股「他人反對」壓力。

  所幸,我的父母和導師都是支持我的。每當我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懷疑或迷惘時,他們總在身邊關照我的情緒,陪伴我度過一陣又一陣的低潮。堅持自我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路,過程中充滿著變化且無法預期,很容易令人對未來感到焦慮或不安,正是這些溫暖的支持與陪伴,成為我走下去的動力。

  當然,也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如果沒有人能夠陪伴跟支持時,又該怎麼辦?」其實答案意外地簡單:「有時候,最可靠的依靠,其實就是自己。」學著「自己陪伴自己」,某些時候能夠有效地緩解負面情緒。以我自身為例,每當我情緒低落,但別人卻有事情而無法陪伴時,我會先好好靜下心來,釐清自己正在經歷著的負面情緒是哪種類別,是焦慮、煩躁、不安還是委屈,當明確辨別後,我會思考是哪件事情引發導致這種情緒。接著,我會暫時放下思緒,並去小睡片刻。當我醒來時,負面情緒就會煙消雲散,思緒也回歸正常了。

 

確立志向後,我真的能考取第一志願科系嗎?

  在我確立不想考二、三類組科系後,我便決定跟隨內心想法就讀商管科系。因此,高二時我毅然決然選擇了在臺中一中人數相對較少的一類組,並開始主動閱讀財經、管理等相關書籍和時事新聞,也報名參加臺大管院營、卡內基訓練等活動及課程來充實自己;甚至,我還開設證券戶開始實際接觸投資理財,在這些探索過程中,我除了加深自己對商管領域的認識外,也想要透過這個過程反覆確認我自己是否對這個領域具有興趣和熱誠。而最終,我更堅定地確認:這就是我想走的路,我決定以企管相關科系作為首要目標,最終也以高分錄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不少人問我:「為何不選頂大?」我也總是誠實以對,坦白說,彰師大確實不是我當時的第一志願。但除了111年學測數A成績不如預期外,我也沒有報考分科測驗,即便如此,我仍然選擇企業管理學系就讀,而不是「選校不選系」。進入彰師大企管系之後,我發現自己和其他在頂大的朋友們一樣,持續地精進專業知識能力。甚至在因緣際會下,我反而學到更多事物,諸如心態調整、目標、未來規劃等,更重要的是如何活用這些歷練與經驗,為自己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因此,現在我可以相當自信的說,彰師大企管系在我心目中,就是第一志願無誤。

 

給自己及高中生的一段話

  進入大學已經三年,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非常感謝當初那個勇敢的自己,才讓我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擁有截然不同的未來。隨著歲數增長,我也慢慢明白,人生總會遇到挫折和低潮,但這些困難終究會過去,而我們也都會成長,因此良好的心態建立非常重要。也期許高中的學弟妹們,可以放手勇敢嘗試新事物,透過參加不同活動,認識自己、摸索未來,確立未來的志向,並成就發光發熱的自己!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