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而行,在旅途間照見自我
2025/6/11
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系友 張琇婷

裂縫,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憶起高中時代,身為第一屆「學測五選四」的考生,不僅備考過程比起過往變得更加艱辛、充滿挑戰,選填志願更是多了許多無法掌握的變動因素。意外地,我來到了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在新生座談會,系主任堅定而自豪地說:「我們系所期望培養出擁有行銷與觀光跨領域的優秀人才,因此我們開設相關的實務與學術課程,從理論基礎到實際操作都有涉及。而系上教授更是與嘉義在地的企業合作,提供學生產學合作的計畫!」那時的我還不理解這段話的深意,只是懵懵懂懂地試著想像我的大學生活會是甚麼模樣。
從探索到堅定:找到專屬於我的光芒
懷著忐忑及疑惑的心情進入大學的課堂,我尚未明白行銷與觀光這兩個領域的連結性,對於「觀光」的了解,僅停留在遊覽車導遊這般粗淺的印象,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直到遇到「觀光學」這堂課,我開始認識到觀光產業的廣度,舉凡航空、餐飲、會展、旅館業等都屬於觀光的範疇。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介紹了號稱旅館業奧斯卡的「金鑰匙」制度——全台僅有少數人取得這個榮譽。隨後「服務業行銷」的課程中,老師帶我們畫出服務藍圖,分析服務缺口,探索如何提升顧客體驗。在那一個學期,我真正理解了行銷與觀光的結合,看見了觀光服務的深度與精髓,更是讓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希望打造為旅客帶來像家一般溫馨的住宿體驗。因此,在面臨職業選擇時,我選擇成為一名飯店櫃台人員,作為迎接旅客的第一張笑臉,期許能像冬日裡的一抹暖陽,為旅客的旅程增添溫度。
創造光芒,成為光芒
回想起初入職場的菜鳥時期,面對旅館業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形形色色的旅客,我既徬徨又不安,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甚至開始質疑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憧憬與理想。直到有一天,一對來自美國的夫妻,將我拉出了這個無限自我懷疑的黑洞……。
當時,我注意到將有一組來自美國的客人,由於這是我第一次接待外國客人,在他們入住前,我趕緊上網惡補專業的旅館用語,原以為自己已準備好迎接挑戰,然而,當他們踏入大廳時,我仍舊緊張得不敢上前,只能裝作忙碌,盡可能地避免與客人眼神交流,最後這對夫妻由我旁邊的同事接待。
“Do you know how to take the train to Mt.Ali ?”
正當我還在暗自懊惱時,忽然聽到這個問題,轉頭看到同事慌張地開始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這時,我鼓起勇氣走上前,從購票技巧到沿途景點一一詳細介紹,同事見狀便悄悄將這組客人交給了我。當我為他們辦理完入住手續後,這對夫妻也用生澀的的中文向我道謝。我帶著小小的成就感回到辦公室後,迎接我的是同事們的熱烈掌聲,我也憑著這次表現贏得了「英文擔當」的稱號。
回想起大學的課程,除了專業理論,老師也經常鼓勵我們,用英文介紹台灣的文化和景點,並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台灣的旅遊特色,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我更有動力走出課堂,實際探索跟認識這片土地。像是與客人分享的阿里山小火車,就是經由老師介紹後,我帶著家人親自前往搭乘的行程。也正因為親自走過一遍,我才得以如此熟悉並流暢地與這對來自外國的夫妻分享前往阿里山的旅途細節。
這段經歷,也讓我面對外國旅客的提問變得更加勇敢,主動提供在地旅遊資訊,也更有自信地表達自己。利用前台觀察所得,結合行銷背景,之後我更進一步為公司發想行銷策略及進行市場分析,也讓我在旅館業的定位逐漸明確,也找回了對這份工作的初心與熱情。
引路之光,照亮未來的航程
尋探夢想的道路總是艱鉅,有時是蜿蜒繞轉、沿途皆是曲折;有時,原先所相信的事物,也未必能開花結果。實際經歷過尋找目標志向的迷茫,我更期望能提早協助學弟妹們了解不同產業別,進而找到自己真正的志向。如果您個性外向、思維開放,或熱愛旅行,都非常適合來就讀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外向開朗的性格,不僅適合舉辦活動、與人互動,也能很好地對應行銷產業的企劃活動需求,並符合觀光產業中顧客導向的特質。而開放的思維則能快速洞察市場變化,打破傳統框架,不斷創新,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搶得先機。至於對旅行的熱愛,更能讓興趣與職業結合,透過旅行培養出的國際視野與敏銳洞察,都是就讀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所不可或缺的寶貴特質。
另外,有意就讀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的學弟妹,我也建議不妨以家庭旅遊的行程安排開始嘗試,過程中可以試著製作旅遊小冊子,不僅增添與家人間的旅遊樂趣,也能豐富個人的學習歷程檔案。除此之外,也可以多參加行銷或旅遊規劃類型的競賽,透過企劃推廣與團隊合作,在實踐中培養創意、溝通以及領導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