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中文如何以經典結合創新智慧和全球視野,迎戰人工智能新浪潮
2025/5/21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余美玲教授

君子不器‧博雅多才
在這個知識爆炸、AI飛速進步的時代,許多傳統行業面臨重大挑戰。然而,正如LinkedIn的創辦人之一里德‧霍夫曼所言:「我們不該悲觀的認為人類將被AI取代,而應該著眼人類如何善用AI這項工具,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走出傳統中文系的框架,希望學生不僅僅是具有語文專長,更期望培育出充滿好奇心、時時探索、自主學習的學生,將傳統經典與AI科技相結合,開創無限可能。透過四年的養成,學生在人格特質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善於溝通協調,樂於鑽研學習,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提升學生外語能力,打造中英並重、接軌國際的學習環境,推動國際交流與海內外企業實習,提升學生國際視野,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期待學生成為走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探索人文‧發現未來
逢甲大學中文系的課程設計融合了8個必修學分的AI課程,期許學生掌握人文知識的同時,亦能了解科技的基本原理。通過數位工具的學習,包括必修課程輔導學生考取Adobe ACP、Microsoft MOS 國際專業證照,提升實作能力,我們致力於發展學生的跨學科能力。除了應用科技工具融入專業之外,本系亦希望學生打破語言文化隔閡,邀請外文系專業師資開設選修課程,增進英文專業,加強英語能力的同時也鼓勵同學修習第二外語。我們開設課後日文學習角,邀請具日僑身分之博士生帶領對日文學習有興趣的同學,進行日語會話練習。同時,我們也鼓勵同學參加各種外語檢定證照考試,推動華語教師學分學程,輔導學生參與海外華語教學實習或赴姊妹校交換學習,並且不定時邀請外國學者或藝文團體進行交流,拓展學生的拓展國際視野。此外,本系也注重學生的雅藝文化生活美學,在專業創作場域「游翰堂」開設選修課程,包括書法、國畫、篆刻、古琴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審美情趣,成為傳承與創新的橋樑。
跨域創新‧追夢無限
逢甲中文系積極推動學生參加跨域學習。目前本系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申請跨領域創新學制,爭取跨院系修課。學生跨領域專長除華語教師學分學程、修習外文系課程等人文相關領域外,更跨足商學院,如第二主修或輔修行銷系、風保系、會計系等系所;亦有學生選擇資電學院修習資工系相關課程,加值專業,增進就業競爭力。因為參與跨域學習,學生更有機會走出同溫層,了解不同專業所學。本系課程多採專題導向,鼓勵學生發展語言文字專長,並與外系同學共同合作,組成跨院系團隊參加各種創新創意競賽,在競賽中獲取經驗與成就感。本系學生在學期間參與各項活動,皆呈現善於溝通團隊合作的逢甲特色,具備整合各項專業、解決問題之能力,並且勇於爭取各項增能機會,提升自我、接軌職場。
破框而出‧廣納賢才
未來,逢甲中文系希望招收的學生能深入了解本系的辦學特色,並具備不畏挑戰、勇於嘗試的精神。期望學生在語言表達、行文撰稿上流暢通順,能夠在不同領域中進行整合,展現創意,並在團隊中表現出良好的合作精神。不用很厲害才開始,要先開始才會很厲害!我們期待有意報考本系的學生能夠多涉獵中國文學、文化相關書籍,在高中階段多接觸人文領域課程,並參加各項競賽活動。我們重視學習態度和參與過程,在學習中成長,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尋找的是那些勇於突破框架,能夠進行檢討反思、自主學習的學生。讓我們攜手迎接挑戰,共創輝煌未來!
擇愛而行‧終成不凡
高三學生即將踏入大學,開啟新的人生篇章。我們建議考生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深入耕耘,必能有朝一日開花結果。準備書面審查資料的過程不是軍備競賽,我們更希望學生能享受每一次活動和比賽的經驗,將這些經歷化為未來成長的養分。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更需要隨時為自己增值。除了專業知識、文化底蘊和科技技能外,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氣將是迎接變化的關鍵優勢。AI不是取代我們的威脅,而是我們的夥伴。通過AI,我們可以實現前所未有的夢想。逢甲中文,結合創新智慧和全球視野,與你攜手迎戰新浪潮,共創輝煌未來!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