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在自控系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2025/3/27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林昀儒同學

在自控系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心之所嚮

    我曾是就讀電機電子群中冷凍空調科的技職生,作為一個工科的高職生,如何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呢?一般高中生升大學時,有繁星、申請入學、考試分發等入學管道,而我身為技職生,是透過技優甄審進入逢甲自控系。在選擇大學校系時,我在自控系網頁了解到,自控系分為生醫領域和光機電領域,這讓我可以延伸高中所學的電機電子的基礎,繼續加強專業,也能開拓新的專業領域。而我會選擇一般綜合大學,是因為我想要在大學時期認識不同學習圈、不同學習經歷的同學,並透過參與社團、系學會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青澀中的成長

    剛進自控系的大一新鮮人成長營,我就練習用木棒做液壓手臂的小專題,讓我初略了解自控系在學什麼。在大一、大二時,主要是要學習如何看懂電子電路、如何進行配線與計算電壓等。大二,我開始學習編寫程式,並將程式燒錄到晶片,利用微處理器,製作計時器等實作課程。我們也能自由選擇選修課,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自駕車與機器人領域,另一類是生醫核心領域,也可以兩者一起修,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目。簡單說,如果選修生醫領域,會學解剖學,了解人體、骨骼等組織結構,如果未來想朝生醫領域,大四就可以製作相關專題,例如自動化的針灸應用等;還會學生醫工程導論,例如電腦斷層、化療儀器、超音波等設備都是自控領域的應用。如果是自架車與機器人領域,會學影像辨識、影像處理,透過寫程式分析處理影像,再到控制指令;也會學習工程圖學,畫3D圖、3D列印等。

    兩個領域的選修課我都有修,而目前我最喜歡的是「可程式控制」課,學習用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控制各種機械和電機,因為我在高職時學過工業配線,我發現PLC和工業配線的配線圖很像,差別在現在只須要把PLC編程梯形圖寫在電腦,輸出到PLC即可。而在課程的最後,我和小組組員做出一個簡易的電梯,還能實際運作,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動手實作,結合理論

    我覺得自控系的最大亮點在於每門課幾乎都是把理論與動手實作結合,讓我有很多機會實際動手操作。在課堂中,我們會探索電子電路、了解電腦邏輯、學習資訊技術以及處理器系統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除了從書中獲得知識外,還有豐富的動手操作機會。例如,在電子學實習和微處理器系統實習,可以實際自己寫程式做出計時器;利用電阻電容設計電路板,控制紅綠燈秒數等,也會學到軟硬體結合的應用。

    在這些課程中,不只會親手設計和製作電子電路及機械裝置,也會編寫程式碼來控制這些硬體設備,這些軟硬體整合的課程,能更深入了解自動控制技術,也會激發我們創新思維,並能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從而增強自己的實作能力,如果遇到問題就會利用不同思維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也為我未來想選擇實務應用領域的職業,累積紮實的基礎。

 

自我實踐,操控未來

    剛升大學時,我對自己有蠻多期許的,期待能在這個新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成就感。如今,那些夢想正在逐步實現,讓我最有成就感的是,在實習課中,我發現自己在做電子電路時,速度越來越快,逐漸能更早完成。完成後,我就開始幫助其他還未做完的同學。因為實驗操作有時會遇到一些像是電路接錯、程式跑不動等小問題,甚至是難以發現的故障,這些細節常常會影響實驗結果。遇到這些狀況時,我會先分析問題的每個可能原因,依序檢查電路、測試電壓、檢查程式碼,一層層找出錯誤的來源。每次我幫同學找到故障並解決問題,也能夠增加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這些經歷也啟發了我未來想進入技術相關的工作領域,特別是在工業自動化或電子工程方向,希望能在實務中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

    此外,現在的我擔任系學會會長,還有各項活動總召,與系上的同學一起辦比賽跟活動,還有一起讀書跟做專題,對我而言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這些努力的成果,當辛苦的汗水結出美好的果實,那種喜悅是無法抹去的。

    透過這些經歷,我不僅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組織和管理活動,也深刻感受到團隊合作跟溝通協調的力量,例如,我發現不同系的學生在處理事情時的方式不盡相同,合作起來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維模式。而不管是自控專業的實作能力,跟透過活動學到的軟能力,都是我在逢甲大學跟自控系滿滿的收穫。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