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專長並堅持到底
2025/3/12
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 陳延華教授

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之學習特色與人才培育理念將透過以下重點說明,並提供高中生在進入該系之前可以參與的學習活動建議。
本系期待培養這樣的人才
本系不僅期待培養學生具備專業技術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程式設計、資料庫管理和網路安全等核心技術,也能具備創新與解決問題能力,面對複雜的技術挑戰,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物聯網和資安等新興技術領域。同時,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在團隊專案中有效地與他人協作,並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特質不僅使學生能夠在學術上取得成功,也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方向與資源特色上,採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學模式,這是一套針對產業需求設計的人才培育架構,其主要特色包括三種方式進行。
1.專題式課程設計:從大一開始,學生就參加小專題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讓他們了解如何進行團隊合作。
2.深碗課程:在大二和大三時期,學生將專業理論與實作結合,進行深入的專題研究,以增強其實務經驗。
3.跨學期畢業專題:學生需在學期三下至學期四上內完成一個完整的專案,從問題定義到實施,這一過程使他們能夠整合所學知識並應用於實際情境。此外,也特別強調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和資安的應用,這些課程中涵蓋了深度學習與感測器技術、數據分析、雲端計算以及資安防護等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掌握物聯網系統及其安全性的設計與實作。
而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包括三點。
1.智慧工廠:利用IoT技術來優化城市運行,例如智慧交通系統可以根據交通流量即時調整綠燈時間,以減少擁堵。
2.智慧家庭:透過智能家居設備,如智慧燈泡和智慧插座,使家居生活更加方便和安全。
3.健康醫療:使用穿戴式裝置監測健康狀況,並將數據傳送給醫生進行遠端監控。這些應用不僅展示了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性,也強調了其在提升生活品質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資安問題愈加突顯。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重視資安教育,並將其融入課程中。學生不僅將學習有關資訊安全與密碼學的基本概念,包括風險評估、資安政策及防護措施等。也會透過模擬攻擊與防禦演練,讓學生能夠理解如何保護系統免受各種威脅,如SQL注入攻擊、社交工程攻擊等。此外,亦會因應最新技術趨勢,介紹當前流行的資安解決方案,如PQC(後量子密碼)、SIEM(安全資訊事件管理)等,以增強學生對現代資安環境的理解。
適合就讀本系的特質與能力
本系學生通常展現出積極主動的特質、優秀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適應能力。他們在學習上表現出高度的主動性,經常尋求額外的挑戰和機會。在多數專案中,他們能有效地協調分工,推動團隊向目標邁進。且面對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他們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技術。
對於想進入本系的學生,建議應具備良好的數學與邏輯思維能力、編程基礎知識,如Python或Java等語言;以及與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能夠合理安排時間以平衡課業和其他活動。
高中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提前準備,以培養相關能力。如參加程式設計比賽或機器人競賽等編程或科技相關競賽,這有助於提升編程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也可利用網路資源或書籍,自主學習Python、Java等語言,以增強自己的技術基礎。另外,參加科學或數學社團也能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對於審查資料準備,建議高中生注意以下幾點。
1.展示相關經歷:在自傳中強調自己參加過的科技競賽、社團活動及任何相關經歷。
2.保持真誠與熱情:在面試或書面資料中展現出對人工智慧、物聯網及資安技術的熱情,以及對未來學習的期待。
總結來說,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致力於培養具備專業技術和創新思維的人才,希望未來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以便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未來職場挑戰。隨著物聯網和資安技術的不斷發展,期待看到更多有志於此領域的人才加入,資訊工程領域將不斷更新,由於人工智慧、物聯網和資安技術的變革極快。因此,建議高中生提前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具體可包括:
1.訂閱技術期刊與網站:像是IEEE IoT Journal、Cybersecurity Ventures等,這些資源提供最新技術趨勢與案例分析,有助於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就對這些領域的前沿動態有一定了解。
2.學習資源與課外實踐:至工廠實習學生將獲得充足的資源以培養技術能力與創新思維。
3.社團活動:資訊系的學生社團常舉辦程式競賽等活動,主要讓學生增強編程技巧、提升團隊合作能力的好機會。
未來發展與就業前景
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學生畢業後有多種職涯選擇,包括:物聯網工程師、資安工程師、人工智慧與資料分析師。這些就業機會不僅薪資穩定且有長遠的發展潛力,因此,早期的學習投入對於大學畢業後的職場競爭力有非常正面的幫助。希望這些補充建議能幫助高中生更清晰暸解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色以及未來的學習方向。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