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open day

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二)—如何呈現學習過程與素養性能力(含範例)(上)

2022/2/15

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作伙學

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二)—如何呈現學習過程與素養性能力(含範例)(上)

根據109年五十場審議活動的討論,以及教育部公告的大學審查三重二不原則,呈現「學習過程」「一般性素養能力」是大學審查學習歷程檔案基本的原則。學習過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能夠展現個人的一般性素養能力與學習態度,而這樣的能力是無法從學科測驗分數和修課紀錄看到的。舉例來說,自然科的學測成績代表的是同學對自然領域的學科知識的理解,至於如何在實驗失敗時解決問題、如何查找合適的資料、正確地判讀數據等等,很難在成績中呈現。

然而,如何在一份課程學習成果中呈現「學習過程」與「素養性能力」,一直困擾著高中端的學生及老師。因此,作伙學團隊整理了110年五十場審議活動的討論成果,針對學習過程的「內容」與「寫法」給予建議,同時,我們也透過作品實例,說明素養能力如何能夠融入學習過程,適切地在作品中呈現:

(一)學習過程包含的內容

每一位同學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學習經歷。就算是上同一堂課、研究相同的主題,甚至是做同一份報告,彼此間也會因為分工、個人經驗、學習方式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歷程。如果作品只放上最後的成果,就很難讓審查教授看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過程。相反的,同學們可以思考自己在學習或是製作作品時,分別做了哪些努力與嘗試。接著,我們將會向同學們說明,如何能夠在事前準備、執行、事後整理三個部分,呈現出學習的過程。

1.事前準備

課程學習成果是由課程活動所產生的。進行學習活動之前要準備的內容,會依據活動的性質和學習目標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規劃,也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而有所調整。這些規劃和修正的過程,都可以是呈現的元素。像是實驗前如何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挑選適合的實驗器材;提升英文能力前要怎麼找到好操作的聽力APP;做報告前事先蒐集了哪些資料,寫小論文前又是怎麼樣形成探究的主題。無論內容為何,重點是要清楚地交代這些準備的內容與過程,如何能夠幫助自己回答問題或達成目標。

像是這位上傳專題報告的同學(圖1),當初在選定主題時,利用心智圖歸納關心的問題,並將這些關懷重組成幾個大問題,發現句子間都恰好以國家作為主詞,與組員討論後,決定探討少子化現象的國家差異。

這個例子就很清楚的記錄了學習主題的成形過程,逐漸聚焦欲探究的問題。

圖1:110年審議會議與會高中學生作品之部份截圖

 

又或者是像這份作品(圖2),這堂課最終的目標是要同學產出繪本,雖然看得出事前準備的內容是應老師的要求,但是同學仍先透過閱讀既有的繪本,認識故事的主旨、分析人物的象徵、熟悉版面的編排,熟悉繪本產製過程,提供了同學一些做繪本時的必要資訊。

圖2:110年審議會議與會高中學生作品之部份截圖

 

這位同學則在挑選解剖的動物時,額外記錄了怎麼尋找資料,也從生理學、解剖學、血流分布等不同的面向多方評估,最後才決定解剖豬隻而非狗(圖3)。

圖3:110年審議會議與會高中學生作品之部份截圖

 

假使題目或目標是由老師設計,又或者像是心得評論、綜整式學習紀錄等偏重事後統整的作品,比較缺乏可以書寫事前準備的材料,同學也不用過於焦慮。每個學習階段一定都擁有值得記錄與發展的經歷,重點是呈現印象最深刻或最具啟發性的過程即可。

 

2.執行:

正式開始進行學習活動、實行計畫後,無論最後成果的好壞、成功或失敗,只要對自己來說是重要,或是特別有感覺的學習經歷,都可以呈現在作品中。像是如何透過網路平台、報章雜誌查找資料,來回答學習單的問題;做實驗時又是怎麼樣控制變因,調整器材的位置,讓實驗數據更加精確;甚至是記錄自己進入田野現場、訪談當地民眾遇到的趣事等等,都能夠讓審查教授感受到同學們的學習熱忱,也有助於同學回顧學習的收穫。

不過,對專題類型的作品來說,為了顧及應有的格式架構(例如小論文的格式),並且需聚焦在回應研究問題,在呈現執行的過程上可能會有其限制,建議可以適度將內容結合到摘要或心得反思中來呈現,讓審查教授看見過程的亮點。學習的過程中也許會遇到一些困難或挑戰,但是不用擔心審查教授看到會因此扣分。就算實驗失敗了,研究成果不如預期也沒關係,只要能夠具體記錄在「哪部分」、「什麼階段」遇到困難、如何應用已知或新學到的知識制定策略解決困難,或是基於什麼原因選擇了替代方案,都能夠呈現個人的學習過程,凸顯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要特別提醒同學,如果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協助,也要記得自己回顧原本的做法為什麼錯誤,以及老師或同學提供了什麼提示,自己又怎麼實際作出調整。

 

這位同學雖然提到解決實驗失敗的方式是詢問指導老師(圖4),但有補充是因為不夠了解染色劑的性質,才會錯將染色細胞核的亞甲藍液拿來染色液胞。

像這樣的說明不會讓審查的教授覺得解決方式過於空泛且理所當然,也可以讓教授看到同學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4:110年審議會議與會高中學生作品之部份截圖

 

以下這份作品(圖5),這位同學除了放上他的素描畫作,也在右方說明自己在了解4B炭精筆的特性後,利用小技巧繪製背景。 在畫製的過程中,同學也發現桌面過於平滑致使圖像立體感不足,決定將其更換為木桌,改善原本的不足之處。

圖5:110年審議會議與會高中學生作品之部份截圖

 

而這位作者則是詳述了他們在培養實驗用渦蟲遇到的困難(圖6),從捕捉到養殖,過程中跑了不同間水族賣場,也試著到溪間捕捉,查找資料、詢問有經驗的學長後,才終於找到渦蟲,並以適當的方式養殖,解決當下所遇到的問題。

圖6:110年審議會議與會高中學生作品之部份截圖

 

(本文為合作轉載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原文轉載自「作伙學」官方網站文章https://www.108epo.com/results-detail.php?Key=28

◆下一篇: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二)(中)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