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怎麼說:學習歷程檔案準備指南大公開(下)
2021/12/15
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作伙學
五、不要只是「有興趣」,要想辦法「說服人」
最後,教授們也很怕學生最後申請學系時,一直說自己對申請的科系「有興趣」,但卻說不出能夠說服人的理由。有位教授就表示,自己曾遇到不少學生跟他說他們對地理系「有興趣」,但每當面試的教授回問:「為什麼?」坐在他對面的學生卻回答不出來。其實教授們普遍都希望從累積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中,能夠看出同學在高中階段確立志趣的過程,但往往到了申請階段,若是只說自己「有興趣」、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教授們自然不會接受。從審議現場的分享內容中,我們認為大學端教授普片還是希望看到一個獨特且連貫的求學故事:
第一個是資料面的東西,用一個故事串起來,英文是這樣講,connecting the dots,不然有時候會看不出來你為什麼這樣做,但是把他連在一起後就會出現一個方向,學習的路徑就會出來,心得的部分剛好就是寫故事啦,把你所做的所有一切,你修的課,互相的關聯性講清楚,表現出你的特色,學習路徑出來,這樣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歷程檔案。(北部國立大學 地理學系教授) 最重要的是你在拉這些資料出來之後你要給它一個主題,也就是我剛剛講的:它是什麼樣的一個樹?它是一個蘋果樹?還是一個梨子樹?它比較是灌木叢,還是是一棵更大的,譬如說跨領域的。你需要給學習歷程檔案一個主題,要把它串聯起來,不要讓它是很零散的。(東部國立大學 公共管理領域教授) |
因此,高三時才要撰寫的學習歷程自述和綜整心得將會非常重要。學生需要把自己學習歷程檔案的一些作品,實際串聯出一個能夠說服教授的求學軌跡。有教授表示,他們科系期待看到的是一個願意長期深入鑽研學習的學生,不會變來變去、缺乏定性。也有教授表示,他們曾審查過一個田徑選手,雖然這和他申請的科系沒有直接關係,但他卻完整說明自己如何在三年內努力練習田徑,這個「專注做好一件事」的經歷,最後同樣讓教授肯定這個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還有生命科學系的教授提到,有一位學生在高一時喜歡水鳥、然後高二開始願意實地去觀察,記錄棲地的鳥類數量與濕地生態,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這個學生會自己去慢慢地往深鑽研,不會永遠只停留在說「我有興趣」,這樣的學生就非常優秀。
教授期待的學習,不一定是要有很明顯的線性前進,而是期待可以有一個學習的大致主軸,然後如螺旋狀地慢慢往下深入、往前邁進。一位第三類組的教授表示,持續學習的學生有一定的優勢,他舉個例子,多數申請學生可能因為今年疫情而說自己對公衛有興趣,教授翻好幾份都是同樣的故事,但如果是持續深入學習的學生,他就會有不同的觀察,甚至是給出不同的申請理由,這就會讓教授印象深刻。
學習歷程檔案就是要想辦法說服教授,自己具備能力和熱忱想要申請校系。所以等到高三才和申請的教授說「我有興趣」,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提前去思考,自己交出什麼樣的作品,或是嘗試去學習什麼,可以有相對具體的佐證或事例,才能說服大學教授你的特別之處。然而,這也不代表從高一開始就要選定志向,從此不得改變。對教授們來說,何時決定志向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學生最後如何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對自己有相當清楚的認識,並且最終能否給出一個相對清楚的學習軌跡與申請動機,來說服教授。
而對於如何說服教授,本文總共給了五項建議給還在迷惘的學生、家長與教師參考,這些準備方向並不是我們原創的,而是由大學端171位教授所給出的建議方向,以及再納入高中端教師給的其他實質建議,所綜整出來的一種學習方法。我們希望能給還在迷惘的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參考的學習歷程檔案準備方向:
1.勇敢表達自己的主見與想法
2.塑造獨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與探究
3.記錄進步的歷程與軌跡
4.連結一般性能力與態度
5.不要只是「有興趣」,要想辦法「說服人」
(本文為合作轉載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原文轉載自「作伙學」官方網站文章https://www.108epo.com/results-detail.php?Key=19)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