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雙和校區 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01號 |
校本部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
學系特色 |
1. 國內首創成立於醫學大學體系下,結合豐富的北醫醫療體系資源,著重於臨床導向之醫學工程專業養成。 |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範圍極為廣泛,除基礎工程專業課程學習外,更特別著重實驗課程,在大學部即可享有與醫工所研究生一同使用頂級研究實驗設備的機會,提供與其他工程科系不一樣的養成教育。另外,由於本系設在於工學院下,為使學生對醫學領域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尤其是醫院的臨床工作,本系課程中至成大醫學中心見習與合作,讓學生能確實瞭解實際臨床醫學的運作。 |
學科意涵 |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為利用科學及工程專業知識,應用於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及醫療器材研發的專門學科。針對醫學臨床問題,以系統性的分析、設計、製造及解決,以達到對臨床診斷、治療、復健、照護及健康管理等提供全面性的革新與改良,提升人類健康與生活品質。 |
生物醫學工程系(簡稱醫工系),廣義而言,即是將工程技術應用於生物學與醫學上,發展延伸出更新的技術與設備,以造福廣大的人群;醫工的領域為整合物理、化學、數學、生物醫學科技與臨床應用而形成的一項跨領域工程科學。 |
學習方法 |
多元跨領域學習方式,包含跨領域微學程系列課程(輔助科技、健康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醫學模擬課程、VR創新課程、跨域專題實作、國際海外實習、產業實務見習與實習等課程。 圖解:跨領域多元學習 版權:TMU 北醫為北聯大校系聯盟一員,可於大台北地區免費跨校選修不同領域相關專業課程,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多元發展次專長領域,本系學生加深加廣跨校系選修課程,或選修線上課程,已蔚為風氣培,學習資源加倍放大。 圖解:台北大學聯盟系統跨校課程 版權:TMU 本系教學著重工程與醫學聯結,並定期舉辦產業鏈結參訪活動,與國內眾多醫療器材大廠、法人單位、教學醫院緊密教學合作,使學生從參加業界及臨床實習課程與活動中,培養實作能力使得理論與實際之能合一。 圖解:學生臨床暨產業界見實習活動 版權:TMU 本系重視學生臨床問題探索,例如大一學生之生醫工程導論課程,即帶領學生至本校醫學模擬中心,進行臨床模擬初體驗,開始動手操作學習,啟發問題探索與創新之靈感,紮根培育優秀未來的醫學工程尖兵。 圖解:學生臨床實習經驗與培育學生實作教學 版權:TMU 本系重視學生實作能力,高年級專題研究課程為必修課程,培養學生臨床問題探索、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每年舉辦之全國醫學工程創意競賽,本系學生屢屢獲得不錯佳績,吸引眾多國內優秀高中生加入北醫工系就讀。 圖解:全國醫學工程創意競賽 & 專題研究競賽 版權:TMU |
未上傳圖片 課堂講授: 由教授帶領同學觀念,利用實際計算、程式實作,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實驗法:藉由實驗課程,驗證了解課程內容,並利用統計方法分析結果。團隊學習: 讓同學分組合作完成報告或實驗,進而學習與人合作的模式 未上傳圖片 專題實作:透過一特定教師專長的研究題目(如:軟骨組織工程、進階醫學影像分析),獨立完成基礎的醫學工程研究,培養專業工程師的專業能力 未上傳圖片 創新創意法: 藉由醫師或廠商的需求,組織團隊合作實作,藉由工程技術提出實際解決的方法並實作出成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高中學習課程內容之反思心得,了解申請就讀學系動機,預計進入大學生活就讀之課程學習計畫與未來生涯規劃方向。 |
在閱讀各個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原理外,也需要探索其應用面,以了解如何應用基礎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或治療疾病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生物科技或生物技術系、醫事技術系、生命科學系:主要在綜合大學,以科學技術出發,同樣以提昇人類的生活福祉,並為創造永續環境為目的之科學。著重生物及化學方法,對於臨床醫學工程器材設備與技術研發較薄弱,較沒有工程系統的解決方案。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利用以上科系在科學專業知識,主要以醫學臨床疾病的診斷與防治為出發點,以系統性的分析、設計、製造等工程方法,透過醫療器材研發,以達到全面性的革新與改良。 |
醫工系與生科及醫學相關科系的差異在於其更注重工程技術原理的學習,如電子、電機、機械、材料、化學等工程專業,應用於創造生物醫學技術的突破與革新。醫學工程是成就醫學領域的重要推手,沒有醫學工程的後盾,便無法實現醫學普及的目標。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跨領域學習的訓練思考模式,可以讓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職業生涯路程相當的寬闊。學系畢業生有充分的專業知識技術訓練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可以有創新,設計和開發新技術的機會;在醫藥生技研發應用或儀器設備推廣上能發揮所長。本系輔助學生出國發展參加國際見習,具有進階多元的選擇。 |
醫工系的畢業出路常與醫師、檢驗師、治療師等混淆。因多元專業的緣故,超過半數的學生畢業後會繼續進入研究所進修,而出路也較傳統科系更為寬廣,如醫療器材工程師、醫用軟體發展工程師或生醫專利工程師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課程與臨床接軌,涵蓋廣泛的醫學應用。醫學工程領域本身即是一個創新的跨領域學科,學生在探索及學習工程相關原理的同時,可以同時了解這些工程技術在現代醫學上的應用之重要性。本科系跨學科多元教育的專業訓練,結合工程技術與生物醫學,應用現代科技在臨床醫學的疾病診斷與治療上,主要目標是用來改善人類健康福祉。 |
醫工系常與醫學系、生科系、生物醫學等學系混淆。成大醫工系隸屬工學院,著重扎實的工程思維與訓練,幫助學生在專業涵養上護得特定領域的培育,應用於解決生物醫學及臨床的議題,如生醫材料、生醫機械、生醫電子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1. 本系為國內首創成立於醫學大學體系,並結合醫療體系資源,教育著重於臨床導向之醫學工程專業養成。 |
台灣高階產業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建康照護產業在高齡化社會,需求持續增高,以台灣現有工業基礎,醫工系培養的跨領域專業人才,正如同三十年前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階段,正可帶領台灣迎接下一世代的產業挑戰。 |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輔助科技微學程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與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生活福祉的重視,輔助科技相關資源與人才需求日益倍增,各類輔具產品使用已成為這些族群在醫療照護上與生活品質提升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由於輔助科技涵蓋醫學與工程相關領域專業知識技術的整合,本學程為培養學生具有醫學與工程跨領域整合能力,進行輔助科技產品設計與開發。 圖解:輔助科技微學程更通盤活用跨域專業 版權:欲瞭解更多詳情,請至跨領域學院官網查詢 人工智慧微學程為培養具資料科學、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等專業知識,並同時兼具醫藥專業知識技能之學生,跨領域學院特規畫「人工智慧微學程」(以下簡稱本學程),以人工智慧概論為基礎課程起點,透過學習與實作核心技術,再進一步學習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之應用。 圖解:人工智慧微學程有助培養軟實力 版權:欲瞭解更多詳情,請至跨領域學院官網查詢 大數據微學程由北醫大主辦,與北科大、台北大學共同合開,順應時代潮流,大數據已然成為各產業必修習的學門,本學程由基本概念教學,並結合數據應用實作,以深入淺出方式教學,培養學子跨領域能力,增加競爭力。 圖解:大數據微學程使具備團隊協作的多元能力人才 版權:欲瞭解更多詳情,請至跨領域學院官網查詢 健康物聯網微學程為使學生得以從物聯網概述及架構開始理解,熟悉物聯網知識與技術之基本操作,進而延伸至物聯網於健康醫療領域的應用,透過結合專案導向之實作工作坊與課程的實際操作經驗,使學生能實際將醫療第一專長與物聯網技術做跨領域合作及應用。 圖解:健康物聯網微學程快速領略跨專業眉角 版權:欲瞭解更多詳情,請至跨領域學院官網查詢 醫學工程國際見習
鼓勵在學學生出國見習開拓國際視野,藉由學校提供平台去探索、去發現並串聯全球菁英。勇於踏出舒適圈,並更加努力地充實自我成為國際人才。 圖解:讓自己成為被尋找的國際人才 版權:欲瞭解更多詳情,請至本學系網頁查詢 |
醫療器材啟蒙創新課程啟發大一新生對醫療器材的創意思考與萌芽,學子可依其興趣訂定其未來專業知識的選修。此課程由原本的醫學工程導論規劃為五個熱門醫療器材主題微課程,以創意思考啟蒙為主軸,共計六個微課程。 圖解:大一不分系學生參加此課程的踴躍情形 版權:成大醫工系 解剖學暨實驗為解決解剖學因受限於大體老師及實驗室開放的時間,本系創新導入虛擬實境的科技於解剖學當中,利用VR解剖學教學,將個別器官、神經、骨骼等分門別類進行解釋,讓使用者透過虛擬實境能立體式的從各種角度瞭解人體構造。 圖解:學生使用VR技術學習 版權:成大醫工系 醫學儀表與量測暨實驗醫學量測與儀表實驗課程整合更新的醫院設備建立虛擬病房(virtual hospital),學生可接觸與學習各項生理訊號的量測系統,如無線多功能生理監視系統、血壓與血管硬化量測儀器、超音波影像系統等。 圖解:電路設計搭配電腦及韌體控制實驗 版權:成大醫工系 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課程醫療器材創新設計(BioDesign)設計系列課程,整合學術界、產業界與醫療界之供需資源,成大醫工系為國內第一個系所引進史丹福大學Bio-X的概念,建立跨領域BioDesign育成平台,以孕育醫療器材新創與育成,並強化醫療器材產業發展效益。 圖解:學生與講師上課與討論的熱烈互動情形 版權:電路設計搭配電腦及韌體控制實驗 |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唐同學 版權:唐同學
唐同學Statistical Visual Computing Lab, UCSD ECE Research Intern Dec. 2021-present 工業技術研究院實習生July 2019 – Oct. 2019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電資所研究生 Sept. 2021 – June 2023 (Expected) Master of Science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La Jolla, CA, USA 圖解:李同學 版權:李同學
李同學大學時期積極探索各類研究與實習活動,探索自身興趣和未來志向,曾參與微流體實驗室、光學實驗室和生化實驗室,最後傾心於醫學影像實驗,並透過多次實習經驗和業界接觸的機會,定下目標攻讀海外研究所 目前於美國范德比大學攻讀博士班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ennessee, USA. 圖解:游同學 版權:游同學
游同學在高中的時候因為很喜歡生物,所以當初在選擇系所的時候就選了與生物相關,前景看起來也不錯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在大學時一開始還並不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修了很多課程來確定自己的興趣,而在大二時進入陳奕平老師的實驗室學習之後,發現自己對奈米生醫這方面還蠻感興趣的,將來也想往這方面持續鑽研 目前攻讀國立臺灣大學化學所碩士班 圖解:朱同學 版權:朱同學
朱同學本系第一屆畢業生,高中就讀私立復興實驗高中,為三類組學生,對於醫學與資訊相關科目有高度熱誠。本系最重視的便是跨領域整合能力,如何將醫學問題以工程方法解決,因系上栽培大三時有幸受本校醫資所李友專教授邀請參與智慧醫療專案並從此踏入該領域,經校內學碩一貫獎學金方案直升本校醫資所碩士班。 大四於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部門以研發助理身分實習,並參與許多智慧醫療相關專案。目前就讀於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博士班。現今醫療產業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並非單一領域如:醫師、工程師可以獨立解決。就學期間將跨領域知識融會貫通,甚至自主學習非本科技術,將成為你/妳未來的競爭力。 圖解:林同學 版權:林同學
林同學擔任本系學會第一屆會長,讓我能夠學習如何領導團隊。創立北醫思辯社,訓練邏輯思辯、資料查詢與溝通的能力。 加入范育睿副教授的實驗室Fantastic lab,自己開啟一條實驗脈絡-血液相關的生醫感測晶片,訓練自己在學術研究上的能力、並累積學術發表與競賽的經驗。 目前攻讀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同時也擔任「台大生技創業學生會」的公關部長,累積業界溝通的經驗、同時培養跨域整合、專案管理、領導團隊的軟實力。 |
未上傳圖片
楊松樺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士班畢 醫揚科技研發工程師 圖解:於波士頓大學校園 版權:學生提供
吳冠徵經學測申請進入成大醫工系,在學期間曾王穗清女士紀念獎學金參與明尼蘇達大學醫療器材會議。畢業後進入成大醫工所陳家進教授生醫訊號與神經工程實驗室,研究所期間經前瞻醫療器材中心人才躍升計畫於美國麻省總醫院交換一年,於2017年夏天獲碩士學位。現為波士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BOAS實驗室博士生。 美國波士頓大學博士班 圖解:期待與榕樹一樣壯大 版權:學生提供
白芸潔從拼命讀書的高中進入大學是人生自主學習的開始。雖然參與社團、辦活動,恣意享受青春歲月,但我不忘努力學習,不再是為了拿高分,重要的是規劃未來並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大二提早進入實驗室學習,大三與大四分別參加暑期實習與領袖培訓營,現已自交通大學加速器學程畢業,進入半導體業工作。 台積電工程師 未上傳圖片
陳昕怡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士班畢 聯合骨科工程師 |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