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4336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
校本部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為五年制建築專業教育,畢業學歷為教育部與考選部認定,具應考中華民國建築師國家考試之資格。本系創設初期即在設計學院架構下,有別於台灣傳統建築系多源自工學院系統,多強調建築的工程面,本系特別強調建築的做為一種創作的可能,期盼為台灣的建築教育打開另一多元跨域的創作面向。也因此本系的專任師資以建築設計及跨域創作背景居多,與他校建築系以研究背景居多的師資結構有顯著的不同。 |
本系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建築界的領導人才;大學部設定為建築的通才教育,研究所設定為建築的專業教育。本系所現有學域規劃共分成以下方向: |
學科意涵 |
建築設計學系:以建築設計及空間創作為媒介,透過建築學的專業養成,培養具人文素養的建築與空間創作者。 |
建築學系以培養專業建築從業人員為目標,如建築師、都市設計師、建築相關工程師、政府機關的建管及規劃人員,須有廣泛的建築及相關知識為基礎,學習內容涵蓋建築及都市空間、造型、設計、理論、結構、物理環境、設備、施工構造、材料、建築物的經營管理等方面。 |
學習方法 |
![]() 實作課程:如「模型製作」課,本課程透過實作讓同學重拾設計的基本功,例如欣賞一顆完美無瑕的45度立方體紙模,或是一個可以支撐自己體重的結構....等等,是其他建築學系較少強調的學習過程。 圖解:操作練習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理論課程:如「設計概論」,透過藝術史或是設計史經典的書籍研讀,透過討論與報告使學習能夠更具深度。 ![]() 工作營:如二年級的跨學系工作營,過去曾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本校的服裝設計學系、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共同舉辦,並透過參與寶藏巖光節、北投共築節,讓建築專業不限於建築物,而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建築行為,營造最具實際經驗的教學養成。 圖解:設計過程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身體工作營,邀請當代舞蹈創作者,開啟同學對於自身身體的認識 建築實務,透過實際街訪、工地參訪近一步認識建築專業知識 |
![]() 建築設計課程以小組討論為主,著重在同學們統合相關專業知識,運用創意發展各種建築設計方案。上課時除了與老師討論之外,也很注重同學之間的互動。 圖解:設計方案說明及討論 版權:成大建築 ![]() 建築的學習著重同學們親自動手實作,課程安排會依不同年級參與各種工作營,或是校外的構築活動。 圖解:校外構築活動 版權:成大建築 ![]() 本系有相當多關於建築結構測試,物理環境實驗,建築材料測試,音響實驗,風洞實驗等設備,配合相關課程,協助同學們深化學習的內容,並與建築實務接軌。 圖解:台灣南區最大結構試驗場 版權:成大建築 ![]() 除了學校的專業學習之外,也會鼓勵同學們參加國內外各種學生競圖,以增加實戰經驗,並檢驗學習成果,每一年都有許多同學獲獎。 圖解:學生得獎作品 版權:成大建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尋找具有個人特色的學生,無論你已經跟他人不一樣,或是你總是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會在上課的時候在書上塗鴉畫畫,或是將教室佈置做到有點誇張,我們期待別人眼中奇怪的你。因此我們鼓勵你們勇敢的追求自己並留下創作的痕跡(作品),我們想要看到你奇怪的創作。 |
鼓勵觀察周遭人事物並深入了解,最重要的是對人和環境要有同理心,畢竟設計所要服務的對象是他人,建築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其所定著的環境。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建築系、景觀系、室內設計、藝術創作.....。我們感性的培養具備創作能力的建築師,你將學會手作能力,如一把銳利的刀片。我們也有系統的培養現代的設計思維與邏輯,如一雙銳利的眼睛。 |
本系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建築界的領導人才;大學部設定為建築的通才教育,並分為四年制(課程偏重建築工程相關)及五年制(課程偏重建築設計)。本系所現有學域規劃共分成以下方向:設計、理論與運算,建築與環境規劃,建築歷史與保存,建築結構,建築工程,建築環境控制等六個領域,加上藝術與通識教育等課程,完整涵括建築教育從人文與藝術出發的建築設計、規劃創作與工程專業知識的內容。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我們不是藝術學系,但有許多藝術家系友,但有更多的空間設計師,以及具備建築師資格的建築師。藝術家並不會餓肚子,建築師也不會大富大貴,但我們的靈魂絕對富有與自由。 |
建築從業人員的工作不是只有建築師光鮮亮麗的一面,也有許多面對建築營造過程的辛苦,面對業主及使用者的不同要求的糾結,或是面對營造預算有限的困難。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實踐建築設計學系不全然是一個比較藝術、比較強調設計的建築系,相較於保守的建築系而言,我們好像比較藝術,比較設計。相較於藝術創作的學系,我們又很建築、很空間。我們用創作的方法,讓同學更理解身體、空間與尺度的關係,我們強調人本教育,以應對不斷改變的未來,我們傳遞許多工具與方法,使同學更理解「建築」 |
建築設計訓練著重於設計的思考能力及創造力,並且需要統合各種知識的分析能力。但是建築設計與藝術創作不同,必須受到許多現實條件的限制,因此需要從各個面向理解各種要求,以完成建築設計方案,並追求創造使用者深刻的空間經驗,而不是個人主義式的形式創造。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教學以主軸設計課為核心,每週二五下午上課,全系五個年級的設計課排在同樣時段,五年十學期的主軸設計課有擋修制度。每位學生分配有工作室位置,工作室為24小時開放。有完善的木工廠、金工廠、數位實驗室、攝影棚、電腦室輔助學生作業,學生自大一起即在實作中培養手作能力,非常適合喜歡動手又動腦的學生。 |
1. 建築設計的學習的壓力很大,但是設計思考的訓練以及統合各種知識的能力,不只適用在建築專業上,也可以應用在許多其他的事物或工作上。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建築六感針對完全沒有創作基礎的大一新生,在主軸設計課程(創作基礎)之外,以身體五感外延至第六感的開發為目標,藉由學生分組進行身體與空間創作,在所有參與者的親身體驗下,在創作體驗的過程中,淺移默化的培養對事物與現象乃至人性共感的敏銳感知。 圖解:建築六感上課紀錄照片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建築(物)自身圓窗裡的世界......,利用現成物,調整觀者與造物者之比例關係,重新賦予我們習慣的物件另一種奇怪但具啟發的意義 圖解:展覽照片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柬埔寨國際志工工作營由陳國洲老師結合大四設計課,透過古今大木作的研究與學習,結合柬埔寨傳統木構架建築工法,於暑假帶領參與工作營的同學實地前往柬埔寨進行建築義築。本課程經過六年的累積,與多個非營利組織合作,陸續為柬埔寨多個偏鄉地區小學營建教室、圖書室、廁所、飲水設施等。 圖解:柬埔寨國際工作營紀錄照片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 建築設計建築設計為本系核心學科,透過建築設計整合所有建築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未來成為建築相關專業人才的重要學習課程。著重於設計思考,意見交換與整合,邏輯性分析,對於現實條件的尊重與理解,為一整合工程與藝術人文的獨特課程。 圖解:建築設計學生得獎作品 版權:成大建築 ![]() 國際工作營
透過各種不同主題的國際工作營,同學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思考面向,追求不同的創作目標,並且養成團隊合作的思考及工作習慣。 圖解:國際工作營 版權:成大建築 ![]() 結構課程及工作坊
結構系列課程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也會搭配密集工作坊課程展開實作訓練與測試,並將成果送到日本參與國際競賽,屢屢獲獎,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目標。 圖解:SSS結構構築工作營得獎作品 版權:成大建築 ![]() 數位設計與製造相關課程
運用參數式設計的數位設計軟體,以及三維列印機,雷射切割機,以及數值控制工具機來探索不同於過去的設計工具及思維能夠產生何種可能性,並逐步發展下一世代的建築設計思維。 圖解:數位設計與製造學生作品 版權:成大建築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系友蕭有志照片 版權:蕭有志提供
蕭有志畢業後於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設計師,後赴美Cranbrook Academy of Art進修獲建築碩士學位,於紐約Louis Braverman Architects離職後返台設立大合設計,倡議「大量交織」資源整合式設計,並返校授課。 其研究與創作聚焦在實驗性建築創作、游牧式建築、藝術策展以及非營利工作坊,目前為本系專任助理教授。個人網站www.yuchihhsiao.net ![]() 圖解:系友凌天照片 版權:凌天提供
凌天畢業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進修,返國後於東海大學、實踐大學、成功大學、台中教育大學等校兼任,目前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除設計教學外,並以大量的數據圖表從事台灣主要城市的規劃研究,也帶領多個設計工作坊,以創作挖掘在地性的織理,積極的從事城鄉研究。 ![]() 圖解:系友莊豐賓照片 版權:莊豐賓提供
莊豐賓於本系入學前從事新聞業,擔任記者從事採訪工作。畢業後隨即創立清禾設計擔任主持設計師,開業二十年來作品屢獲多項重要獎項肯定,並返校協助大二設計課程多年。 近年於台東池上設立池上清禾,積極實踐農作與慢活的生活哲學。作品網站 http://www.chinho.tw/ 作品《牡丹清境民宿》奪得2008 TID住宅空間金獎 ![]() 圖解:系友姚仲涵照片 版權:姚仲涵提供
姚仲涵本系畢業後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進修獲碩士學位,作品形式包含聲光裝置、聲響演出與音樂製作,透過光與聲音之間的呼應和對比,觸發觀者對自身體感的想像。 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獲臺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2008)、臺北美術獎優選(2017) 作品網站 http://www.yaolouk.com/index.html ![]() 圖解:系友吳耿禎照片 版權:吳耿禎提供
吳耿禎其創作奠基於紙材,關注於傳統民間與當代的交互可能,實驗出個人特質的演繹。另一方面,一直以來執行許多參與式計畫,是來自於生命與社會經驗的提問。大學畢業那年,獲得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獎助,前往中國北方高原,探索民間藝術。爾後,創作型態不拘,裝置、錄像、行為、亦時常跨足表演藝術合作。 2010年獲選巴黎CITE駐村藝術家,前往北極與瑞士鄉村探訪歐陸民間剪紙文化。同年獲得Louis Vuitton 藝術首獎,成為首位於Espace Culturel LV舉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2013與MeimageDance合作舞蹈作品《親愛的》,獲得第12屆台新藝術獎。2014年受邀為巴黎Hermes Petit h創作系列皮革與絲巾作品。 |
![]() 圖解:漢寶德先生 版權:漢寶德
漢寶德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畢業 1958 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1965 美國普林斯頓藝術研究所碩士 1967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1987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校長 1996-2002 曾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建築獎(1968) 教育部頒一等文化獎章(1994)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獎章(2000) 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6) 台南藝術大學榮譽博士(2007) 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8) 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09) ![]() 圖解:陳邁建築師 版權:國立成功大學
陳邁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 (1956-1962) 瑞士聯邦工學院建築系 (1964-1965)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建築碩士 (1968-1970) 1976-迄今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2006-2009建築改革社社長 2014年台灣建築學會建築卓越貢獻獎 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施工編研訂計劃 安全設施與臨時設施施工規範訂定 公共設施、公共交通及公共衛生之維護施工規範 施工規劃規範 規範通則之研訂 建築工程自動化績優單位評選獎勵措施 建築工程施行設計與施工結合制度之可行性研究 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 內政部頒第一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規劃設計貢獻獎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頒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建築金獎建設三十特別貢獻獎 國立成功大學校友傑出成就獎 ![]() 圖解:李祖原建築師 版權: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李祖原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藝術碩士 2003 – 2006 日本早稻田大學- 建築研究所教授 1978 創辦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 1995 榮獲第一屆傑出建築師獎 2008 榮獲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台北101設計建築師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