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校本部 116011臺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以培育具資訊科學素養的高科技人才為使命,具有由大學部至碩士班等完整資訊領域之課程,教學研究發展方向涵蓋網路與多媒體、計算機系統與智慧型科技等三大方向。進階課程規劃以「行動與問題解決」為導向,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主軸,強調智慧生活科技,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
地處台北,交通便利,校園依山傍水,擁有優質具濃厚人文底蘊與國際化學習環境,包含學、碩、博及在職專班的完整學制, 並與傳播學院合辦數位內容學程,培養跨域人才。本系提供系統化核心課程,包括人工智慧,資料科學,人機介面,資訊安全,通訊,多媒體等; 另配合政大特色,鼓勵跨域學習。本系與日本金澤大學、美國喬治城大學等簽訂雙聯學位,是成為具國際移動能力的跨域T型人才的不二選擇。 |
學科意涵 |
「資訊科學」主要是應用電腦科學、通訊技術與網路架構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資訊系統及應用軟體。資訊科技的應用包括電腦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等。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皆使用電腦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資訊(如書籍、商業檔案、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 |
資訊科學著重資訊理論的探討,較專注在資訊的假設、邏輯演繹與分析。本系隸屬於資訊學院教授課程包含基本的資訊軟體程式操作與應用,與程式語言的規劃與撰寫等,然所關注的不只軟體的應用,更希望培養學生具備探討計算本質與計算思維的能力。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教授講授學理,利用實際演繹、計算與實作,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 團隊學習:課程設計上讓同學分組合作,透過團隊激發智慧,學習溝通、協調與合作。達成隊員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與互相啟發而能使團隊智慧融入個人化理念中,以提高團隊核心競爭力。 實驗實作教學:透過實際實驗操作,讓同學體驗真實世界運作的方式和原則,建立面對問題時的自信與勇氣。經由實作教學連結課本知識與真實科技,進而培養具思辨內涵與外顯表達的創造力。 專題製作:藉由問題探討的歷程,開創哲學思辨的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整合知識能力,並透過團隊合作方式進行學習實務技能,以系統之製作來提升實作能力。 |
數學與運算思維--培養學生思考與邏輯推理能力。 圖解:課堂講授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版權所有 軟體--培育學生定義、開發與自我學習新進資訊科技發展能力。 圖解:小組討論、線上互動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版權所有 實作與實驗 圖解:實作與實驗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版權所有 專題製作與展示 圖解:2021資訊專題工作坊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版權所有 產業參訪 圖解:產業參訪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版權所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未來想走資訊科系的同學可以朝這幾個方向預先做準備: |
資訊科學需訓練計算思維、獨立自主學習與溝通領導力,且與國際接軌更是資科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因此本系著重數理資訊及英文表現,同學可透過加深加廣科目多修習相關知能,增加實作之機會並多多參與相關競賽,可訓練組織及協調能力;亦可透過線上課程充實自身。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資訊科學」旨在探討如何讓計算機本身運作及資訊應用更有效率之各種基本理論的學理研究,大多設立於理學院,而「資訊工程系」一開始是由電機系分設出來的,課程上與電機系十分相近,因此多見於工學院或電資學院。換言之,兩者之不同主要在於「理論基礎」的建立目標不同,至於「應用面」的部份則大致相同。 |
資訊科學系和資訊工程系的差別: 本系必選修課程內容和國內大部份資訊工程系雷同。所聘任師資大部份具備國內外頂尖大學之資訊工程或資訊科學博士。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以為教育大學學生畢業只能到學校當老師?其實,本系為非師資培育科系,且資訊科學出路的可能性多元。例如:程式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系統工程師、電腦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網站程式設計師...等。 |
資工系畢業要一輩子寫程式? 通常累積一定程度工作經驗後,會有機會升任軟體專案主管或系統分析師,此後直接接觸程式的機會相對較少。若對技術有持續的熱情,現在大部份軟體公司亦有軟體架構師、資深工程師等職位可做為目標發展。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一般以為資訊科學與資訊工程不同,其實就其學習課程科目內容相當雷同,一樣。 |
電腦科學家Edsger Dijkstra曾經指出:「電腦科學並不只是關於電腦,就像天文學並不只是關於望遠鏡一樣。」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無 |
機器人、自動駕駛、共享經濟、行動裝置與物聯網等已悄悄的改變了未來的生活與商業模式。由此可知未來世界的發展,將和資訊科技密不可分,資訊科學系將培養同學成為引導時代的關鍵要角,而要想引領風潮,就必須先有扎實的基礎,從主修學科中獲取所需的專業知識。本系成立已邁入30週年,包含學、碩、博、在職專班及相關學位學程,發展體系結構完整,已與校內外均建立緊密之跨域教研合作。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數位邏輯設計、數位邏輯設計實驗
1.環境儀器介紹 應用電子學(一)(二)、應用電子學實驗讓學生瞭解電子電路元件相關特性,從相關原理說明至整體電路分析推導。後續結合實驗安排,讓學生實際操作麵包板、三用電表、電子元件(電阻、二極體與電晶體)、相關儀器的使用。並且進行電子電路專題實作,觀察電子元件對於整體電路功能的影響。 計算機組織及微算機實驗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組織及微算機架構,簡介說明及實作材料組裝,教導焊接實作材料組裝。從認識 Arduino開發板開始,進行微電腦控制板與Arduino程式設計入門、UART 序列埠通信、調節電壓變化與控制馬達,並安裝超音波距離感測、紅外線循跡/避障模組等功能,進行相關功能整合,循跡避障自走車行走測試。 物聯網技術與發展、機器學習融合理論與實務,從物聯網基礎與案例介紹,說明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於生活中,以及相關應用主題的發展與未來趨勢。從資料處理開始,透過講授機器學習演算法原理,讓學生了解相關演算法的實質內容,並逐步完成各項演算法實作案例。進而達到用機器學習掌握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的脈絡。啟發學生設計物聯網與機器學習應用專題。 嵌入式系統軟體設計、嵌入式系統
讓初學者能學習到Android APP程式開發之能力。同時進一步了解下列技術與方法: |
人工智慧概論人工智慧是一門介紹如何利用計算機處理“複雜”問題的學科。跟練功夫一樣,要想作深入的東西大都先要練就札實的基礎,在這一門課程中﹐我們將共同探討計算機如何表示知識、如何進行推理及學習新知的入門知識。課程實際主要內容包含理論的探討。 計算機程式設計
本課程是以 C 語言為主介紹程式設計的基礎知識,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程式的組成、結構、與設計之基本瞭解。 圖解:計算機程式設計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蔡銘峰老師版權所有 資料結構修課同學會學習到,在撰寫程式碼時,為了有效率的操作資料,資料該以何種方式儲存或表示(資料結構),並學習對應的資料操作方法以解決問題(演算法)。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本課程以介紹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觀念,及C++這個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為主。以物件導向的方式設計及維護程式,已是軟體發展的主要趨勢,其重要性無庸置疑。而C++則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件導向語言,對學過C語言的同學,C++是很自然的延伸。上課的方式是以觀念講述為主,依需要才會上機說明。 圖解: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李蔡彥老師版權所有 資料庫系統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 圖解:資料庫系統 版權:政治大學資科系沈錳坤老師版權所有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個照 版權:系友宋玟霖提供
宋玟霖高中時覺得對社會組學習項目不感興趣因而選擇就讀自然組,又因自己本身對於電腦遊戲相當感興趣因而選擇朝資訊方面的科系就讀,進入國北教大資科系後雖然發現學習項目與當初設想時不相符,但能實際從無到有撰寫出一支App或一個網站也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在畢業過後隨即進入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一職,在職場上發現許多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實作的案例,比如軟體開發的流程以及軟體工程中提到的團隊合作和管控的重要性,也同時體會到學校裡學到的知識不過是最基礎的,實際上需要應付業界的需求需要不斷的自我學習,精進個人能力來完成工作目標。 圖解:個照 版權:系友謝朋諺提供
謝朋諺就讀師大附中三年皆為三類組,其中最有興趣的科目是數學與生物,志願除了醫學或牙醫系,就是資訊相關科系,而我當時對於程式也有極高興趣,社團中更是擔任資訊長的職位。到了大學對於網頁程式非常著迷,研究所後專業更從網頁資料探勘又轉變為人工智慧,到了就業時由於企業正在廣招AI人才,所以便順理成章成為AI工程師。 從2018/10開始在威聯通股份有限公司擔任AI工程師,大學畢業後原本打算念完研究所就找網頁程式相關的工作,但後來在大數據的薰陶下,從中也找到了自己另一塊的專業領域,在找工作時兩者都有面試機會,但後來在某個面試機緣下認識一位高中學長,他幫我分析了現今台灣產業的未來,因此讓我後來決定走向AI工程師的這條路。 圖解:個照 版權:系友林宣佑提供
林宣佑2014/07,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畢業,曾在高中參加程式設計相關競賽,因而選擇進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就讀。大學時期時常參與老師的各項專案並參與多項競賽,在老師的指導下曾獲得亞洲機器人運動競技大會佳作、入圍大專院校資訊服務競賽決賽等殊榮,畢業後在系上老師的鼓勵下選擇繼續升學。 於2018/02~2018/10於吉寶系統有限公司擔任全端工程師,自2018/10迄今在新逸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全端工程師。在公司期間深刻體會在校時期老師對基礎知識的要求及程式能力的扎實訓練對現在工作實務上有著極大的影響。 圖解:個照 版權:系友李羚甄提供
李羚甄高中讀二類組的我其實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只對數學有較大興趣,當時正值資訊快速發展階段,覺得手機、電腦、機器人非常吸引人,毫不猶豫地選填資訊相關科系。進入北教大資科系後,才慢慢瞭解到這些光鮮亮麗的科技背後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從一開始的學生資料管理系統到獨自開發一個記帳APP,或是透過程式控制硬體設備使其有實體的互動,即使是看似簡單的任務都具備挑戰性,因此喜歡上寫程式,喜歡經過努力後達成任務的成就感。 大學畢業後的我進入研究所繼續學習,在廣大的資訊領域中尋找研究題目時,發現我對機器學習的熱忱,儘管他有一定的難度又是不曾接觸過的,但透過在大學穩紮穩打的基礎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能克服難題不斷學習,或許大學四年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但我認為這四年絕對是對我想投入資訊領域最重要的時期。2022/10迄今於九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料科學家。 |
圖解:黃宏軒先生 版權:黃宏軒先生版權所有
黃宏軒政大資科學士(1998);台大資工碩士;日本京都大學情報學研究科博士。雖然做研究只是會在某些領域專精,但是以前在大學學的東西像是演算法、OS等常識一直都用得上,大學時可能想說以後再來看,但是進入職場後根本沒有時間去複習。公司也不會給你時間! 所以大學時要好好用功! 日本立命館大學 副教授 圖解:林祐德先生 版權:林祐德先生版權所有
林祐德政大資科系學士(2002); 美國 Standford大學 CS 碩士。在政大資科系就學時,有兩件事情讓他印象深刻,一個常常天昏暗地寫作業,當時也常常跑到老師辦公室請教老師各種問題,跟老師很多互動,讓他覺得相當懷念;另一個是跟老師做專題的時候,當時每個禮拜meeting,花很多時間討論和實作。 曾任職甲骨文(Oracle)與 Wyse (被Dell收購)。現任MaiCoin技術副總。 圖解:潘先國先生 版權:https://news.microsoft.com/zh-tw/
潘先國政大資科系學士(1999);政大資管系碩士; 學生時期相對於社會上,擁有的自由時間較多,壓力較小,除把專業科目學好以外,可以多學習一些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盡量以原文書來學習,雖然翻譯書容易快速學習,但出社會後,大多都以英文為主,盡早了解一些專業術語,對未來很有幫助。 曾任IBM軟體工程師、IBM Project Manager、IBM電信事業群負責人、CA Technologies 台灣區區域經理。現任Microsoft台灣區公共業務事務群總經理。 圖解:李致緯先生 版權:李致緯先生版權所有
李致緯政大資科系(2008) ; 選擇政大資科是因為它有多元的科系。真正一流的人才,不只有技術、需要有更多跨領域的知識以及合作。政大、我可以接觸到比較多的人群,特別是非理工背景的同學都很有可能是未來受到你所做出來的成果所影響的人,而且政大的商學院有一些優勢,若是可以善加整合利用、或許可以做出一番成績。 Polydice Inc. Co-founder. Inside 網路趨勢的部落格創辦人. 從大二開始創業。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