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義守大學 智慧網路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通訊工程學類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所在校區 |
海大校區 202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旨在培育通訊、導航與控制之高科技人才,並使其具備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專業能力。 |
|
學科意涵 |
本學系包含導航、控制、通訊三大領域,涵蓋數位訊號處理、影像處理、數位及無線通訊、無線行動網路、物聯網、行動資訊;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智慧導航;控制系統、人工智慧、機器人、系統整合控制及機電整合等。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理論學習:透過課堂講授,教授帶領同學理解並培養學生通訊、導航與控制之專業學識,使其具備工程科技專業知能。 專題實作與實驗操作:為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安排實作部分,利用實際計算、程式操作,同時培養學生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之能力。 圖解: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自行拍攝 未上傳圖片 報告撰寫:透過報告撰寫的過程可培養問題意識、訓練思維能力、鍛鍊寫作能力。可將自己所想的、所知的條理清楚表達。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本系培育通訊、導航與控制專業人才,使其具有系統設計研發、工程整合與應用軟體開發之能力,涵蓋海陸空系統與個人行動應用。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科技研發專才,可從事新世代通訊、航電、定位導航、資訊及智慧型系統產業之製造及研發工作。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課程涵蓋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相較於通訊工程學系增設了導航及控制領域相關課程。導航領域主要朝導航與定位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資訊系統等方向發展;而控制領域則以人工智慧、嵌入式系統及系統整合為發展重點。一般電機領域涵蓋範圍較為廣泛,同學大多僅能專注於某一個專門領域,本系的要求是希望同學可以專精於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雖然課業較為繁重,但可以獲得更為扎實的訓練。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常被誤解為就業須與海洋相關或須上船工作。而本系旨在培育電機資通訊相關專業人才,學生可依興趣投入各類高科技產業。海洋特色是本校的優勢,實際的應用並不侷限於海洋。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課程內容常被誤解為著重於海洋相關課程。實際上本系課程規劃以一般電機與通訊課程為基礎,並可朝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發展。海洋特色是本校的優勢,實際的應用並不侷限於海洋。 |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可參閱本系網頁介紹,網址:https://cnce.ntou.edu.tw/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義守大學 智慧網路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通訊、導航與控制概論
為使大一學生認識學系課程設計理念與架構,邀請通訊、導航、控制三大領域學界及業界專家介紹相關專業倫理、學養、態度及新穎技術,使學生對相關產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圖解:至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參訪合影 版權:自行拍攝 導航系統及導航實習
導航系統為導航領域基礎課程,除理論課程外搭配導航實習課程,使學生培養導航系統實際操作之能力並協助瞭解導航系統架構。 圖解:導航實習課程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自行拍攝 自動控制及控制實習
自動控制主要介紹基礎控制理論及自動控制系統之應用,並搭配控制實習課程,使學生經由實驗瞭解基礎控制理論及自動控制系統之應用。 圖解:控制實習課程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自行拍攝 通訊原理及通訊實習通訊原理主要介紹基礎的通訊技術,包括信號處理、數位調變、傳輸理論等。而通訊實習主要希望學生從理論中,藉由模組之操作,瞭解實際信號之觀察與量測,學習有關類比與數位信號調變、解調變技術與其收發機設計,以及超外差接收機原裡、鎖相迴路等其他相關技術。 圖解:通訊實習課程實驗過程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義守大學 智慧網路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系友生涯 |
圖解:黃騰賦,101級碩士畢業校友 版權:黃騰賦
黃騰賦*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研究所碩 士 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期間,曾擔任系學會會長及永齡文教基金會課輔老師。大學畢業後,繼續於系上就讀碩士班,期間仍持續擔任永齡文教基金會課輔老師。 碩士班畢業後,至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擔任研發替代役。役期結束後留用轉任科技聘用正職至今。 圖解:彭博煜,102級學士畢業校友 版權:彭博煜
彭博煜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期間,加入張麗娜老師實驗室。與同學參與專題研究:車牌辨識系統。畢業後,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就讀碩士班,研究核磁共振影像:處理腦中自動對位技術,並赴新加波參加ISMRM研討會並發表論文。 目前於和碩研發中心軟體部擔任工程師,屬於軟韌體方面,因此軟體及硬體都有所接觸,主要負責BSP driver和BIOS相關的應用。協助處理過ALSA相關應用,提供自動配置所支援的音效卡,並適時的調整相關參數以利運作更加完善。 圖解:張庭豪,102級學士畢業校友 版權:張庭豪
張庭豪就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期間,加入張麗娜老師實驗室,與同學一同完成車牌辨識的專題研究。畢業後,於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就讀碩士班,以多物件追蹤為研究主題,並曾赴美國參加研討會以及發表會議論文。 碩士班畢業後,曾任宏達電的光學影像部門工程師,主要負責手機上的相機白平衡演算法調教。由於任職的部門隸屬於硬體部門,因此也經常處理軟體和硬體之間的配合。目前於台灣谷哥擔任軟體工程師,負責手機上的相機調教工作以及演算法開發。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
義守大學 智慧網路科技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3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
展開